日本為何拒絕參與“亞洲版北約”

來源:微信公眾號“靜說日本” 作者: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

日本為何拒絕參與“亞洲版北約”

10月20日,美國陸軍部長瑞恩·麥卡錫突然訪問日本。而此時,日本首相菅義偉,正在印尼訪問。

麥卡錫突訪日本,剛開始時,日本媒體幾乎都被矇在鼓裡。

在疫情當前的情況下,麥卡錫為何要訪問日本?日本防衛省沒有透露任何的信息。但是,我們注意到,與麥卡錫同時離開華盛頓的還有一個人,他去了韓國。這個人是美國的印度洋太平洋軍司令菲利普·戴維遜。

其實在10月14日,美國和韓國剛在華盛頓舉行了兩國軍事當局的最高協商會議“美韓安保協議(SCM)”。在這一次會議結束之後的記者會見中,雙方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其中有一句話,相隔12年被刪除了,這句話是“在韓美軍維持現狀”。

美國政府負責印度洋太平洋安全保障的兩位最高的軍事長官,突然分別訪問日韓,目的何在?

日本為何拒絕參與“亞洲版北約”

麥卡錫與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會談

韓國媒體透露的消息說,是為了敦促韓國與日本,加入美國主導的“印度太平洋版NATO”(也稱“亞洲版北約”),併成為主力軍。

在1月10日於美國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接受訪談時,麥卡錫談到美國正在打造一種能進行“多域戰”的“特遣部隊”,並打算將該部隊部署到太平洋地區,以加強對抗中國和俄羅斯。

10月上旬,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的外長們齊聚東京,舉行了四國外長會議。

日本首相菅義偉單獨會見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也隨後一起會見了四國外長。再隨後,便有了10月18日的菅義偉越南、印尼之行。

菅義偉首訪海外的目的,引用其本人的說法,就是:“我們之所以能夠(與東盟)加強互助紐帶,是因為東盟和日本在印度洋太平洋這一地區,正在共同努力實現法治、開放、透明的基本原則。東盟各國與去年發表的印太戰略合作框架、與日本政府提倡的‘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有著許多本質上的共通點,日本全面支持這一合作框架。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只有實現自由、向任何人開放、貫徹法治精神,才可以實現這一地區的和平與繁榮。”

菅義偉說得很明白,他的目的與四國外長會議的精神,或者說與白宮的要求是一致的,菅義偉是忠實的踐行者。

日本為何拒絕參與“亞洲版北約”

麥卡錫的東京之行,是一天的“強行軍”,20日凌晨飛抵東京,上午分別於日本自衛隊陸上幕僚長(陸軍司令)湯淺悟朗和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舉行會談,下午與日本外務副大臣宇都隆史舉行會談,晚上即回美國。

那麼我們來看看日本防衛省和外務省事後發表的消息,是如何介紹麥卡錫的此次日本之行?

麥卡錫在與岸信夫會談時表示:“為了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穩定,需要進一步強化日美同盟關係。只要日本有需要,我們不管在哪裡,都會隨時趕來。”

日本外務省稱,麥卡錫在與宇都副大臣會談時,強調了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的重要性,表示美國政府對於日美同盟不會有任何的動搖。雙方認為,為了強化日美同盟的抑止力,日美兩國需要繼續推進安保和防衛的合作。

我們注意到,日本防衛省和外務省發表的消息中,都沒有提到“印度太平洋版NATO”。但是,防衛省沒有透露麥卡錫與自衛隊陸上幕僚長湯淺悟朗會談的任何信息。

日本為何拒絕參與“亞洲版北約”

麥卡錫與日本外務副大臣宇都會談。

根據美國的最新計劃,“印度太平洋版NATO”除了日美澳印四國之外,還要加上韓國、新西蘭、越南。

但是,菅義偉在麥卡錫訪問東京的第二天,在印尼首都雅加達舉行的記者會上,說了這麼一段話:“對於我國來說,‘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並不是以特定國家為對象的,而是可以與有共同想法的任何一個國家進行合作。所以我們完全沒有建立‘印度洋太平洋版NATO’的想法。”

菅義偉的這一段話,是第一次公開表明日本政府不會參與“印度太平洋版NATO”的決定。而這一決定,恰恰反映了菅義偉的行事風格——在涉及到國家根本利益問題上,日本不會緊跟美國,成為美國針對中國的“打手”。

因為在這之前,菅義偉首相已經表示,日本在5G等新技術領域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將會採取獨自的政策。言下之意,也不會緊跟美國打壓中國,影響日本的經濟。

在外交問題上,菅義偉開始學習特朗普,推出了“日本第一”的理念,所不同的是,它不是一種排斥性的保守外交,而是以維護日本國家利益為核心的一種戰略考量!

沒有日本參與的“印度太平洋版NATO”,能否如美國所願成為包圍中國的“新北約”?這不僅挑戰日美同盟關係,也將影響亞洲的安保格局。

(本文原標題《日本為何拒絕參與“亞洲版北約”》,有刪節)

日本為何拒絕參與“亞洲版北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