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畝沃柑產業,讓老百姓甜在心上

授人以果,不如授人以果樹。中鐵二院對口幫扶的嶽王村近來沉浸在沃柑豐收的喜悅之中。

嶽王村,位於秦巴革命老區的四川巴中市恩陽區,毗鄰南充市儀隴縣,村子三面環水,只有一條路通往外面的縣道,2015年精準識別為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4戶156人。以傳統水稻、玉米種植為主,雖還有一些中藥材種植,但既沒有規模也因管理資金問題沒有多少收益。

2015年,中鐵二院開始對巴中市恩陽區的定點幫扶,其中下八廟鎮的嶽王村就是中鐵二院定點幫扶村之一。

駐村幹部李紀榮在走訪了全部4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部分非貧困戶後發現,該村特別是貧困戶,依靠傳統農業只能勉強維持生計,而且大多數是因病、因缺資金和技術造成貧困,顯然,打破傳統,發展經濟作物產業是該村能走出困境的關鍵。但該村的產業發展可謂一波三折,從90年代的紅橘,再到後面的中藥材,最終都沒能成功,村民對發展產業可謂又盼又怕。而最亟需的便是產業資金、技術支持等。

怎麼說服村民發展產業?種什麼?怎麼管?如何賣?

這一個個問題縈繞在李紀榮的腦海中。他帶村民到當地產業發展較好的村參觀學習,讓村民親自與他們交流經驗,進一步深化對現代產業的認識。通過上網查資料,請教省農業廳專家,找權威機構檢測村裡的土壤、水源,與當地政府溝通產業發展規劃,召開村民代表開會商議、積極與中鐵二院彙報申請資金等等,最終發展了“沃柑”產業。

沃柑具有長勢旺盛、豐產好、成熟晚、掛果時間長、果肉嫩滑、口感甜柔、低酸爽口等特點,在3月份上市,可與其他柑橘錯時銷售,競爭力較強,非常適合地形高低不平、勞動力少、交通條件差的嶽王村。

300餘畝“沃柑”栽種在地裡,也把期盼種進了村民的心裡。

雖然沃柑種到地裡,但是如何通過科學種植管理,保證沃柑品質,讓農民從中持久獲利,中鐵二院煞費苦心。通過與單位溝通加大資金投入,邀請恩陽區農林局技術人員培訓、請成都蒲江柑橘協會的專家現場指導、進一步提高村民的思想認識和技術水平,包括指導發春梢時該施什麼元素為主的肥料?幼苗階段如何施肥剪枝?怎樣增強土壤的透氣性?常見的黃龍病、潰瘍病、紅蜘蛛、潛葉蛾等問題如何有效防治?扶貧幹部事無鉅細,硬是把自己逼成了半個專家。

在中鐵二院持續幾年的資金、技術指導等全方位的幫扶,在當地政府與村民的努力下,沃柑樹苗眼見著從1尺長到了1米多高,黃燦燦的果子掛滿了枝頭,村民看在眼裡,喜在心間。

遠遠望去,一片片結滿果實的沃柑相對集中而又分散在嶽王村幾道“梁”上,在三面清澈見底河水的倒影裡,處處波動著收穫與希望。

但就在這時,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了,3月初,眼看著該上市的果子往下掉,村民的心在滴血,一個個心急如焚。

“哎,我們嶽王村就不適合搞產業,從來沒有成功過,看來這次也要‘垮杆’了”情急之下,有人產生了懷疑。

此時,嶽王村幹部群眾沒有坐以待斃,他們主動出擊,到處找銷路,這裡幾百斤,那裡幾千斤,陸續銷出了2萬多斤,但這離全部銷售量還差一大截。

3月上旬,成都市的疫情防控形式依然嚴峻,中鐵二院得知沃柑滯銷的消息後沒有袖手旁觀,積極研究,最終確定在防控形勢稍有好轉後,在確保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通過職工申購,統一運送的方式幫助嶽王村銷售沃柑,最終在3月中旬幫助銷售沃柑19噸。

嶽王村的沃柑已所剩無幾,眼見著滿樹的果子變成了包裡的錢,村民“揪”著的心也慢慢舒展開來。

“幾年的幫扶我看在眼裡,你們中鐵二院才是真幫實扶……”巴中市恩陽區人大主任朱繼忠多次表達過他的感激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