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標史|當年差點被幹掉的車,卻成了最常見的車

不怕奔馳寶馬和路虎

就怕大眾下面有字母

車標史|當年差點被幹掉的車,卻成了最常見的車

(最低調的豪華車-輝騰)

大眾汽車歷史悠久,一路走來,發展方向發生了很多改變,車標也隨之改變著。

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一看大眾汽車與車標的故事。

一戰過後,德國滿目瘡痍,百廢待興,一個戰爭惡魔成為了這個國家的領袖,他就是希特勒。

車標史|當年差點被幹掉的車,卻成了最常見的車

希特勒動用政府命令-“要製造一輛經久耐用、能夠提供兩個成人和三個兒童的乘坐空間、最高時速達到100km/h、百公里不高於7升的油耗、售價要控制在1000德國馬克下的國民汽車”

“多才多藝”的希特勒還為這輛-國民轎車畫了一幅原型圖。

車標史|當年差點被幹掉的車,卻成了最常見的車

最後希特勒招集內閣和顧問們開會,專門討論轎車問題。

車標史|當年差點被幹掉的車,卻成了最常見的車

在談到製造“國民轎車”的時候,顧問們一致推薦“費迪南德·保時捷" 博士承擔這項任務。

車標史|當年差點被幹掉的車,卻成了最常見的車

1934年,“費迪南德·保時捷" (Ferdinand Porsche),開始設計與製造國民車。

直到1938年,這輛國民轎車的樣式最終確定,大眾汽車公司宣佈成立。

車標史|當年差點被幹掉的車,卻成了最常見的車

在這款車製造出來之前,大眾汽車的標誌已經設計好了,設計師出生於奧地利,他叫弗朗茨澤維爾瑞姆茲,設計這款標誌的報酬—100馬克(當時一臺車才賣1000馬克)。

車標史|當年差點被幹掉的車,卻成了最常見的車

初看車標有一種強烈的工業感,在VW( Volks在德語中意思為“國民”,Wagen在德語中意思為“汽車”)的周圍有一個類似於齒輪一樣的東西,其實這一圈齒輪是當時的帝國勞工陣線標誌的一部分。

車標史|當年差點被幹掉的車,卻成了最常見的車

這樣以來,就可以更充分表達“國民汽車”的概念。

根據史料記載,1939年又出現了一款大眾標誌

車標史|當年差點被幹掉的車,卻成了最常見的車

這一款標誌追求簡潔,乾脆把後面那一圈“風扇”去掉,這樣顯得與勞工陣線標誌更親密了。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大眾開始為二戰服務;

車標史|當年差點被幹掉的車,卻成了最常見的車

(大眾82式水桶車堪比美國Jeep)

戰爭打了6年,1945年4月1日,德國戰敗,美軍攻佔狼堡,控制了大眾公司總部,隨後移交給了英軍。

英國人佔領了工廠,將大眾標誌外帶有明顯納粹標誌的齒輪形和太陽輪都去掉, 只留下中間的VW字母和一個簡潔的圓環。20世紀50年代之前,大眾標誌都是黑白兩色,該形式一直延續到20世紀60年代。

車標史|當年差點被幹掉的車,卻成了最常見的車

車標史|當年差點被幹掉的車,卻成了最常見的車

1945年9月1日,英軍讓大眾生產20000輛甲殼蟲,這筆訂單直接把大眾的生產力提高到另一個新高度。

德國的戰後經濟復甦計劃開始,到了1946年,大眾的生產力恢復到了1000臺/月。在破損嚴重、連風雨都無法遮擋的廠房裡,大眾人創造了一個奇蹟。

車標史|當年差點被幹掉的車,卻成了最常見的車

(1949年的高爾夫)

從1945年-1959年大眾的標誌一直沒有發生變化,直到1960年,設計師直接給原來的標誌套上了一個方框(迄今沒有人可以解釋出:為什麼要套一個方框,說實話有點吃藕)。

車標史|當年差點被幹掉的車,卻成了最常見的車

1939年、1945年、1960年三次換標,沒有改變車標的黑白色調。

車標史|當年差點被幹掉的車,卻成了最常見的車

從1967年開始,大眾車標開始著色、定型,之後的幾次調整,均只是在顏色上進行更改,結構僅有微調。

最近一次是六年前的2012年大眾車標的改動只是比上一個版本增加了立體感,色彩也更顯柔和。

車標史|當年差點被幹掉的車,卻成了最常見的車

最後,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大眾車標的演變歷程:

車標史|當年差點被幹掉的車,卻成了最常見的車

大眾,到今天已經有90多年的歷史了,雖然經過很多次變革,但VW從未改變,可能正是VW背後的意思,締造了這個品牌的成功吧······

如果想學習養車用車知識

瞭解高速路況與最新優惠信息

關注頭條賬號 @高速縱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