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窮人家,越喜歡給孩子吃這“三碗飯”,易不知不覺養出不孝子

作者\葉律

編輯\小享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捧在手心的寶貝,這句話不假,無論是窮苦人家還是富貴人家,父母永遠都是把最好的留給孩子。說起窮人家,大眾對窮苦人家的孩子總是多了幾分好印象,吃苦耐勞、勤勉刻苦是大眾的一致想法。

越是窮人家,越喜歡給孩子吃這“三碗飯”,易不知不覺養出不孝子

然而實際上,隨著社會的發展,窮人家的孩子的"負面新聞"反而層出不窮。越是窮人家,越喜歡給孩子吃這"三碗飯",結果不知不覺養出不孝子。

第一碗飯:肉都是你的

越是窮人家,越喜歡給孩子吃這“三碗飯”,易不知不覺養出不孝子

小強家庭條件並不好,一家三口外出務工,家裡難得燒幾次紅燒肉,父母都是把瘦肉挑起來一一夾進小強的碗裡,然後夫妻二人就著青菜吃幾塊油膩膩的肥皮兒。家裡偶爾燉了次湯,兩個大雞腿兒也一定是優先盛到兒子碗裡。

夫妻二人覺得,家裡條件不好,讓兒子跟著受苦,自覺的虧欠了他,好吃的理所應當給兒子,他們笑眯眯地對兒子說:"肉都是你的。"

有次家裡來了兩個親戚家的小娃娃,夫妻二人就尋思著買了只炸雞哄小孩,結果已經20歲的兒子回到家看到了,直接摔了桌子,怒問道:"你們居然揹著我吃炸雞了?"兒子很生氣,也不理會夫妻二人的解釋,直接摔門出去了。夫婦倆突然覺得有點不可理喻,哪怕是倆人先點了只炸雞,兒子又何至於生那麼大的氣呢?

長期的溺愛,使父母主動放低了姿態,孩子早早習慣了以自己為中心的相處模式,把父母的好當成了理所應當,卻不懂得感恩,只會一味的索取,這樣的孩子是自私的。

第二碗飯:你先吃飯

越是窮人家,越喜歡給孩子吃這“三碗飯”,易不知不覺養出不孝子

有的父母寵孩子,甚至連吃飯都喜歡看著孩子先吃。前陣子網上火了一個視頻,一對農民工夫婦倆一起看著一個小孩兒吃飯,小孩打扮時髦,穿著精緻,還有名牌傍身,對面坐著的是他的父母,衣著樸素,沒有任何配飾,一碗動輒三四十的拉麵夫婦倆沒捨得買,就坐在孩子對面看他吃完一碗日式拉麵,然後一起離開。離開時,孩子走在前頭,離夫婦倆遠遠的,猶如身後有洪水猛獸。

父母的委曲求全,忘我的付出,卻換來了孩子的避之不及。他們沒有讓孩子認清當下,端正態度去面對事實,而是放縱孩子享受虛華,這樣的孩子不但不會體諒父母,還只會離他們越來越遠。

第三碗飯:"她"不用吃

越是窮人家,越喜歡給孩子吃這“三碗飯”,易不知不覺養出不孝子

小柳家庭生活水平一般,勉強過好日子,上有一老的,下有倆小的。偶然燉個葷菜,煲個葷湯,都是把肉分給老公和小的,然後對家裡的老太太說:"媽,你牙口不好,就別吃這些了。"

這一切都被孩子們看在眼裡,可是久而久之,也覺得沒什麼了。直到數十年後,小柳的孩子把小柳面前的肉端走,自己啃著吃了,然後讓小柳自己炒個菜,小柳才追悔莫及。

想讓孩子孝順父母,身為父母就要帶好榜樣,做到正面的言傳身教的作用。父母總在抱怨孩子不孝順,殊不知把孩子帶上"歪路"的其實是自己。

父母要如何才能養出孝順的孩子?

  • 首先,可以培養同理心,學會感恩
越是窮人家,越喜歡給孩子吃這“三碗飯”,易不知不覺養出不孝子

人的一生,受恩無數。來到這個世上,要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走進校園裡,要感恩老師的教誨之恩;步入社會後,要感恩老闆提拔之恩,朋友扶持之恩,家人關懷之恩。

可以說,心存感恩,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理念要求。父母想讓孩子成長,成為積極上進的人,首先就要讓孩子懂得感恩,尊重別人,擁有同理心,這樣才會得到別人的正視;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是自私的,只會讓人感到頭疼。

  • 其次,要以身作則,帶好榜樣
越是窮人家,越喜歡給孩子吃這“三碗飯”,易不知不覺養出不孝子

有句俗話說得好:"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像。"作為陪伴孩子一起長大的父母來說,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一舉一動,孩子耳濡目染,自然都是看在眼裡的。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爸媽,同樣的,父母也是有自己的爸媽,怎樣對待自己的父母,孩子自然會不由自主觀察爸媽的態度。因此,想讓孩子懂得孝順,首當其要的就是要父母以身作則,帶好榜樣,同樣用心對待自己的父母,言傳身教告訴孩子如何去孝順。

結語:

在家庭中,孩子最微小的微笑,就是父母最強大的精神動力,而父母最正確的舉措,就是引導孩子走上正軌。父母要正視"三碗飯"的苦果,讓孩子懂得孝順的可貴。

這裡是@育兒分享說,一名寶媽,想要學習育兒知識的家長們歡迎關注我,一起學習更多更好的育兒知識!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