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通寶相關知識

康熙通寶有小平及當十大錢。錢文真書體,直讀。除寶源、寶泉二局以滿文紀局外,各省均以滿漢字紀局名,穿左鑄滿文,穿右鑄漢文。各省鑄錢均為小平。折十大錢為寶源局所鑄,面文離郭隔輪,背滿文寶源列穿左右。幣材多呈青白色,即用銅錫合金,通稱大白錢;也有紅銅及黃銅的省局鑄錢。

湯經理:19925311642

康熙通寶相關知識

清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因為當時社會政治比較穩定,經濟發展很快,商品交換、貨幣經濟也非常發達,所以康熙一朝的錢幣鑄造得非常精美,大都很規整,錢型厚重,文字美觀大方,而且鑄量極大,存世非常豐富。湯經理:19925311642

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下令停鑄上代“順治通寶”錢,而改鑄“康熙通寶”錢,並規定以後凡是嗣位改元,所鑄錢制皆如此例。縱觀康熙一朝,在全國共開設鑄錢局二十四處。由於受當時冶鑄工本和錢幣私鑄等問題的影響,每一文康熙錢曾分別重一錢四分、一錢、七分,這樣一來便產生了我們今天見到的大、中、小三種不同重量的“康熙通寶”錢。康熙錢的背文除工部、戶部所設的寶泉、寶源兩局所鑄均為滿文外,其它外地各錢局鼓鑄的通寶錢,其背文左為滿文紀地,右為相應的漢字紀地。後人為收藏和研究方便,將滿漢文紀地的局名編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押韻、順口的康熙錢“背文詩”。詩云: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臺桂陝雲漳。這首詩將“康熙通寶”錢背滿漢文的二十局都囊括其中。所以有人將康熙的這套錢稱為“詩文二十品”。後來還出現了“鞏”字(甘肅鞏昌局),又有人說還有“密”、“川”、“貴”、“西”等錢局的康熙錢。但是至今我們僅見有“鞏”、“西”兩字,其它尚未見到實物,目前對此還有一定的爭議。康熙通寶還有俗稱的羅漢錢,相傳是年羹堯熔黃金羅漢所鑄,色澤呈金黃色,康熙的熙字較通俗寫法少一豎。其中有背大清及龍鳳紋飾的宮錢,為收藏家所鍾愛。另有福建寶福局於康熙60大壽時起鑄有背穿干支的賀壽錢,每年一品,直至1722年康熙帝晏駕,一共十年,共得十品,存世罕見。另有雕母,樣錢流世。 明清時期,晉商和山西票號的崛起,著稱中外。尤其清朝時期票號的發達,以至於山西民間流傳至今仍有大量清朝古錢。據傳還有清朝山西曾有許多鑄錢工匠在京城錢局工作,由於種種原因帶回到山西大批漂亮的錢幣。而那些漂亮的錢幣是當時的樣幣或母錢等,現在以都是至為珍稀的品種。通過20多年的民間發掘,確實山西民間所發現清朝的珍稀幣種遠較其他省份數量龐大。

康熙通寶相關知識

聖祖康熙年間鑄,面文楷書直讀,背記局,分“滿文”“滿漢文”二種,滿文錢仿順治四式。背寶泉、寶源二局,滿漢文錢仿順治五式,穿左為滿文“寶”,穿右為漢文記局名。“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臺桂陝雲漳”。尚有鞏西二字,徑2.5--2.7釐米,重3.8--5.6克。另有少數背星、月紋及合背錢,記地支錢。當十大錢徑4.7釐米,傳世以背鞏,西,當十大錢罕見,背大字廣,南,面文雙點通背東者亦少見。記地支錢更罕。湯經理:19925311642

康熙通寶相關知識

清聖祖康熙年間鑄“康熙通寶”,面文楷書,“羅漢錢”即“康熙通寶”的異品,面文亦為“康熙通寶”,但與普通的“康熙通寶”有明顯不同。一是普通“康熙通寶”“熙”字為左邊多一豎劃,而“羅漢錢”則不然;二是普通“康熙通寶”為“雙點通”,而“羅漢錢”為“單點通”;三是“羅漢錢”比普通的““康熙通寶”製作精良,而且銅質金黃光亮,最關鍵的在於羅漢錢與其他的康熙通寶的區別是,羅漢錢的個頭比較大,一般康熙通寶雖然較之以前更為寬大,普通康熙通寶的直徑是26.00-26.50之間,羅漢錢在27.00以上,現在留存的一部分羅漢錢雖然也有27.00以下的,但是大多都是削邊過的,還有羅漢錢的另外一個特點在於,康熙的熙字,左邊少一劃。與現代字的熙字相近,為什麼羅漢錢會泛金色的原因在於羅漢錢在製造的時候加入了鋅元素,所以看上去泛金色,不是裡面含金。湯經理:19925311642

關於“羅漢錢”,歷史上沒有記載,連泉家丁福寶的《歷代古錢圖說》上都遺漏了它的資料,正因為如此,民間有不少傳說。一說是十六世紀初,康熙皇帝派兵進西藏平叛,途中缺軍餉,便向佛寺徵集銅佛鑄錢,為了湊數,連同18尊金質羅漢獻繳,被一爐熔化鑄錢,因而此錢金光燦爛,故稱“羅漢錢”;二說是道光年間,杭州淨慈寺有羅漢像500尊,一位虔誠的信徒偶然在羅漢像的背洞裡摸出這種康熙錢,認為神賜,如獲至寶,將摸出的銅錢稱為“羅漢錢”。

事實上“羅漢錢”是專為康熙皇帝60壽辰而鑄的一種祝壽錢。康熙是清代在位最久的皇帝,長達61年,康熙52年(1713年)3月,正是他60大壽,特命戶部寶泉局(當時的造幣廠)精鑄一批“萬壽錢”作為壽辰紀念,錢幣背面左右為滿文“寶泉”兩字,表示北京戶部寶泉局製造。

這種錢幣做工尤為精美,由於有傳說摻入金質羅漢的材料而鑄,所以後人把它打製成戒指,或把它熔鍊提出金子,或當作壓歲錢賜予晚輩,或在女兒出嫁時作為壓箱錢,致使存世數量越來越少,至今已成為泉家不易多得的少見品種。

康熙通寶相關知識

聖祖康熙年間鑄,面文楷書直讀,背記局,分滿文,滿漢文二種,滿文錢仿順治四式,背寶泉、寶源二局,滿漢文錢仿順治五式,穿左為滿文寶,穿右為漢文記局名;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臺桂陝雲漳。尚有鞏西二字,徑2.5--2.7釐米,重3.8--5.6克。另有少數背星、月紋及合背錢,記地支錢。公元1661年8月康熙即位開鑄“康熙通寶”,第二年改元后才推行全國鼓鑄,康熙通寶錢的製作雖談不上精美,但厚重圓大,質勝前代。 康熙通寶的種類只有兩類,即分背滿文寶泉、寶源和背滿漢文局名。第一類是仿順治兩個滿文(一個“寶”字加一個局名),計兩種:第二類為滿漢文對應(一個漢字局名加一個滿文局名),計20種,分有“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臺”、“桂”、“陝”、“雲”、“漳”。兩類康熙通寶(不包括羅漢錢)共計鑄錢22種,稱之為“康熙套子錢”。湯經理:19925311642

“通”有單點、雙點之分,要集成雙點“通”的套子錢才是最理想的,但關鍵在背“東”雙點“通”一錢。俗話說:“背‘東’雙點‘通’萬品難尋到,有者是珍品,請君記心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