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閱讀】《傳習錄》七十一( 致良知教育研究院出品)

《傳習錄》七十一

問“致廣大”二句。

曰:“‘盡精微’即所以‘致廣大’也,‘道中庸’即所以‘極高明’也。蓋心之本體自是廣大底,人不能‘盡精微’,則便為私慾所蔽,有不勝其小者矣。故能細微曲折無所不盡,則私意不足以蔽之,自無許多障礙遮隔處,如何廣大不致?”

又問:“精微還是念慮之精微,是事理之精微?”

曰:“念慮之精微,即事理之精微也。”

先生曰:“今之論‘性’者紛紛異同,皆是‘說’性,非‘見’性也。見性者無異同之可言矣。”

問:“聲、色、貨、利,恐良知亦不能無?”

先生曰:“固然。但初學用功,卻須掃除盪滌,勿使留積,則適然來遇,始不為累,自然順而應之。良知只在聲、色、貨、利上用功,能致得良知精精明明,毫髮無蔽,則聲、色、貨、利之交,無非天則流行矣。”

先生曰:“吾與諸公講‘致知’‘格物’,日日是此,講一二十年俱是如此。諸君聽吾言,實去用功,見吾講一番,自覺長進一番。否則,只作一場話說,雖聽之亦何用?”

【背景簡介】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