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不經活——紀念父親逝世十五週年

人真不經活——紀念父親逝世十五週年

昨天是父親離世十五週年的日子,我沒有去他墳前祭奠,而是帶著同事們遊走在秋山秋水之間。

今天到母親那兒吃了午飯回來,電話聊天時,她說對面住的一個男的,好像剛剛六十歲,也得了糖尿病,進醫院時活蹦亂跳的,現在回來已是一具屍體,進而感嘆:“人真不經活!”

可不是,父親走的時候五十七歲,當時我還沒成家,甚為他的牽掛。如今,我和他一樣,是兩個兒子的父親。

其實,很早以前,我就覺得,童年時在我記憶時隱時現的一些人,很多都已經不在了,我不知道這對於我來說,意義何在?

一個人活著的時候,總會遇這也難那也難的事,為此或許會揪心一輩子,有的至死都不肯放下,究竟為什麼?

人活一口氣,可一口氣之後呢?

生與死的問題,一直糾纏著人們。而實際上世人皆知,人終有一死。生是偶然,死是必然。對普通人而言,生不能驚天動地,死亦如此。可無論怎樣,人到最後都沉寂了,譬如我的父親。

我從來都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我的生死觀是唯物的,認為生和死都是自然現象。一個離去,不管認識與否,哀悼總是要有的,不是要什麼儀式,僅僅出於對生命的尊重:生之不易,死之豈又不難?

我所關注的,從來是那些普通的生命,想起來,確實不經活!這與七老八十的年齡無關,只是感覺生命很脆弱,儘管擁有它的人或許很堅強,但仍然易折。

因為生命不只是死亡,它更多的是生機,所以我想對逝者最好的祭奠,便是好好活著,過好每一天,不負年華。

十五年了,我過得挺好,父親!

2019年11月3日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