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蚌埠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綜述

蚌埠日報消息 人無精神則不立,城無精神則不興。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2019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設戰線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緊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主線,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深入宣傳闡釋黨的創新理論,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落小落細,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持續深化十項提升行動和“十城同創”,全面實施“千百萬”文明共建示範工程,城鄉文明程度、公民文明素質得到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共享度顯著提高,為實現“兩個中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和良好社會環境。

做實做精文明實踐 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黨中央從戰略和全局上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舉措,是黨的群眾工作落地落實、打通“最後一公里”的重要探索。

“這樣的培訓非常及時,我們需要什麼,專家就來教什麼,培訓內容針對實用,易學好懂。”2019年8月5日上午,在參加了淮上區淝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蔬菜大棚技術指導培訓後村民周蘭春如是說。

設施蔬菜種植是淝北村的農業支柱產業,全村現有大棚種植面積2000餘畝,由於農戶缺乏科學的栽培管理技術,經濟效益一直不高。淝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針對這一難題,開展一系列科技服務進村入戶到田的文明實踐活動,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龍子湖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還建立了微信點單系統,關注“孝善龍子湖”微信公眾號即可操作,點單系統涵蓋講堂宣講引領類等七大類共353項志願服務項目,精準服務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聚焦“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工作目標,創新實施“456”工作模式,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聯動全域推進,多維整合統籌資源,建好用活文明實踐新平臺,全市建成縣區文明實踐中心9個,鄉鎮、街道文明實踐所84個,村居、社區文明實踐站1068個,各級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達2000支,招募文明實踐志願者19.2萬人,開展“舉旗幟,送理論”宣講活動1498場次,受眾達10.3萬人。創新建立了“百姓‘點單’、中心‘派單’、志願者‘接單’、群眾‘評單’”相貫通的服務機制,突出精準常態,採取群眾喜聞樂見的組織形式、傳播手段、話語方式,通過“固定平臺+活動平臺”“互聯網+文明實踐”等形式,精心精準精緻對接群眾的各類需求,掀起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新熱潮。國家級媒體報道宣傳我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創新特色做法30餘篇。

深化五大創建 激揚文明新風

持續提升文明城市創建。持續開展“十項提升行動”,堅持周調度、月評分、季觀摩、年考核,召開會場周調度會30次、現場周調度會17次,發現解決各類創建問題近兩萬件。積極開展重難點區域整治,高標準完成虎山整治。拆除虎山周邊各類違章建築和住宅46395平方米,清運建築垃圾18520噸,地表覆土15100方、補綠21500平方米,植綠4000餘株。加大對三縣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指導,有效促進三縣安徽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創建工作。深入推進“十城同創”工作,國家級節水型城市已創建成功,國家衛生城市創建等有序推進。全面實施“千百萬”文明共建示範工程,獲評2019年度市改革創新獎,併成功入選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品牌故事欄目。順利通過2019年全國文明城市年度複查。

持續提升文明村鎮行動。突出推進城鄉接合部和城區周邊鄉鎮文明創建工作,指導鄉鎮全面落實創建提升行動,推報新一屆安徽省文明村鎮28個,對擬保留的52個,新申報的30個市級文明村鎮(鄉)進行復核驗收,全市縣級及以上文明村鎮比例佔到46%以上。

持續提升文明單位行動。開展第十七屆市級文明單位評選,558家單位獲評第十七屆市級文明單位,同時推報101家市級文明單位參評第十二屆省級文明單位。

持續提升文明家庭行動。深化“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家庭文明創建活動,持續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組織開展文明家庭評選活動,全市共評選100戶市級文明家庭示範戶、1000戶縣區級文明家庭,100戶“最美家庭”、50名“最美婆婆”,50名“最美媳婦”,其中15戶家庭當選安徽省“最美家庭”,2戶家庭當選全國“最美家庭”。

持續提升文明校園行動。加強文明校園常態化考核管理,做好文明校園轉化和申報工作,擴大文明校園創建載體。持續開展“新時代好少年”推報評選工作,共評選出市級“新時代好少年”30名,宋胤達當選2019年第一批安徽省“新時代好少年”,宮井豪當選2019年度“全國十佳最美孝心少年”,其感人事蹟中央廣播電視總檯進行了專題宣傳報道。

突出以德育人 厚植精神內涵。

深入開展“誠信蚌埠?孝善珠城”系列活動。“喚醒戀人”的張家豐當選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87歲的“守墓老人”胡兆倫等5人當選第六屆安徽省道德模範。年度推評產生蚌埠好人136人,當選安徽好人13人、中國好人5人。組織“道德講堂”2000多場、道德模範進校園100多人次。創新性開設“好人學堂”,輪訓600多個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1000多個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受到禮遇幫扶。中國文明網“身邊好人”欄目展示我市道德建設工作的圖文、視頻新聞27篇。

發展志願服務 弘揚互助友愛

編髮《蚌埠市志願服務指導手冊》,積極探索和構建具有蚌埠地方特色的志願服務活動運行體系和活動項目。開展助力蚌埠發展、精準扶貧、城市文明、鄉村振興等八大主題志願服務行動,突出開展扶貧攻堅領域志願服務培育引領活動,並向省推薦1例扶貧攻堅領域志願服務先進典型。全年共表彰市級優秀志願者110名,並表彰市級志願服務“金獎項目”10個、“銀獎項目”15個、“銅獎項目20”個,其中有2位個人典型和3個集體項目獲評省先進典型。

創新體制機制 致力常態長效

完善“12345”創建工作機制,創新“會場+現場”調度模式,建立“三單”(問題清單、整改通知單、責任清單)交辦制度,加強跟蹤督辦。加大對三縣和農村地區日常創建指導、督導,三縣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成效明顯。《蚌埠市公共文明行為八條》新鮮出爐、《蚌埠市文明促進條例》已進入立法審查程序,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發佈誠信“紅黑榜”200餘條。繼續實施周調度、月評分、季觀摩、年考核機制,對因工作不主動、落實不到位引發問題的及時下發整改通知書,倒逼各級查短板、補不足,推動形成齊抓共管、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禹風厚德夯實文明根基,文明提升彰顯城市品質。伴隨著文明城市建設的持續深化,蚌埠留下了一個個蝶變的華麗瞬間,城市的軟實力和美譽度不斷得到昇華。2020年是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表彰年,我們有理由相信,圍繞“以人為本、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的理念,繼續發揚“創則必成”的首創幹勁,通過380萬珠城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成功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兩連冠”的道路上,必將綻放出更加耀眼的文明新花。

(言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