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一位23歲尼姑還俗,嫁給45歲的商人,其兒子人人皆知

當我們經歷愛恨糾葛之後,會發現這世間最疼愛自己的唯有父母。孟郊在《遊子吟》曾寫道: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母親將愛全部給了自己的孩子,每個人對於母親都有很深的感情,我們也常常讚揚母愛的偉大。清朝末年曾經有一位母親的經歷比較起伏,她曾是一個尼姑,23歲是換俗,45歲便又嫁給一位富商,生下一個人人皆知的兒子,這位尼姑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

清末一位23歲尼姑還俗,嫁給45歲的商人,其兒子人人皆知

為逃避悲慘命運,代發出家

清末光緒八年,採玉十九歲,同年她的父親去世,只留下她和兩個弟弟。兩個弟弟卻並不讓人省心,一個弟弟好賭,將家底都輸光了。另一個弟弟瘋瘋痴痴,家中唯有采玉依靠著女紅,勉強維持家庭生活。鄉人看採玉十分可憐,便幫她說了一門親事。對方姓竺,他並不嫌棄採玉家裡落魄。

採玉心想成家之後還有個人能幫襯自己,便同意這門婚事。沒想到在結婚一年後,採玉生下的兒子便夭折了,此時丈夫便將氣撒到採玉身上。沒過多久,丈夫便也染上怪病去世了,當時有人為採玉算命,得知採玉是個刻煞星女子,人們便將採玉視為妖魔。無奈之下,採玉只能回孃家。母親念在採玉命苦,就經常帶採玉聽經頌德,沒過多久,採玉便有出家的心思。

清末一位23歲尼姑還俗,嫁給45歲的商人,其兒子人人皆知

母親勸不動彩玉,只好同意,不過卻提出一個要求:採玉可以出家,但不能削髮,如果遇到一個適合自己的男子,也方便再還俗。當時庵主也十分同情採玉的遭遇,同意21歲的她代發修行。出家之後,採玉身體日漸消瘦。採玉的堂兄賢東自小與她一同生長大,看到採玉的這番模樣,更是心疼,於是賢東來到離金竹庵不遠的地方,當起賬房先生。

23歲還俗,嫁給45歲富商

賢東所在的店鋪,掌櫃姓蔣。 45歲的蔣老先生家產雖多,但老婆卻剛剛去世,只能整日在房內唉聲嘆氣。賢東看到這個場景,便想為採玉與蔣掌櫃牽個線。兩個人遭遇類似,不妨餘生在一起有個依靠。隨後賢東就來到採玉的孃家,將這件事告知採玉母親。母親聽到賢東哥的提議,心生歡喜,於是將此事告知採玉。採玉本是為逃避世俗的眼光才出家,此時正好有一門親事,便表示:如果蔣掌櫃不嫌自己是剋夫克子的命,便同意嫁給他。蔣掌聽說採玉年僅23,恨不得馬上去提親。

清末一位23歲尼姑還俗,嫁給45歲的商人,其兒子人人皆知

於是採玉便擇日還俗,與蔣掌櫃在結連理。聰明一世、家庭闊綽的獎掌櫃,在採玉的面前沒有以往的聰明勁兒,對採玉滿滿的愛意。此後蔣掌櫃也不在店鋪裡自憐自愛,反倒是對妻子十分殷勤,採玉也過上了被人照顧的生活。一年之後,採玉更是為蔣掌生下來一個兒子,蔣蔣掌聽為其取名為蔣瑞元。

清末一位23歲尼姑還俗,嫁給45歲的商人,其兒子人人皆知

隨後採玉又為蔣掌櫃生下兩女一子,但唯獨蔣瑞元最受寵。好景不長,在蔣瑞元七歲那年,蔣掌櫃也撒手人寰,30多歲的採玉只能帶著幾個孩子繼續蔣家的舊業。不久之後,採玉的女兒和最小的兒子也相繼夭折,這讓採玉想起自己的“克子剋夫”之命,採玉生怕最寵愛的兒子蔣瑞元也出事。

清末一位23歲尼姑還俗,嫁給45歲的商人,其兒子人人皆知

不過蔣瑞元心性頑劣,沒有受到波及,反倒是在蔣掌櫃去世之後,瑞元更能體諒到母親的辛苦,因此奮發向上,讓採玉倍感安慰。蔣瑞元19歲的時候,他更是剪掉了辮子,開始東渡求學,開啟一段輝煌人生。30歲那年,蔣瑞元告知母親自己改名叫蔣中正。改了名字後的蔣中正便開始扶搖直上的人生,

深受孫中山的器重。遺憾的是,在蔣中正三十四歲那年,採玉不幸離世。孫中山也為採玉書寫祭文碑, 又屢屢為採玉修整墓地。

可憐天下父母心:採玉一生坎坷,唯獨對孩子寄予厚望

採玉的一醫生充滿波折,還好有蔣中正這個兒子,讓她生平得以安慰。《小兒語》中寫道: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我們跌跌撞撞一生,回過頭來才發現,天下只有父母對最疼愛子女。採玉的一生雖然很坎坷,但卻對蔣中正寄予厚望。

清末一位23歲尼姑還俗,嫁給45歲的商人,其兒子人人皆知

蔣中正從小深受父母的喜歡,雖生性頑劣,但當得知父親去世,母親要一個人拉扯自己長大時,他便一改往常的頑劣,奮發向上,這正是母子間深深的情誼。人們常說“打不斷的是親情”無論與家人有怎樣的矛盾與隔閡,但是一家人的血脈是無法改變的。

參考資料:

《遊子吟》

《小兒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