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愛別離”背後,是成年人的佛系自救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前兩年,“佛系”這個詞在8090後中火了起來,他們自我標榜為“佛系青年”,抱著看淡一切、無所謂的態度,衍生出“佛系追星”、“佛系員工”等等詞語。但其實早在明清時期,曹雪芹就寫出了名副其實的“佛系”名著——《紅樓夢》。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通常被認為寫的是關於賈、林二人的愛情故事,實際上,曹雪芹借悲金悼玉、賈府、榮府的興衰成敗,講述了一種“萬物皆空”的佛系態度。

《紅樓夢》:“愛別離”背後,是成年人的佛系自救


01 夢幻開場,詩歌中暗含玄機

有人說,《紅樓夢》的結局早已在開頭寫好。曹雪芹在《紅樓夢》的第一回就交代清楚了寫作目的:

雖我未學,下筆無文,又何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亦可使閨閣昭傳,復可悅世之目,破人愁悶,不亦宜乎?此回中凡用“夢”用“幻”等字,是提醒閱者眼目,亦是此書立意本旨。

一場夢,一個幻境,正是《金剛經》裡的佛家思想,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紅樓夢》:“愛別離”背後,是成年人的佛系自救

但是曹雪芹並沒有大篇幅的講述這種佛系態度,只是在開頭提點了一下,後面就開始講述紛繁複雜的賈府、榮府故事了,但文中仍然可看見“佛系”蹤影。

例如第一回中甄士隱在書房中做了一個夢,一僧一道帶他去了警幻仙子宮中,遇到一大石牌坊,上面寫著一副對聯: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暗示著這《紅樓夢》中的故事真真假假,猶如一場夢幻泡影,閃電間即消失了。

後來甄士隱因為女兒丟失、家裡著火燒成一片瓦礫片,財富盡失,他又遇到了一個跛足道人,口內念著幾句言詞:“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紅樓夢》:“愛別離”背後,是成年人的佛系自救

這首《好了歌》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描述出人生無常的道理,正如“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一樣,所有繁華乃過眼雲煙而已,同時也在開頭為金陵十二釵中每個人物的命運埋下伏筆,再次點出本書主旨

02 愛而不得,賈寶玉的佛系自救

賈寶玉從小情根深種,混跡在女人圈子裡,但是一遇到林黛玉就誤了終身。兩個人一起長大,一起對酒當歌,彼此互為知己,但是誰知道世事難料,薛寶釵的加入,阻礙了兩個人的姻緣,一場愛別離發生在賈寶玉與林黛玉之間。

《紅樓夢》:“愛別離”背後,是成年人的佛系自救

蔣勳在書中曾說:《紅樓夢》是一本真正的佛經,閱讀《紅樓夢》的過程,其實就是修行的過程。”

林黛玉帶著前世的姻緣來帶人間,只為報答赤霞宮神瑛侍者的恩情;神瑛侍者因為貪戀紅塵,私自下凡歷劫,化作賈寶玉在凡間歷經種種情緣。


《紅樓夢》:“愛別離”背後,是成年人的佛系自救

無論是林黛玉、賈寶玉,還是劉姥姥、王熙鳳,每個人都揹負著生命裡要完成的東西。

最後,林黛玉因病去世,賈寶玉在父母的安排下娶了薛寶釵為妻。愛別離,是賈寶玉人生中最沉重的打擊,他得知林黛玉去世的消息後,心灰意冷、形神俱散,最後選擇出家做和尚,真正去實踐了“佛系人生”,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紅樓夢》:“愛別離”背後,是成年人的佛系自救

我們常常在嘴上說自己是佛系青年,而當真正遇到挫折時,你是否又能真的能夠“看淡一切”呢?

曹雪芹通過一個又一個“愛而不得”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是“慈悲”、什麼是“無常”、什麼是“夢幻泡影”,讓讀者在不同年齡階段反悟自己的人生,獲取“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佛系力量。


03結尾

《紅樓夢》中的佛系態度看起來頗為消極,讓人想要放棄一切,實際上是告訴大家放下對名利的追逐,迴歸本心,這樣才能更好的活出精彩。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難免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工作中,客戶、領導的反覆折磨,生活中,家人、朋友的瑣事,每一個小細節,都反覆考驗著我們的承受力,而《紅樓夢》中的佛系思想,亦可是人們在愁悶、悲苦時的自救源頭。

《紅樓夢》:“愛別離”背後,是成年人的佛系自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