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流放犯人到底去了哪裡?

流放三千里,到底被丟去了哪裡?流放、發配、充軍、發遺,在古代刑法中是不同的概念,這些都是僅次於死刑的刑罰,但具體執行是一樣的。要是看你不順眼,目光有多遠,你就滾多遠。

中國有落葉歸根的傳統,讓犯人死在異地他鄉,也是對犯人的一種懲罰,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中,一旦遭受流放,極度痛苦。作為一種刑罰,流放是 中國古代法律制度 的重要組成部分。流放刑罰在我國起源很早,並且沿用歷史悠久,從遠古流放之刑出現,到清末被廢除,歷經了幾千年。

古代流放犯人到底去了哪裡?

流放犯人

四大發配流放聖地:

①、湖北的房陵(今“房縣”)房縣史稱“帝王流放之地”。房縣系中國古代四大流放地之首,且房縣是當時中國的中心地帶,流放等級五顆星,從皇帝、皇親國戚、王侯將相等。秦始皇滅趙國後不殺趙王,將趙王遷流放於房陵。《史記》記載:秦始皇仲父、相國呂不韋家族一萬戶、秦始皇太后幸郎嫪毐家族四千戶被流放於房陵。《資治通鑑》裡說到:漢武帝時的濟川王劉明、清河王劉年、漢景帝孫劉勃、隋文帝太子楊勇等都被貶房陵。唐中宗李顯流放房縣十四年半後又回京城當了皇帝。唐高宗太子燕王李忠等歷代先後有20多位帝王被流放房縣。可見這個地方是多麼受歡迎!

古代流放犯人到底去了哪裡?

②、海南的崖州,海南在古代時叫瓊、瓊州、瓊崖。據明代《正德瓊臺志》記載,海南島在唐虞三代稱為“南服荒繳”最邊界,在秦代稱為“越郡外境”。這說明海南島在當時為祖國轄區荒遠的邊界。海南島是四大流放地之一,主要是崖州,位於中國最南端。包括唐朝宰相李德裕、北宋大詩人蘇東坡、宋朝宰相丁謂、大學士胡詮、元朝宰相王世熙在內的至少十五位名相、賢臣、學士被髮配至此生活。

古代流放犯人到底去了哪裡?

崖州

③、黑龍江 寧古塔,大臣們惹皇帝雷霆大怒之後,被髮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那就意味著,這個大臣的悲催人生開始了,一旦開啟,永世不得翻身。這裡氣候嚴寒、五穀不長、人煙稀少,清朝期間,流放到這裡的官員、百姓不計其數,包括明朝兵部尚書張縉彥在內的明清兩朝數萬大臣曾流放至此,能再活著回去的,微乎其微。

古代流放犯人到底去了哪裡?

寧古塔

④、新疆 伊犁 現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地處祖國西北邊陲,近代最有名的就是林則徐了,1841年6月28日,清政府下令,在林則徐年近花甲之年被遣戌新疆伊犁。林則徐走了四個多月才到伊犁。途經蘭州、嘉峪關、玉門關、星星峽、阜康、哈密、烏魯木齊等地。

古代流放犯人到底去了哪裡?

林則徐虎門銷煙

流放的犯人為什麼不跑呢?

相信大家看一些電視劇就知道,流放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極大的痛苦,押解之路極其可怕,每天要走50里路,中途不能無故停留,而罪犯會頻繁遭到沿途官員和押解士兵的虐待凌辱,有相當比例的犯人在路上就死了,真正能活著趕到目的地的,真不多。並且從宋朝開始,被髮配的人,臉上都會印有刺青金印,這個金印就是標記,即便跑到天涯海角,也是會被朝廷通緝的,另外,逃跑被抓後將面臨最嚴重的“斬立決”還有就是被髮配途中帶著家屬女眷的,就更不容易跑了,如果因為跑了連累家人,就更得不償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