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電分離模式下的北汽EU快換版能走多遠?

頭條號有讀者給我留言,提到給寶駿E200配一塊備用電池,一塊使用一塊充電,輪流更換。其實,這是新能源汽車的換電模式的雛形。作為發燒友玩電車,是很好的體驗,創造力爆棚。不過私人新能源汽車運用換電模式,是個偽命題,為什麼要加上“私人”限制?因為換電商業模式構想有很多地方是違反人性體驗的。營運領域使用換電模式,是否有價值,是否有運營的可能性,我後面再發文探討。

換電商業模式,只是解決了充電時間長的問題,而沒有解決充電焦慮。

家用車充電時間並不是主要矛盾,夜間足夠充滿,家用車充電主要矛盾是續航里程問題,是能否安全、不操心的返航體驗矛盾。若換電模式要解決續航問題,必須密集建立換電站,但這是投資不允許的,也沒有存在必要——常規充電樁替代。

今天用戶體驗角度來說說。新能源汽車用車主要矛盾不僅沒解決,反而帶來了新的焦慮。

我後續將從工程技術、投資收益、電池技術發展、市政配套建設等多個維度,說明換電模式在私人領域不成功的概率非常大,以及換電模式如何在營運領域發展。

如果有一輛車,沒有動力源,價值8萬(假定這輛車真的可以值8萬)。但可以租電池,只有沒電了,你都可以來店裡換電池,不限次數,電池租金每月458元,再購買432元的套餐包含1200公里里程,超出套餐外每公里收你0.45元。

你猜對了,這是北汽新能源推出的EU換電版。

你會不會買這個車?從用戶體驗來說,不會。

很多體驗是違反人性的。

1、擁有體驗

我買的是一個車架,心理上怎麼也感覺不舒服,不僅不完整,總還覺得受制於人。哪天換電站關門歇業,我又要用電池,就感覺很抓狂。

2、比較體驗

跟同價位燃油車相比,8萬有發動機的完整車子,哪怕配置低一點,品質差一點,也是完整的、有價值的。

寶駿630 18款 1.5L 自動豪華型,市場指導價7.58萬,就比北汽EU快換版多了發動機、倒車影像、電動天窗、上坡輔助、胎壓監測、座椅電動調節。

在性價比上,很難給顧客一個理由選擇沒電池的新能源汽車。

3、成本沒優勢

套餐內公里費用=(458+432)元/1200公里=7.4毛/公里,跟燃油車差不多。

4、換電體驗

國內城區加油站服務半徑不低於0.9公里,燃油車加油非常便利。換電站建設成本巨大,佈局密度小,換次電池要跑很多公里,必定帶來不便利。

如果你要去外地,你本來還有很多電,但又不得不跑回去換一塊電池。如果你在外地拋錨,隨來給你補電?續航問題依然存在。

5、殘值體驗

車子能不能賣掉很難說,要賣掉也得購買一個電池,北汽EU5電池包容量53度電,按照1度電1500元來估算成本,光從電池廠進貨成本就要53*1500=8萬,太貴了不是?那就買箇舊電池吧,但舊電池的性能和價格,作為普通消費者來說,實在不知選擇,二手車主也是懵懂,把困難拋給用戶,嚴重影響二手車交易,殘值體驗將會非常糟糕。如果我哪天想轉手,可有人來接盤?北汽可否承諾回購?

6、保障體驗

沒有電池的車身能上牌嗎?是不是換一次電池去車管所變更一次信息?變更一次信息後,是不是保險信息也要同步變更?如果省去這些麻煩,換了電池就上路,出了事故就有全責拒賠的風險

一次換電概念的推出,實際上帶來了更多需要解決的用戶體驗焦慮。北汽EU對私領域快換版營銷噱頭價值大於實際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