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56名醫生被舉報收受回扣,多家三甲醫院“中招”,帶量採購引發行業多米諾?

西安56名醫生被舉報收受回扣,多家三甲醫院“中招”,帶量採購引發行業多米諾?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崔笑天 北京報道

又有兩家三甲醫院的56名醫生被舉報收受回扣。

這種現場在醫藥行業似乎越來越頻繁。繼上個月安徽、山西多地三甲醫院被貼舉報信後,10月21日,又有兩份實名舉報信出現在西安西京醫院、西安紅會醫院。

兩份舉報信均出自一人之手,舉報人自稱“賈登”,他表示:“患者每交耗材費用1萬元,20-35%將通過公司的運作,每月被各科室主任和醫生拿走。”

對此,10月23日,西安市衛健委在網站上進行了情況通報。通報稱:“針對網上傳播的個別醫療器械公司涉嫌向西安市紅會醫院有關人員進行商業賄賂的舉報,西安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高度重視,已成立調查組並嚴格依法依紀依規進行調查核實。對違法違紀行為,一經查實,嚴肅處理,並及時公開調查處理結果。”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公司創始人史立臣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貼舉報信的行為此前也有出現,不過很少。但是現在看來,未來這種行為可能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普遍。“雖然這種舉報行為在業內並不好聽,但不能否認的是,實際上對醫保、對患者都是有好處的。並且其實很多醫藥企業對於回扣這種非正當競爭行為,也有非常大的牴觸情緒,因此,舉報行為也會對規範行業起到一定作用。”

九州通子公司被“點名”

賈登在舉報信上公開了自己的聯繫方式。不過,《華夏時報》記者多次撥打該電話,並未接通。舉報信中稱,西安比鯤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下稱“西安比鯤”)、西安市九州通蒙太因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下稱“蒙太因”)為被舉報醫院提供醫療器械等內植物耗材,公司以內部隨訪單的形式和記賬金額給各科室主任或科室帶組組長進行當月結算。

舉報信中提到,在隨訪單內,患者的各項信息列的很清楚,包括“患者姓名、性別、科室、床號、住院號、手術醫生、計費金額等”。被舉報公司以單臺手術計費金額的20%-35%向各科室主任及醫生進行商業賄賂。賈登還“點名”了56名醫生,其中涉及西安西京醫院21人,西安紅會醫院35人。

賈登表示,他將為所陳述內容的真實性承擔一切法律責任,並且以實名舉報的方式已向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經偵大隊遞送所有材料,包括假髮票複印件,並將全力配合調查。

10月28日,《華夏時報》記者就此事多次致電蒙太因負責銷售的聯繫人蔡學韜,但電話始終無人接聽。隨後記者致電蒙太因公司,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對舉報信一事我並不清楚”,並拒絕提供其他相關部門的電話。

蒙太因是九州通的子公司,專門從事醫療器械銷售。天眼查數據顯示,九州通持有蒙太因的51%股份,西安比鯤持有49%。而被舉報的兩位關鍵人物——邢震聲與劉曉玲夫妻,邢震聲任蒙太因與西安比鯤的董事兼總經理,劉曉玲名字則未出現,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劉小玲”,任西安比鯤監事。

在2017年,九州通出資510萬元收購了蒙太因51%的股份。當年年報顯示,購買蒙太因的時候,該公司的固定資產僅有254.51元,貨幣資金622.32萬元,負債353.52萬元。

九州通對醫療器械的佈局,起步更早一點。2015年,九州通醫療器械集團(下稱“器械集團”)成立,也是九州通的全資子公司。隨後,器械集團通過“買買買”瘋狂擴張,蒙太因正是其中之一。僅在2019年一年,器械集團就收購或新設立了36家子公司。

伴隨著瘋狂擴張的是九州通醫療器械業務的高速增長。2019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九州通醫療器械與計生用品這部分業務,銷售收入達154.33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7.54%,銷售佔比15.55%,較上年同期上升2.65%。目前,九州通主要經營約23萬個醫療器械、計生用品,包括超聲刀頭、切割吻合器和釘倉、穿刺器、膜式氧合器、心臟起搏器及骨科材料等。

為何大三甲頻繁被舉報?

實際上,除了西安的紅會醫院與西京醫院,近期全國已有多所三甲醫院亦被貼舉報信,國內似乎正在掀起一波“舉報風潮”。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舉報信頻頻出現的一大背景是帶量採購的推行。帶量採購的核心是“以價換量”,通過放量換取低價。目前,帶量採購已經進行了三輪,第四輪也即將啟動,但是部分藥企在過程中發現,產品在低價中標之後銷售量並沒有達到預期,反而那些未中標的產品賣得很好。

“這些帶量採購的產品雖然中標了,但是因為價格被壓到很低,沒有做回扣的空間。而那些沒中標帶量採購的產品,因為價格高,反而在醫院銷售的不錯,形成了有力的競爭,你說這些人心裡能平衡嗎?貼舉報信這種方法是最簡單的,也是合法的,或許可以把競爭對手踢出這塊市場。”該業內人士說。

所以,有動力去貼舉報信的一方,基本都是有競爭關係的醫藥代表。一位醫療器械的銷售代表也向本報記者證實了這種說法。他表示,近些年推行帶量採購的同時,治理商業賄賂的政策不斷出臺,疊加今年上半年的新冠疫情影響,醫藥代表的薪酬普遍下降三分之一,競爭壓力不斷加大。

這種壓力將導致醫藥代表這個行業進一步分化。史立臣表示,醫藥代表可以分為學術代表與銷售代表,“如果你有學習需要,有專業能力,就去做學術交流,因為中國大量的仿製藥、生物藥出現,都需要做學術交流,讓學術代表告訴醫生怎麼聯合用藥,或者哪些症狀這款藥效果好,哪些效果不好。另一方面,企業也依舊需要有渠道的銷售代表將藥品發到醫院,並且去維護藥店、診所、醫院這些市場。所以未來這個行業會分化,變得更專業,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史立臣認為,帶量採購是一項很好的、符合國情的政策。近年來,國內藥價存在虛高,而相比以前的集中招標採購,帶量採購有量的承諾,也有回款的保證。實際上,通過帶量採購來降低藥價這種手段是國際通用的辦法,不過一些國家負責採購的主體是商業保險公司,而在中國,由醫保局承擔起了這項工作。

這樣看來,舉報頻發似乎是醫藥行業為了適應帶量採購政策而引起的一場“自淨行動”,醫保、患者也將在一定程度上獲益,並進一步促進行業規範化發展。未來,如果帶量採購品種持續增加,並在公立醫院等政策內市場限制未中標產品的進入,商業賄賂存在的空間將會非常小。

而對被捲入這場風波的企業來說,如果舉報中的商業賄賂行為一旦被有關部門證實,會受到一定影響,比如被罰款、暫停掛網等。以藥企正大天晴為例,今年1月,因員工在新餘市藥品、醫療器械購銷活動中,存在商業賄賂行為,正大天晴的全資子公司連雲港正大天晴醫藥有限公司被江西省衛健委列入江西省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不良記錄。隨後,江西省醫藥採購平臺發佈通知,宣佈取消連雲港正大天晴醫藥有限公司及其代理人的網上採購配送資格,為期兩年。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西安的舉報事件,並非因為藥品,而是瞄準了尚未推行帶量採購的骨科耗材。這說明由於具有一定效果,這種舉報行為已經拓展到了非帶量採購的藥品、耗材甚至醫療器械領域,未來或將愈演愈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