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烏蘞莓”李時珍說治一切癰腫瘡毒,請您識別,遇見別錯過

前面寫到絞股藍植物,有個網友提醒了我,說有一種跟“絞股藍”撞臉的植物,許多人分不清。名字叫“烏蘞莓”,我想說的是,它們既沒有血緣關係,也沒有親戚關係。絞股藍屬葫蘆科絞股藍屬草質攀援植物。烏蘞屬莓葡萄藤本植物。兩者皆不相同。而且它們味道也不同,前者味道偏苦,後者帶有一絲甘甜,並伴隨著淡淡的香味。再者絞股藍的用途比較廣泛。

此為“烏蘞莓”李時珍說治一切癰腫瘡毒,請您識別,遇見別錯過

再看它們的形狀,絞股藍葉小而軟,葉短而薄,葉片有鋸齒,五葉生一處,黃色花。烏蘞莓的葉子光滑平整,葉子寬大肥厚,葉片紋路清晰,頂端呈尖麥狀,呈碧綠色,其莖條是深紅色。上面有絨毛,根莖粗壯,再來看它們的功效,絞股藍與烏蘞莓兩者雖是中藥,但是它們的藥效均不相同。所以說:它們之間沒有半毛錢關係。上圖為烏蘞莓

此為“烏蘞莓”李時珍說治一切癰腫瘡毒,請您識別,遇見別錯過

“烏蘞莓”五爪龍,五葉莓、虎葛、豬波蔓、老烏眼珠等。各地區叫法不同。多生於山坡、路旁、灌木林中,常攀援於他物生長。分佈廣泛,在我國各地均可見其身影。屬多年生植物,全草均可入藥。烏蘞莓”始載於《唐本草》,因其結果如莓,生青熟紫,肉有細子,葉如白蘞,故名“烏蘞莓”。夏、秋季割取藤莖或挖出根部,洗淨、去掉雜質、切段,鮮用或曬乾入藥。下圖分絞股藍

此為“烏蘞莓”李時珍說治一切癰腫瘡毒,請您識別,遇見別錯過

烏蘞莓過去在農村到處可見,不過當時農民只是拿來餵豬比較多,只有當時的一些赤腳醫生在用。我認識它,也是因為小時候受到我奶奶的影響,過去的老人都略懂些中草藥知識。每到星期天,奶奶去採藥的時候我都會跟著一起。畢竟老人家腿腳也不太方便,跟著也可幫幫忙打打下手拿些東西。見得多看得多,自然就熟了,所以對這些野生植物稍微就懂得多一些。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其氣味,酸、苦,寒,無毒。可搗根敷之。利小便。有清熱解毒等作用。《中華本草》亦有記載。

此為“烏蘞莓”李時珍說治一切癰腫瘡毒,請您識別,遇見別錯過

隨著社會發展,科技不斷進步,“烏蘞莓”從過去的野草,也慢慢被挖掘出來作為臨床醫學應用草藥。所以說:看似普通野生植物,你不認識它就是草,可是在醫家眼中可就是寶。中醫中藥在醫界一路發展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古有李時珍,現有鍾南山院士。為何這樣說呢?就拿此次新冠病毒來說:西藥拿它束手無策,而中藥卻屢見奇效。所以,中藥在醫界裡是有一定地位。同時也被世界認可。

此為“烏蘞莓”李時珍說治一切癰腫瘡毒,請您識別,遇見別錯過

好了關於烏蘞莓就介紹到這了,你認識烏蘞莓了嗎?如果你下次遇見烏蘞莓,記住以下三點就好辨別了,一看葉、二看莖、三看花。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動動手指點個贊,你的轉發就是我的鼓勵。祝大家生活愉快,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