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學在即,學生、教師和教師先跨三道坎 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復學在即,學生、教師和教師先跨三道坎 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圖說:安靜的校園正在等待同學們歸來 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 攝(下同)

下週一,上海市的第一波復學即將開啟,初三、高三學生將重回校園,見到“久別”的老師和同學。再過些時日,中學的其他年級和小學高年級的復學也將陸續跟進。稍稍適應了線上教育的師生,此時迴歸課堂教育,他們做好準備了嗎?在家“宅”得過久,馬上又要戴著口罩走進課堂,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暫時還不能像以往那樣灑脫自如、激情奔放,大家能邁過心理坦然這道坎嗎?還有家長,孩子不上學,他們著急,孩子真要上學了,他們或又要生髮其他擔憂,這個心結如何破解?

一連串的新問題,擺在了學校和家庭面前,亟待求得科學解答。

學生 悅納自己克服“三憂”

從寒假至今,位育中學心理教師金莉始終通過郵箱和微信和同學們保持著聯繫。在該校,各個班級由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擔任班級心理委員,通過微信群瞭解大家的困惑並分享心理讀本。下週,金莉也會和同學們一起重返校園,陪伴高三學生度過最後兩個多月的衝刺階段。

“前段時間由親子關係緊張造成的情緒問題比較多,臨近返校了,對於自己學習狀態的焦慮又會多了起來。疫情防控期間,同學們的學習和生活節奏被打亂,有些同學產生了一些不良情緒,返校後可能又會出現因為新的學習模式、學業負擔、人際關係、考試壓力等帶來的不適應及焦慮問題。”金莉坦言,不少同學有“三憂”,一是擔憂從居家模式切換到正常上學模式,自己是否能迅速進入複習迎考狀態?二是擔憂萬一跟不上班級同學的腳步該怎麼辦?三是擔憂回到校園後時間安排與線上學習有所不同,自己會不會消極倦怠?

金莉寬慰同學們,高三階段狀態起起伏伏是正常的,每個學生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焦慮情緒,這是一種正常的情緒,是人類一種天生的警覺性,會使人們對環境更警覺,反應速度更快。只是,過度焦慮會影響身心健康和行為方式。有必要提醒同學們,務必正視焦慮,悅納自己。同學們不妨問問自己“擔心什麼、恐懼什麼、害怕什麼”,以及“最糟糕的結果是什麼、我可以做些什麼”。大家要能夠順其自然,覺察並接納自己的情緒。同學們也可以試試每天對著鏡子自我鼓勵和誇讚一番,在心裡對自己說幾句“我能面對”“沒有什麼面對不了的”之類的話,這樣可以逐漸進行積極暗示,調動積極情緒。此外,同學們還可以學一學呼吸放鬆、想象放鬆等新技能,可以回憶自己以往的努力過程和成功時刻,體會當時那個信心滿滿的自己,從而給自己增添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雖然是即將返校學習,但疫情並沒有結束,儘管算不上是“硝煙瀰漫”,但也可能“危機四伏”。所以返校復學後出現各方面防疫要求嚴格、上課學習適應慢、心態波動大等情況,都屬於正常狀況,請與老師、同學、家長等主動溝通,相互支持,相信一定會渡過“難關”,重見彩虹。

復學在即,學生、教師和教師先跨三道坎 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教師 靜下心來克服“三急”

穩定教師的情緒,也是復學準備的重點之一。在採訪中記者發現,不少教師存在“三急”。一是急著希望疫情早點過去,早點摘下口罩進行正常的教學活動;二是急著要把之前落下的教學任務補齊補好,他們已經為復學準備了“量大面廣”的教學內容;三是急著要求學生“提高成績”,特別是對一些後進生,恨不得他們在學習上能突飛猛進。

“老師們還是非常期待重新回到校園的,更期待看到久違的學生。學校的工會、各年級組已經分別多次召集教師在線交流,教師也對復學後的各項工作做到了心中有數、心中有底。”文來高中黨支部書記施力爭說,學校給予教師的防疫保護物資是充足的,也為教師的工作提供了不少便利,包括錯峰上班等,同時也要求教師在校園裡要適當鍛鍊身體,增強體質,以昂揚的精神面對特殊時期的教育教學工作。

寶山區教育學院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蔡素文說,一樣經歷疫情的肆虐和全民抗疫的煎熬,重回校園的老師們也可能會出現一些心理不適,比如,莫名的緊張不安、會有心慌心悸的感覺,甚至還有一些老師會因為升學考試就在眼前,而前面又長時間不能進行課堂教學,所以對學生們的成績總是懷著提心吊膽和恐懼的心情,自己的睡眠質量差了,做事的專注度不高了,而且還總覺得耐不下性子了。有的老師不僅要為學校的消毒情況、衛生狀況、飲食安全而過於焦慮,還要為教學壓力而累。如此多的負面情緒一股腦地襲來,這對教師的工作與生活肯定是不利的。

“學生的學業狀況會存在差距,特別是經歷過線上教育後,差距可能還會有所加大,這都是正常現象。教師與其著急,莫如行動,先要安定好自己的情緒。這幾天,教師就應當提前把自己的作息表調整到上班時間,做一些能夠讓自己靜下心來的事情。”蔡素文建議老師們未雨綢繆,制定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系統梳理知識點,尤其要理清教學的難點與重點。教學的路徑清晰了,教師們的心裡也自然會踏實許多。

經歷了漫長的等待之後,才發現“沒有”學生的教學是多麼的寂寞。但復學後的學生在學業上可能會出現更大的差異,對校園生活需要再適應。學安排要循序漸進,教學進度不可操之過急,避免“滿灌式”,不搞開學摸底考試,幫助學生度過在校學習生活的適應期才是關鍵。

家長 切莫嘮叨克服“三怕”

幾天前,在羅陽中學的網上家長會上,有家長提出了各種擔憂,他們擔心孩子回到學校後從早到晚戴著口罩,有可能會“皮膚過敏”。還有的家長建議老師不要拖堂,多安排些戶外活動,讓孩子在課間休息時能脫下口罩,在操場上透透氣。王立英校長說,學校已經做好了周密的防控措施,希望家長與學校通力合作,不僅要做好孩子的生活後勤保障,更要做好家庭教育的心靈導師,多給孩子一些信任與鼓勵。

綜合起來看,對於復學家長們主要有“三怕”。一是“怕悶氣”,擔心孩子長時間戴口罩會氣透不過來;二是“怕落伍”,此前是上網課,比的是學習的自覺性,有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網課沒上好,成績會落下許多;三是“怕敷衍”,由於師生交往也要保持一定的間隔距離,因此,有些家長還擔心老師不會像過去那樣認真輔導,特別是對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不會像過去那樣“人盯人”答疑補差。

“畢業班家長本來就擔憂多,這也正常,今年這屆畢業班的家長,他們的擔憂和焦慮肯定會甚於往年。”市二中學心理學高級教師周宇說,在孩子備考的最關鍵時刻,雖然疫情的“警報”還未解除,但家長必須要有“定力”。一是要相信社會和學校的防控疫情措施是相當得力的,一定能保障學生的健康安全。二是要相信老師一定會盡心盡責把學生教好,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孩子。三是要相信考試製度是公平的,由線上教學轉到課堂教學,大家都在一個學習軌道上。

周宇老師給家長的最重要一條建議,是要多一點笑臉,不要成天愁眉苦臉的,更不要像錄音機般嘮叨個沒完。家長給孩子多傳遞一點正能量的情緒,家庭裡多充滿一些祥和、寬鬆的氛圍,孩子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以積極的心態迎接升學考試。

學期間出現親子衝突、爭吵時,家長要冷靜,要善於分析出現的原因,事後與孩子多溝通,多體察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同時,家長也要指導孩子控制和調節情緒,改進親子溝通方式,建立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靜觀其變”也是一種親子相處的智慧。

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 王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