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提“我早就說過”這類話,讓孩子自行承擔責任,抓住5R黃金原則

別提“我早就說過”這類話,讓孩子自行承擔責任,抓住5R黃金原則


在媽媽群裡,我們時常能看到這樣的抱怨:孩子晚上忘了設鬧鐘或者即便設了鬧鐘也睡過了頭,原本應該自己走路去學校,但是這樣就會遲到。我們不想讓孩子匆匆忙忙地往學校趕,所以只能冒著自己上班遲到的風險先開車送孩子去學校。

孩子一想到我們能送他們去上學,就不再著急,開始慢悠悠地吃著早餐,我們可能一邊還提醒著娃,別忘記把作業書本都放進書包裡,不要忘記帶今天體育課要用的羽毛球拍,順便就把羽毛球拍放在了書包旁邊,防止孩子忘記。

到學校以後,孩子有可能記起來自己的舞蹈鞋忘了帶,這樣孩子就沒辦法上今天的舞蹈課了。媽媽只能打電話給還沒出門上班的爸爸,爸爸只能放棄早上僅有的那點可憐的悠閒時間,開車把舞蹈鞋送去學校。

晚上吃飯的時候,孩子發現晚餐並不是自己愛吃的東西,他想吃漢堡披薩,所以開始鬧脾氣不吃飯,雖然被我們教育了幾句,但因為怕孩子餓著,最好還是買了漢堡和披薩給他吃。

晚上睡覺的時候,孩子才想起來明天要交一幅海報涉及,但是他根本忘了這茬事,這個時候,我們只好放下工作或休息時間,幫孩子設計海報,畫了幾幅畫,這樣孩子只需要為這些畫塗色就行了。

當我們把這一件件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都堆砌在一起的時候,發現這完全是充滿錯誤的一整天,可更糟糕的是,孩子就這樣度過了一天,他沒有為自己的不良行為承擔任何後果。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因此會盡自己所能去確保孩子寫完作業,沒忘記帶任何的東西,要調好鬧鐘。如果孩子沒做到,我們常常覺得只能用嘮叨、講道理、大吼大叫、懲罰或物質獎勵等手段來督促孩子。

但其實我們心裡很清楚,為孩子代勞或其他低效的育兒策略並不能讓孩子明白父母的苦心。我們想讓孩子的良好行為內化為習慣,僅僅靠督促是沒有用的,還是需要讓孩子自行承擔每件事帶來的後果。

別提“我早就說過”這類話,讓孩子自行承擔責任,抓住5R黃金原則


自行承擔後果的重要性

每種行為都會帶來一定的結果,有時候,孩子是沒辦法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和後果之間的聯繫的。比如說孩子不想在語文課上背誦古詩,剛好語文老師請假沒來,找了代課老師,這樣他這節課就不用背了;比如孩子忘記帶午餐了,但他的好朋友把自己的食物分給他。這些都是我們沒辦法避免的事,所以我們就應該讓很多事自然的發生,用現實世界裡的事教會孩子。

如果像我們一開始提到的,我們總是刻意為孩子移除他理應承擔的後果,這樣等到他成年以後,行為依然會停留在幼童時代,缺乏必要的生活經驗和應對能力。這也正是缺乏後果意識導致孩子自私的原因所在,就像我們常常會發現,明明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沒做好卻把自責任都推到父母身上。

直面後果不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無論對大人和孩子都是如此。所以我們要在成本相對比較低的時候,用安全有效的方式讓孩子懂得要自行承擔後果,不要等到孩子進入成人世界後,才因為做錯事而惹上更大的麻煩。

自然後果與邏輯後果的應用

“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心理是“我一代”孩子的標誌之一。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因為父母毫無原則地替孩子不良行為埋單,而不是孩子自行承擔後果。結果就是,孩子很少會考慮自己的行為對別人會有什麼影響,反而會將不負責任的生活方式視為理所當然,由著自己的性子亂來。

事實上,我們可以把這些現實中的錯誤變成最佳的學習機會,並且為他提供指導。我們要讓孩子懂得“如果把舞蹈鞋落在家裡,我就不能上舞蹈課了”“如果我沒有準時起床,就要上學遲到了”。

獨立承擔後果能鍛鍊孩子的理性思考能力;獨立承擔後果讓孩子更加機敏,當他發現選項行不通,會嘗試別的選項。獨立承擔後果能增強孩子承擔責任的能力,他會意識到,犯錯也可以改正,這樣會讓孩子更有同情心。這些經驗都是可以從生活中學到的。

自然後果,就是我們要允許孩子去面對的結果。一般而言,如果我們已經事先警告過孩子可能發生的不良結果,也允許這樣的後果在孩子不聽勸告時自然發生,那麼這種後果就是自然後果。

如果孩子拒絕穿外套,那麼他就會著涼。當這樣的結果發生的時候,我們可以問問孩子想不想聊聊。而不是直接跟孩子說:“看到了吧,讓你外套不穿,這下著涼不舒服了吧!”這樣只會引發孩子更重的反叛和怒火,他們學不到任何東西。

別提“我早就說過”這類話,讓孩子自行承擔責任,抓住5R黃金原則


在運用自然後果教導孩子的時候,要以接下來的步驟為準:

1. 事先要冷靜的語調告訴孩子,如果堅持自己不好的行為,會有什麼後果。比如說,如果孩子總是盛氣凌人自以為是地對待朋友,你可以溫和地跟她說:“你的朋友不喜歡你總是教他們該怎麼樣,如果你總這樣,他們或許以後都不想和你玩了。”

2. 讓自然的結果發生。當我們已經告知了孩子後,他們依然選擇堅持自己的行為,那就保持沉默,既然已經看出來,孩子的同學已經覺得孩子很煩了。

3. 不要對孩子說“我早就說過”諸如此類的話,但要給出必要的同情和引導。比如當孩子抱怨同學不和她玩的時候,可以先表達同情,然後問問孩子:“那你覺得該怎麼做,別人才會和你玩呢?”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教孩子如何有禮貌地和別人交流。

以上就是自然後果引導的方式。邏輯後果則是我們有意識地施加給孩子的結果。這種結果並不是懲罰孩子,而是他不好的行為產生的後果。與自然後果不同,邏輯後果是父母主動創建和引導的事件。當自然後果對我們孩子有害時,就要引入邏輯後果。比如說,孩子一直抗拒刷牙,就會有蛀牙的危險。

當我們用邏輯後果來處理時,就要引入“5R”原則

孩子晚上9點後不能再使用手機,但是規定時間過了後,他依然在和同學聊微信。那麼我們首先要做到尊重孩子,挑一個大家情緒都較為平靜的時間告訴她:“你已經不小了,成熟的表現之一就是學會負責。我們家規定,9點之後不能再使用電話,如果你繼續使用,那麼接下來一週都不能再用電話。

我們要讓孩子自己記住規則,不能由我們一而再地去提醒他。接下來就要留意孩子9點的時候開始做什麼,一開始孩子不會相信我們真的會採取措施,或許是沒記住規矩,依然會玩手機。如果這樣,就要依然以平靜地語氣告訴孩子,要停止和同學聊天,並且從現在開始直到下個腥氣結束,都不可以再使用手機。不論他用什麼方式懇求,都不能妥協,哪怕找別的家人求助都不行。但是你可以允許他第二天9點之前打電話給其他長輩。只不過因為他的行為,接下來一個星期都不能再使用手機了。

5R原則的第一條:尊重(Respectful)

任何意圖給孩子造成痛苦或羞辱的行為,如身體傷害、嘲弄、吼叫、冷漠、對孩子表示失望等都無法帶來積極的邏輯後果。

5R原則的第二條:與不良行為有密切關聯(Related to misbehavior)

孩子的思考比我們所認為的更有邏輯。所以,如果你因為孩子在9點以後使用電話,就限制他在家裡看電視,他可能會一臉迷茫。而如果你能以他認為公正的方式指出他的不良行為與應承擔的後果之間的聯繫,他就更容易從錯誤中汲取教訓。

5R原則的第三條:合理(Reasonable)

孩子對事情的應對能力是有限的,邏輯後果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長個教訓,下次要注意,但過程中不能打擊到孩子的自信。

5R原則的第四條:事先告知(Revealed in advance)

只有在大家都情緒穩定的時候,將孩子可能要面對的後果告訴他,方法才能奏效。否則他會感到猝不及防,並以為是你故意施加的懲罰,這樣會產生更不好的結果。

5R原則的第五條:讓孩子重複一遍(Repeated back to you)

當你說完規矩以後,要讓孩子重複一遍,要問問孩子:“我們家關於手機使用的時間是怎麼樣的?”等孩子完全明白規則之後,我們就可以用邏輯後果來督促他。

別提“我早就說過”這類話,讓孩子自行承擔責任,抓住5R黃金原則


良好行為的養成方法

二選一

很多時候,無論我們如何警告孩子,都無法有效地阻止他在客廳踢球或是把自己全身上下都塗得亂七八糟。那麼“二選一”得方法能讓我們在保持冷靜的前提下,將行為快速消滅。

二選一的方法需要佔用我們一些快速思考的時間,但是效果也很快速呈現。比如說,當我們看到孩子把一個皮球扔向咖啡桌的時候,可以對孩子說:“要麼你把球拿開,要麼你去屋子外面玩。”說完就可以趕快離開,或者不要再搭理孩子,不要給孩子討價還價的機會。

為什麼這麼一句話就可以讓孩子乖乖去做正確的事?因為我們給孩子提供了選項,每次都要保持同樣的句式,這樣當我們下次開口時,孩子就會知道你是認真的。

要運用“二選一”的方法時,依然不要傷害孩子,要依照5R原則來確保結果的有效性。

別提“我早就說過”這類話,讓孩子自行承擔責任,抓住5R黃金原則


選擇自己的行為

我們不能去控制孩子,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行為,面對孩子不好的行為時,我們可以採取特定的回應方式。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到別人,而積極的行為會帶來積極的後果。不能讓孩子認為我們的付出時理所應當的。

首先要找出孩子身上讓你頭疼的行為,比如說髒衣服亂扔,並且說不聽。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只洗放進髒衣籃的衣服,亂扔的衣服將不會被洗乾淨,孩子在想穿的時候也不能穿。

要讓這個方法奏效的關鍵在於要事先把我們的決定告訴孩子,這樣他承受自己的不良行為時,就不會認為這是我們對他的懲罰。

別提“我早就說過”這類話,讓孩子自行承擔責任,抓住5R黃金原則


不予救援

當孩子要上舞蹈課卻忘帶舞蹈鞋的時候,當孩子上學因為睡懶覺屢屢遲到時,如果我們總是對他伸出援手,就等於是為他鋪了一條通向自私的陽光大道。這不僅會讓孩子習慣於任性自私,還會認為一切苦差事都應該由父母代勞,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而“不予救援”讓你不再為孩子的健忘或不好的行為埋單,要教會孩子自行承擔責任,更重要的是,要促使孩子自行解決問題。對父母而言,要眼睜睜看著孩子犯錯而不顧確實很難,但是如果孩子一旦意識到父母將不再對自己糟糕的後果施以援手,以後做決定的時候就會更加謹慎。

自行承擔後果的重要性其實我們不必累述,孩子的自私任性很多時候都是我們父母造成的,為了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自然後果和邏輯後果,要謹記5R原則,摒棄為孩子代勞或其他低效的育兒策略,要相信實際生活比我們的嘮叨更能教會孩子東西,而且從生活中學到的東西更能讓他終生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