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殘酷的,我們從疫情中學到了什麼

文//劉慶龍

疫情是殘酷的,我們從疫情中學到了什麼

當歡天喜地的人們剛置辦完年貨,準備趕赴各自小家享受久別重逢、天倫的時候,卻可能正因為春節期間人員的大流轉,使節前已經出現的新型肺炎疫情從武漢向四方擴散,使人們像是遭受一場夢魘,被迫蝸在家中,不得外出,無所事事,使得鋪天蓋地的疫情消息充斥網絡、朋友圈,使人們陷入了極大的恐慌、無奈、無效的等待之中。為此,廣大醫務人員不得不犧牲節假日投入疫情的救護活動,廣大武警官兵、機關幹部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為的是能夠讓廣大人民在結束短暫的休整之後,早日返回各自崗位,為新的一年的事業、目標而及時進入工作狀態。

首先,我們要感謝那些犧牲掉休息時間,為了廣大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不辭辛苦的人們!為他們的無私付出奉獻表達最崇高的敬意!

但蝸守之餘,我突然在想,當我們陷入這突如其來的困境之時,我們應該學到或者做些什麼?

首先讓我想到的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居安思危的能力。日常我們無論工作、生活、投資還是經營,都應該考慮到,我們前進中不光光會有順境,困難也可能會隨時出現。順境中我們要勝不驕,要時時預防潛在風險的存在。有了這種思想的準備,我們就具備了冷靜應對的思想、勇氣,我們就會制訂措施、建立預案、做好準備,一旦出現問題,可以通過努力,實現化險為夷。

其次,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不能驚慌失措、束手無策。困難是一個外強中乾的敵人,你強大了,它就會後退,我們乘勝追擊,就能夠達到勝利。但針對困難,我們最重要的是要有系統的思路、充分的措施。因此為確保應對隨時出現的困難,我們在順境時就應該有自己的應急預案,有我們的投入預算,平時對這些預案進行試用、測試、定期演練,確保隨時有效啟動。

第三,面對困難,我們應該知難而上,而不是退縮。在困難面前,有的人能夠知難而上,有的人會內心充滿恐慌,不知所措,甚至退縮。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培養自己的逆商,面對困難時,思想上愈戰愈勇,方法上措施得力,具體行動中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廣發群眾,做好每件事,細節問題,儘量不犯錯誤。

第四,在大難面前,我們都要有一顆愛心,去設法幫著那些處在困境旋渦中的人們,使他們脫離危險,感受到我們國家、我們的政府、中華民族的大愛佑護。在這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我們看到曾有一個視頻情景,有一位務工歸鄉的人員,當走到村頭的時候,被一群村民用鐵鍬、榔頭強制攔截,進不了村,似乎被當作洪水野獸被拒之門外。看到這樣的情景,理解之餘,不免又為這些歸途中無法歸家的村民感到心酸,此時外界管制,交通中斷,家不能回,這些歸心似箭的人們可有去處?在凜冽寒風中瑟瑟發抖的他們又該怎麼辦?我們的村民、我們的幹部、我們的政府某些部門,有沒有考慮這些具體的問題、這些可能的人們?

疫情是殘酷的,我們從疫情中學到了什麼

第五,面對困難,我們應該群策群力,共克時艱。在災難面前,我們人與人之間,不是敵人,我們是戰友、是朋友、是親人,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共同想法擊退我們人類共同的大敵,我們要為每一個遇到困難的人伸出援手,獻出我們的微薄之力,去溫暖那些漂泊已久的心,為排除路途中的障礙共同出主意、想辦法、找措施,早日走出困境,走入平靜,正常工作,過上平靜美好的生活!

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是美好的人間!

(劉慶龍,河南波爾特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曾參與國家“十五”重大科技專項HACCP編寫,GB/T27301-2008起草人,《肉及肉製品生產企業要求標準釋義》編寫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