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更高層次對外開放化解疫情巨大沖擊

本報記者 範思立

“面對疫情給資本安全、供應鏈安全帶來的巨大沖擊,中國要進一步推動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以共同利益和共享價值觀來凝聚自由貿易的同盟軍,確保自身供應鏈、產業鏈、資金鍊安全。”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院長田國強4月23日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表示。

同日,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發佈的《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提出,為了做好“六穩”工作、實現“六保”目標,短期內中國需要穩步推出具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和轉移支付政策,並配合有節奏的定向寬鬆貨幣政策,減輕國內企業尤其是民營中小企業負擔。

田國強強調,擴大新基建投資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但需要注意適度控制規模,並擴大民企參與。

課題組針對一季度經濟形勢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一是利用疫情對市場供求的衝擊,加大對美農產品、能源產品採購力度,對沖國內糧食價格上升壓力,充實能源戰略儲備,充分履行好第一階段協議。中美第一階段協議的良好執行、互利共贏,將為第二階段的談判提供一個好的基調。

目前,許多國家已經開始限制糧食出口,中國如能夠利用好中美第一階段協議所達成的採購協定,有助於彌補進口缺口,保障自身糧食安全。當前能源價格處於歷史低點,正是中國逢低買入的良好時機,中國已經是全球各國中率先復工復產的經濟體,人民生活也逐步步入正軌,對於能源的巨大需求會逐步恢復增長。

田國強認為,中國需要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出發,進一步做好包括對美在內的國際人道主義援助和醫療物資供應,為疫情之後的正常友好交往奠定民意基礎。

二是主動朝著“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方向推動對外開放,團結日本、歐盟、英國等發達經濟體,以多元化確保供應鏈,倒逼對內市場化改革。

田國強提醒,在美國不斷合縱連橫壯大其自由貿易網絡的同時,中國同樣也需要為中美第二階段協議談判積蓄自身力量,這個力量來自更大力度的改革開放。

目前中國與主要發達經濟體之間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很少,這將不利於創新型發展和創新型國家的轉變。因此我國需要朝“三零”方向多點突破,以利益共享確保供應鏈安全和促進外部市場多元化;同時真正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三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增強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以創新鏈支撐產業鏈,大力建設源發於中國的國際金融機構,並推動中企海外融資渠道多元化。

要讓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上發揮更大的作用,要在國際科技市場上參與競爭合作,遵循國際通行的範式、標準、流程等開展相關研發工作,而不能僅侷限在國內。

田國強表示,由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中國發起的多邊金融機構要對標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開展高標準建設;對於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可適度引導參照阿里巴巴等赴港二次上市,在解決融資需求的同時分散風險。

課題組認為,中國應藉此次疫情衝擊及中美經貿摩擦升級潛在威脅,化危為機、倒逼改革,尤其是要深化合理界定和釐清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治理邊界的結構性改革,以此解決市場和政府及社會各自缺位、過位和錯位的問題。在市場方面,應朝著有利於打破行政壟斷壁壘、加大對內對外開放、促進要素自由流動、維護市場競爭環境、激發創新和企業家精神的方向去改革。在社會方面,應朝著大力培育社會自我組織、自我治理、自我服務能力的方向去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