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算好這筆賬,養基1年可能少賺6%!

告別2019年,如今正式踏入“20”年代,回顧過去的這10年,A股大致經歷了3輪熊市、牛市輪迴。

沒算好這筆賬,養基1年可能少賺6%!

(截圖來源:Wind)

小編相信,這期間有人投資大賺,也有人沒賺到什麼錢甚至還虧損了。那麼,雲集各大名校畢業基金經理的公募基金,表現如何呢?

剛好近期海通證券基金研究團隊發佈了份《公募權益類基金中長期業績點評報告》,統計了這方面的數據,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過去10年,股混基金年化收益近7%

這份報告統計的是主動管理型股混基金(剔除封閉式基金),對每日收益率進行平均計算,繪製出基金整體收益率曲線。

結果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主動管理型開放式股混基金在過去10年整體上漲96.52%,年化收益接近7%,遠遠超越滬深300指數漲幅。

沒算好這筆賬,養基1年可能少賺6%!

看到這裡,可能有小夥伴想說,自己可能買了假基金。

既然主動管理型股混基金整體業績表現不俗,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基金賺錢,而基民不賺錢”呢?

兩大原因蠶食養基收益,這一點很多人都忽略了

1、高位大膽買進,低位恐慌賣出

“追漲殺跌”是人之本性,不只是股民,在很多基民身上也有所體現。

在海通證券基金研究團隊的這份報告中,我們能看到,在2006-2007年、2009年、2014年4季度至2015年上半年、2015年4季度、2016年的2、3季度,以及2019年A股行情好的時候,股混基金的份額都明顯增長,尤其是市場達到階段性高點時,恰恰是大家最興奮的時候,基金的淨申購量也達到階段的頂峰。

但在2008年、2015年3季度、2016年1季度的幾次A股大幅下跌的過程中,股混基金都被淨贖回

,而且在市場階段性底部區域,基民在恐慌情緒下,贖回基金的份額數也達到高點。

沒算好這筆賬,養基1年可能少賺6%!

不過,也有過反常的時候。比如2018年A股一路下跌,年末股混基金份額卻有所增長。在這需要解釋一下,當時主要是大量機構資金在逢低買入滬深300等指數ETF,如果只看個人基民的話,股混基金的份額整體還是被淨贖回的。

2、頻繁買賣,費用成本被低估

大家都知道,在申購、贖回股混基金時會產生一定的費用,如果多次申贖的話,就會增加自己養基的成本。不過,有不少基民覺得,現在很多基金代銷平臺都有申購費1折的優惠,申贖費用花不了幾個錢。

事實真是如此嗎?下面咱們來算下賬。

假設申購和贖回1次的總費率為0.5%、1%、1.5%,根據海通證券基金研究團隊測算,假設每1個月買賣1次基金的話,買賣1次的總費率是0.5%,那麼1年下來,費率成本接近6%;如果買賣1次的總費率算作1%,1年下來費率成本已經超過10%!要知道,行情平淡或者低迷的時候,不少基金一年的收益率都達不到這個數。

相比之下,每3個月、半年和1年買賣1次基金的費率成本會逐級降低。即使假設每買賣1次基金的總費率是1.5%,每半年或每1年買賣1次的話,帶來的費率支出分別為2.98%、1.50%,相對上面而言相對可以接受。

由此可見,如果買賣次數較多的話,即使有費率優惠,給自己增加的養基費用也不是筆小數目。

當然,小編也不是一味地讓大家無腦長期持有,畢竟還得考慮到市場波動、各自的資金需求、止盈目標等因素。這裡只是提醒大家,在資產行情沒有出現系統性風險、基金產品本身仍然值得信任的情況下,不妨嘗試去適當延長持有時間,而頻繁操作增加的費用會蠶食不少基金收益。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著作權歸第一財經所有。未經第一財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沒算好這筆賬,養基1年可能少賺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