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决定人生——有感韩信张良结局

差距决定人生——有感韩信张良结局

韩信影视形象

张良和韩信都是“汉初三杰”,刘邦曾评价: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可以说,张韩二人对汉王朝建立是居功至伟。当两千年后的我们回望两人的结局,不免感慨万分:张良全身而退、安享终年,而韩信身首异处,甚至连累三族被诛。二人的人生结局反差如此强烈,不是偶然的,用哲学语言,就是内因起了决定作用。

差距决定人生——有感韩信张良结局

韩信影视形象

一是忠诚度有差距。

张良与刘邦走到了一起后,一直伴随左右,帮助出谋划策。他设计入关大败秦军、斗智鸿门宴护主、劝谏刘邦撤出秦宫、暗度陈仓夺关中、拉拢彭越韩信等。刘邦称帝后,他建议封赏刘邦不喜欢的雍齿,从而安定了大批功臣之心,保证了朝局的稳定。可以说,张良每次计谋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维护刘邦利益,一路走来,不计较个人得失,一直是忠心耿耿,全力维护刘邦权威,而且经常宣传“沛公殆天授”,也就是刘邦是上天派到人间的。而韩信在忠诚度上大打折扣,他一直强烈渴望建功立业,他更重视的是如何让他的才华展露,而没有考虑更好地维护刘邦的地位,所以就有了:赌气出走、要求拜为大将;不顾大局,贪功发兵攻齐,使郦食其被齐王烹杀,而当刘邦被楚军围困于荥阳,危急存亡之际,不是即刻发兵解救,而是按兵不动要求封王。前197年,更是谋划参与陈豨反叛。韩信终其一生,在对刘邦忠诚度上始终不一。

差距决定人生——有感韩信张良结局

张良影视形象

二是权力观有差距。

张良屡献奇谋,建奇功,功劳很大,再多的奖赏不足为过,但他却婉拒了刘邦的三万户封地,更是自降标准,只选择了留县作为封地,因为这里是他和刘邦相遇之地。正如他所说“为韩报仇强秦”的政治目的和“封万户、位列侯”的个人目标达到,一生的愿望满足了,所以一再要求准许他修道去,刘邦被感动了,允许他在留县修道,并且赏赐大量财物。这种不恋权位,实乃人生大智慧。反观韩信,他对权力的欲望很强烈,从攻齐后要求封王就可见一斑,后来在刘邦对其有疑心,将其贬为淮阴侯后,还是没有放下对权力的欲望,密谋造反。临死前还抱怨,当初咋没有采用蒯通的计谋干脆造反。

差距决定人生——有感韩信张良结局

张良影视形象

三是处人事有差距。

有时,为人处世的态度体现了一个人的格局。张良对刘邦尊敬有加,刘邦对他也是高看一眼,言听计从,亲昵地称呼他“子房”。对同事也是不居功自傲,谦虚自处,当时同样才华横溢的谋士陈平尊崇他为“元勋之首冠”,可见分量之重。可以说,张良的隐忍谦让的个人美德成就了他,当初也正是通过黄石公多次让他捡鞋的测试,获得了《太公兵书》。而韩信当身居高位后,自以为是的缺点充分彰显。比如认为刘邦才能能统率十万兵马,而他自己多多益善。对同事更是,他对和绛侯周勃、颍阳侯灌婴等处在同等地位感到羞耻。 一次去拜访樊哙,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韩信出门后,竟然称这辈子居然同樊哙等同列。要知道,樊哙也是功臣,更是刘邦的连襟。有时,他还会出卖朋友,项羽将领钟离眛是韩信的铁哥们,后来投奔了韩信,刘邦记恨钟离眛,为了讨刘邦欢心, 干出了卖友求荣的事,钟离眛自杀前大骂他德行不高尚。谋士蒯通曾建议他造反,就这事,他临死前还说了出来,害得蒯通被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