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當荒山“綠化師”--青海要聞--青海--地方--首頁

賈永錄帶領林場周邊農戶上山植樹。青海日報記者 陳俊 攝

種下一棵樹就給大地種下綠色希望,植下一片綠就為生命創造一方美好家園。

“坑的深度一定要挖夠,樹苗扶正後再培土。”“這棵圓柏的根被挖斷了,栽下去成活的希望不大,趕緊換一棵。”“太陽太大了,澆水一定要跟上,不然樹苗很快就會失去水分。”4月20日上午,平安區小峽南山邊家灘林場植樹現場,林場場長賈永錄細心給大家做技術指導,反覆交代植樹“訣竅”。

“我們這裡不僅種油松、圓柏、水杉這種長高後綠化效果明顯的喬木,就是本地品種檸條種下去效果也特別好。檸條是一種灌木,別看它地面上矮小,但根系發達,能向下扎十幾米深,特別耐乾旱,很適合本地生長。”賈永錄邊植樹邊說,為了解決山頂樹苗澆灌養護等後續問題,每年春季冰雪消融後,他們都會把水從山下抽到建在山頂的水窖裡,把稀釋的養料倒入水窖,利用水壓澆灌每一棵樹苗。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南山山頂,看著陽光下一棵棵蒼翠挺拔的油松、圓柏、水杉把昔日的荒山裝扮成綠色的世界,賈永錄感覺自己被幸福感和成就感環繞。別看現在這些樹才二三十公分,用不了10年,這些樹就會成長起來,到那時你再來看,放眼望去全是綠,那時就會是真正意義上的金山銀山。

1980年出生的賈永錄,安徽林業大學園林專業畢業,先後在雲南省思茅市瀾滄縣做大學生西部志願服務,兩年後考入平安縣林業局,並被分配到峽群林場任職。在此工作期間,賈永錄承擔著峽群林場原始森林周邊荒地的植樹造林任務。每到春季,他帶領林場周邊農戶上山植樹,為確保成活率和栽下去的每一株樹苗茁壯成長,工作細心的賈永錄,每一個栽植環節、每一個技術要領,都要詳細叮囑好幾遍,植樹現場戰線長、坡度大、加之海拔高,每天要上下來回許多趟,作為土生土的山裡娃、農村人,賈永錄從不叫苦叫累。

“在峽群林場工作8年來,他帶領峽群林場周邊群眾植樹造林約六七十萬株,面積33.33公頃,起初的小樹苗現在長約有兩米多高,峽群林場植樹造林地現在已成為茂密的幼林地。”賈永錄的同事兼剛參加工作時的師傅祁生棟說。綠化效果明顯,森林覆蓋率顯著提高,沿著林間棧道漫步,明顯感覺到這裡山青水綠空氣好,雨後雲霧繚繞似仙境,環境的改變,讓許多以前消失的野生動物紛紛回來安家。

2015年至2018年,賈永錄擔任平安區三合鎮瓦窯臺村駐村第一書記。脫貧攻堅戰役中始終衝在第一線,他利用瓦窯臺村就在林場轄區以及自己掌握的技術優勢,到湟中縣攔隆口鎮卡陽村考察森林旅遊項目,到大通縣鷂子溝考察林下產業發展項目,針對當地氣候和環境等自然優勢,提出發展鄉村旅遊和林下產業的思路,並積極爭取10萬元聯點幫扶資金,購買並種植1萬個菌棒蘑菇。

能不能試種成功?說實在的,當時賈永錄心裡也沒底。一個多月過去了,菌棒上長出一大片一大片手掌般大的蘑菇,給賈永錄和村民帶來了意外的驚喜,出人意料的是當年蘑菇產量2.5萬公斤,產值達30萬元,戶均受益1.4萬元。聯點立志抓綠化,扶貧不忘播撒綠。在賈永錄的帶領下,村民們在村子道路兩邊種植20公頃丁香等觀賞花卉植物,原始森林加優美的鄉村環境,吸引來了大批遊客,綠化帶來的鄉村遊又為村民帶來了新的經濟收益。

2018年扶貧工作結束,賈永錄調任平安區邊家灘林場任場長。邊家灘林場是在湟水河畔規模化林場建設背景下成立,面對乾旱少雨、人少造林難、基礎設施差的情況,賈永錄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給林木管護點通電、維修水泵和灌溉管道、改善護林員生活條件以及確保每一株樹成活,成為他在新崗位上新的挑戰,新的履行初心使命的“戰場。”

“把下洪公路兩側種上山杏樹,每到春季花開,肯定特別美麗。”指著峽口南山頂正在迎風怒放的零星杏樹,賈永錄描繪著自己的“綠化夢”:到時候這條縣鄉“交通長廊”就會變成“鮮花走廊”,既實現了綠化目標、打造了美麗鄉村,也能帶動鄉村旅遊、促進經濟發展,一舉多得。

山下,湟水河像一位秀美的姑娘,踩踏著時代的節拍,吟唱著多情歌謠奔向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