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每次選擇都會產生一個平行宇宙,我們都是創世者?

假設一下,在一個慵懶的午夜,月亮都害羞的藏了起來,春節假期一幫同事剛從酒吧嗨完,你扶著已經有了七八分酒意(天知道她到底有沒有醉意,起碼看起來醉了),穿著性感的美女同事走過四下無人的狹窄小巷,她軟軟的靠在你的身上,突然一個趔趄,你趕緊抱住她,此時你與她的臉只有十幾釐米的距離,香奈兒5號的優雅香味飄進你的鼻腔,衝散了你幾乎所有的理性,此時一隻野獸在你的心口橫衝直撞:我到底是該像禽獸一樣的親下去還是像紳士一樣的拽起她呢?

美女依然軟綿綿的靠在你的臂彎裡,彷彿等待著你的決定,在經歷了天使與魔鬼的較量之後,最終你憑藉“人不三俗枉少年”的豪情毅然決然吻了上去,然後發生了不可描述的事情。

可是,就在你選擇的同時產生了一個平行宇宙,在那個宇宙裡,你平復了身心,溫柔的將她托起完璧歸趙。那個姑娘在進入家門的那一刻,醉眼惺忪的雙眸中陡然亮了起來,她踢掉了腳上的高跟鞋同時恨恨的罵了一句:“禽獸不如”!

你的每次選擇都會產生一個平行宇宙,我們都是創世者?

而這僅僅只是你這個個體一生中無數選擇中的一對選擇而已,假如每個個體的選擇都會產生一個平行宇宙,承接的是不同選擇所帶來的蝴蝶效應的疊加,就彷彿破碎的鏡子,每個鏡片都出現一個新的鏡像,你會不會覺得很神奇?

其實也沒有什麼,科學在某種程度已經證實了這也是一種很有可能的可能。

你能接受意志決定物質嗎?

之前也曾經寫過,薛定諤的貓這個隱喻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當那隻可憐的貓與毒氣瓶一起都被鎖在箱子裡時,因為我們沒有觀察,所以那個原子處在衰變/不衰變的疊加狀態。因為原子的狀態不確定,所以它是否打碎了毒氣瓶也不確定。而毒氣瓶的狀態不確定,必然導致貓的狀態也不確定。只有當我們打開箱子察看,事情才最終定論:要麼貓死掉了,要麼它活蹦亂跳。但問題來了:當我們沒有打開箱子之前,這隻貓處在什麼狀態?似乎唯一的可能就是,它和我們的原子一樣處在疊加態,也就是說,這隻貓當時陷入一種又死又活的混合狀態。

甚至連哥本哈根學派都不得不承認:是的,當我們沒有觀察的時候,那隻貓的確是又死又活的。

你的每次選擇都會產生一個平行宇宙,我們都是創世者?

但這個推論如果成立,那麼不僅僅是貓,一切的一切,當我們不去觀察的時候,都是處在不確定的疊加狀態的,因為世間萬物也都是由服從不確定性原理的原子構成的。

又經過馮·諾依曼的無限復歸以及約翰·惠勒的延遲實驗可以做出以下推論:,宇宙雖然已經演化了幾百億年,但某種“延遲”使得它直到被一個高級生物觀察之後才成為確定。我們的觀測行為本身參與了宇宙的創造過程!這就是所謂的“參與性宇宙”模型(The Participatory Universe)。宇宙本身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而其中的生物參與了這個謎題答案的構建本身!

你的每次選擇都會產生一個平行宇宙,我們都是創世者?

這也就意味著各種宇宙常數首先是一個不確定的疊加。只有被觀測者觀察後才變成確定。但這樣一來它們又必須保持在某些精確的範圍內,以便創造一個好的環境,令觀測者有可能在宇宙中存在並觀察它們!這似乎是一個邏輯循環:我們選擇了宇宙,宇宙又創造了我們。這件怪事叫作“自指”或者“自激活”(self-exciting),意識的存在反過來又創造了它自身的過去!

如果接受不了意志決定論,那另一個結論更瘋狂

這實在是太反常識了,客觀的物理世界的決定論中竟然出現了“智能生物”的身影,那有沒有可能擺脫這些討厭的非客觀因素,迴歸到我們的常識中呢?

福爾摩斯曾經說過,當排出了所有其它的可能性,還剩一個時,不管有多麼的不可能,那都是真相,捍衛真理的科學家們也是這樣嘗試的,結果發現了一個更奇幻的結果。

還是要從讓人毛骨悚然的雙縫干涉實驗說起,電子是穿過左邊的狹縫呢,還是右邊的?按照哥本哈根解釋,當我們未觀測時,它的波函數呈現兩種可能的線性疊加。而一旦觀測,則在一邊出現峰值,波函數“坍縮”了,隨機地選擇通過了左邊或者右邊的一條縫,量子世界的隨機性在坍縮中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要擺脫這一困境,不承認坍縮和意識的作用,那只有承認波函數從未“選擇”左還是右,電子可以同時通過左邊和右邊的狹縫,可是這又明顯不符合邏輯,因為從未有人在現實中觀察到同時穿過左和右兩個門的人,也沒有人看見過同時又死又活的貓。

那只有一種可能了,就是電子即使在觀測後仍然處在左/右的疊加中,只不過我們的世界本身也是這疊加的一部分!當電子穿過雙縫後,處於疊加態的不僅僅是電子,還包括我們整個世界!也就是說,當電子經過雙縫後,出現了兩個疊加在一起的世界,在其中的一個世界裡電子穿過了左邊的狹縫,而在另一個世界裡,電子則通過了右邊!

你的每次選擇都會產生一個平行宇宙,我們都是創世者?

這正是著名的休·埃弗萊特(Hugh Everett III)“多世界理論”(Many Worlds Interpretation,簡稱MWI)的主要觀點。按照埃弗萊特的看法,波函數從未坍縮,而只是世界和觀測者本身進入了疊加狀態。當電子穿過雙縫後,整個世界,包括我們本身成了兩個獨立的疊加,在每一個世界裡,電子以一種可能出現。

你可以這樣理解MWI,當電子通過雙縫的時候,宇宙在物理上神奇地“分裂”成了兩個互不相干的獨立的宇宙,在裡面一個電子通過左縫,另一個相反。這樣一來,宇宙的歷史就像一條岔路,隨著每一次的量子過程分岔成若干小路,而每條路則對應於一個可能的結果。隨著時間的流逝,各個宇宙又進一步分裂,直至無窮。它的每一個分身都是實在的,只不過它們之間無法相互溝通而已。

迴歸客觀的物理學更加魔幻

這樣一來,薛定諤的貓也不必再為死活問題困擾。只不過是宇宙分裂成了兩個,一個有活貓,一個有死貓罷了。對於那個活貓的宇宙,貓是一直活著的,不存在死活疊加的問題。對於死貓的宇宙,貓在分裂的那一刻就實實在在地死了,也無須等人們打開箱子才“坍縮”,從而蓋棺定論。

物理學終於迴歸客觀了,可是卻更加魔幻了!

鬼才菲利普迪克的一部小說被改編為美劇《高堡奇人》,它架構了一個平行宇宙的故事,那就是倘若二戰軸心國勝利會怎樣?德國和日本打贏了二戰,美國被德國和日本統治,希特勒感染了梅毒,德國開始征服太陽系,而劇中的那個“高堡奇人”正在寫作一本神作,作品中講述了美國打敗德國的真實歷史。每次看這本小說我都有一種畫中人說畫外事的崩潰感,恰恰體現了“多世界”的宇宙觀。

你的每次選擇都會產生一個平行宇宙,我們都是創世者?

也許,從宇宙誕生以來,已經進行過無數次這樣的分裂,它的數量以幾何級數增長,很快趨於無窮。我們現在處於的這個宇宙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在它之外,還有非常多的其他的宇宙。也許在某個宇宙中,小行星並未撞擊地球,恐龍仍是世界的主宰者。在某個宇宙中,格魯希沒有在滑鐵盧遲到,而希特勒沒有在敦刻爾克前下達停止進攻的命令。而在更多的宇宙裡,因為物理常數的不適合,根本就沒有生命和行星的存在。

那你可能會問,如果每個人的選擇都會產生至少兩個宇宙,那麼怎麼可能有這麼大的空間,無窮的小宇宙聚在一起豈非會爆炸?

沒錯,你可能說到點子上了,有科學家認為,這也許就是宇宙大爆炸的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