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書店:照亮城市的精神家園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文潔

近年來,隨著電子閱讀與網上書店的興起,實體書店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可謂在夾縫中尋求發展。然而,還有一些小型書店選擇默默堅守,為讀者提供紙質閱讀服務。

“我一直有個夢想,希望能擁有一個有溫度、舒適的閱讀空間,安靜地看書,喝咖啡……”崔欣是“棠墨書店”的創辦人,2019年10月,她將夢想付諸現實,“棠墨書店”正式營業。

進入書店,一片寂靜中,偶然有????的翻書聲。讀者散落在各處,挑選圖書或是埋頭閱讀。

“開這樣一家書店,是希望能引導大家愛上閱讀,能有更多人迴歸到紙質閱讀。我認為書店的價值不僅在於提供了滿足公眾獲取知識的書籍與場景,還在於創造一個生活狀態和體驗過程,最終使讀書成為個體自覺和群體習慣,”崔欣說,書店目前有幾萬冊圖書,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與電子閱讀相比,在書店挑選、購買、閱讀紙質書,體驗感更強,馬上就能看到想看的書。同時,還可以和其他讀者一起分享讀書體會。

“有時候看到有讀者挑中自己選的書,感覺像遇到了知音,特別想上前聊幾句。實體書店也拉近了人和人的距離。”崔欣說。

楊舒涵是書店的一名老會員,閒暇之餘她經常來書店看書,要一杯飲品,安靜地閱讀。“我和女兒都喜歡閱讀,經常去實體書店看書或是買書。我很喜歡這裡的環境和閱讀氛圍,很安靜,能讓人靜下心來讀書,感覺特別親切。同時,實體書店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延續。”

楊舒涵說,她更喜歡閱讀紙質圖書,看得到,摸得到,想象空間比較大。“購買書籍,我會去實體書店也會選擇線上購買,線上購買,可選擇的餘地大,輸入書名就能出來許多。去實體書店買書,隨機性更大,也更容易找到想看的書。”

小書店:照亮城市的精神家園

讀者在“棠墨書店”閱讀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文潔

小書店:照亮城市的精神家園

店員整理書籍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文潔

不少讀者表示,實體書店可以為讀者提供閱讀選擇,它對海量的圖書進行了篩選,極大地節約了讀者的時間。

然而,實體書店面臨的困難也是顯而易見的。為了更好服務讀者,崔欣會在微信群裡發起一些線上閱讀活動。儘管如此,書店仍經營困難。“我相信困難是暫時的,我有信心將書店經營好,也希望有機會開連鎖書店,讓實體書店更好融入當代生活,讓更多人愛上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崔欣說。

張知鵬也經營著一家實體書店,2006年開業至今,已有14個年頭。“書店主要靠教輔書籍維持,很少有讀者為了人文社科類的書籍專門來店裡,但我們仍堅持人文社科類圖書的銷售“曾經和張知鵬一起經營書店的同行,多年前已陸續轉行,但張知鵬選擇了堅守。“書店是城市的閱讀燈火,是讀者的精神和文化家園。我希望一直把書店經營下去,為讀者提供好的書籍和服務,為全民閱讀習慣的養成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張知鵬說。

小書店:照亮城市的精神家園

張知鵬經營的書店櫥窗裡寫著: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文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