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時代致敬人民,浦東開發開放30年藝術展揭幕,記得媽媽燒的“老八樣”嗎

“風從東方來——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藝術展”10月29日在中華藝術宮揭幕,10月30日起正式向公眾開放,展期一個月。


   

本次藝術展由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文體旅遊局)舉辦,藝術展由“改革鉅變”、“時代奮鬥”、“人民城市”三個篇章組成,5000平米的展廳內,既有反映重大國家戰略印記的繪畫、攝影、雕塑和裝置藝術,也有體驗城市發展變革的多媒體互動場景,還有凸顯人民美好生活的情景式演繹和直播展示等。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三十週年,浦東以這場別開生面的主題藝術大展,感謝為浦東開發貢獻力量的社會各界,致敬改革開放進程中磅礴的人民力量。

  

藝術展第一展廳以“改革鉅變”為主題,整個展廳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展現了浦東開發開放的高瞻遠矚和恢弘壯闊。展廳入口處,由1990塊琺琅銅盤組成的《海納百川 面向世界》雕塑,重溫了1990年“站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的初心,頭頂展翅高飛的365只3D打印海鷗,則代表著全年無休、川流不息的自貿區;展廳兩側,共30張陸家嘴俯瞰照,帶領參觀者領略浦東一年一個樣的風雲鉅變。整個展廳的正中,是一面名為《30》的照片牆,牆上1210張照片全部來自浦東百姓的鏡頭,寓意浦東1210平方公里上,人民永遠是真正的主人。

   

浦東新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局長黃瑋表示,回首波瀾壯闊的30年開發開放之路,浦東日新月異的變化和奮鬥者們夜以繼日的奉獻,為藝術家和老百姓提供了無窮的創作靈感和激情。展覽中,既用藝術家的力作,勾勒出卓爾不群的浦東“天際線”,也用普通市民的鏡頭,構築起息息相關的“地平線”,還用科技藝術融合的手段,幻化成引人入勝的“網紅點”。“為而立浦東慶生,這個展不僅濃縮時間的記憶和空間的視野,更要匯聚人民的參與。”

時代的奮鬥者,始終是浦東開發開放的強勁引擎。第二展廳聚焦在30年來浦東的一代代奮鬥者,是他們以腳踏實地的偉大實踐,敢闖敢試,先行先試,率先開闢諸多要素市場,率先構建全方位開放格局,率先培育了“中國芯”、“創新藥”、“智能造”、“藍天夢”等新興產業集群。

   

展廳正中的多媒體裝置《空中之城》,內側用航拍視角俯瞰浦東各大片區和產業,外側用巨幅的陸家嘴、自貿區和洋山港攝影作品記錄下浦東夜以繼日、忘我奮進的朝氣。進出於動靜相宜的影像空間,可以靜靜感受浦東的時代氣息和發展節奏。城的發展依靠著人,人的實踐施展於城,展廳內的雕塑《引擎》和攝影組圖從不同視角記錄下時代奮鬥中“人與城”的協奏曲。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第三展廳以“人民城市”為主題,將浦東城區持續發展與人民美好生活緊緊融合。展廳裡,首先看到的是40多臺老電視機搭成的影像裝置《浦東記憶》,分別循環播放浦東30年來的重要新聞,每一個值得銘記的瞬間,都讓人駐足回想自己與浦東的共同成長經歷。

   

開發開放前,“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如今聽來恍若隔世。展廳裡蒐集來歷經歲月滄桑的老傢俱和老物件,還原出開發開放前後浦東百姓的“家”。當年的一切歷歷在目,那一桌媽媽燒的“老八樣”,通過交互影像技術呈現出來時,那股菜香至今飄在夢裡。在當年的木床前合個影,與當年的老爺叔問個好,無數個當年的記憶碎片,在這拼出了歲月和自己的影子。

  

再一轉身就是一步一景的“浦東非遺”展區。一部名為《經緯時空,錦繡浦東》的短片,重新詮釋了浦東非遺之美。浦東既是眾多海派文化、江南文化非遺的誕生地、傳承地,也是全國和全球傑出非遺的傳播地、流通地。沉浸式場景的“展陳、演繹、直播”,打造出“人民非遺、浦東創意”的非常體驗。

   

展廳最後部分是品質生活帶。伸手可觸的交互影像牆,生動再現了“文化進社區、藝術進商圈、戲曲進學校”的身邊文化圈,而佇立在《浦江兩岸沿線45公里貫通》巨幅油畫前,畫面與實景交相輝映,這正是浦東人追求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縮影。

欄目主編:王志彥

文字編輯:王志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