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歷下亭給濟南提升了多少文化亮點,不看你真不知道

題記:

《陪李北海宴歷下亭》

--杜甫(唐)

東藩駐皂蓋,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濟南歷下亭給濟南提升了多少文化亮點,不看你真不知道

濟南歷下亭給濟南提升了多少文化亮點,不看你真不知道

宋英宗趙曙,曾任齊州防禦使

說濟南是座古城,可不是我一個人杜撰或者濟南這座城獨自浪得虛名,@頭條旅遊正在搞#最美中文#活動,我個人就可以隨口來幾句關於濟南城的古詩詞:山郡逢春復乍晴,陂塘分出幾泉清?郭邊萬戶皆臨水,雪後千峰半入城。那叫做一個美啊。那些早已作古的大腕詩人,李白、曾鞏、蘇軾、趙孟頫等都不惜筆墨,揮毫把酒謳歌濟南府。我不知道千年前的他們是什麼靈感賦予了靈性寫出了這麼優美的句子,傳承的中國詩詞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和無與倫比的美。

濟南歷下亭給濟南提升了多少文化亮點,不看你真不知道

大明湖湖中心島的歷下亭位置

對濟南有著情懷和追憶的我,總是喜歡歷史裡的濟南,那個時候的濟南叫做濟南府。但這樣簡單的稱濟南為“府”並不確切。府的興起與設立,我查找了一些文獻要源於唐代。初唐“時天下未定,凡邊要之州哦,皆置總管府,以統數州之兵”,這簡單的批文可以看出當初的政治環境的治理和建設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唐代,除沿邊重鎮所置都護府,內地設立府可分為兩大類,一是京都及行在所設之府,譬如玄宗開元元年(713年)置雍州為京兆府、洛州為河南府。所謂的府我個人理解的就是演化到現在的機關。

濟南歷下亭給濟南提升了多少文化亮點,不看你真不知道

濟南歷下亭給濟南提升了多少文化亮點,不看你真不知道

濟南府源於北宋初年,那時的濟南叫做齊州,北宋當時的地方行政區域劃分基本分為兩級制,府、州、軍、監為一級,縣為一級,州與府雖然同級,但其地位和排名要略低於府。在北宋時期,濟南不僅稱興德軍節度、齊州、還有一個稱謂就是濟南郡,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深層延伸閱讀一下興德軍的釋義和背景故事。海量的歷史在這裡不再一一贅述。

濟南歷下亭給濟南提升了多少文化亮點,不看你真不知道

濟南歷下亭給濟南提升了多少文化亮點,不看你真不知道

談濟南府我們如果不談一下“歷下亭”似乎不完整的歷史。歷下亭是濟南乃至全國亭字輩因名氣而靠前的名亭之一,在濟南因歷下亭而給濟南府提色增亮的份額也不可小視。歷下亭最簡單的解釋名字的來歷就是因為該亭南部是千佛山,千佛山又名歷山,故名歷下亭,亦稱古歷亭。我們通常只是簡單的追憶歷下亭歷史悠久,但追其所謂的悠久要追索到北魏至唐代,當初的歷下亭在五龍潭初,就是現在的五龍潭公園裡面。酈道元《水經注》稱“客廳”,是當時的官府為迎接尊貴的賓客而建造,初唐時期開始稱之為“歷下”亭”,公元745年天寶四年,我們的詩聖杜甫先生到臨邑走親戚看望其弟弟杜穎路徑濟南府,恰好北海太守李邕也到達濟南,兩個忘年交的好朋友匯聚在濟南,倍感親切和溫暖,揮毫寫下了《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一首:“東藩駐皂蓋,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雲山已發興,玉佩仍當歌。修竹不受署,交流空湧波。蘊真愜所遇,落日將如何。貴賤俱物役,從公難重過。”許多文字記載杜甫在見到李邕是當面賦詩,還是離開之後增詩一首,反正杜甫胸懷裡的文韜武略非同一般人想象。

濟南歷下亭給濟南提升了多少文化亮點,不看你真不知道

是因為杜甫先生的詩句讓歷下亭聞名遐邇。還是因為歷下亭本身就自帶流量而吸引了後來的各路大腕在此留墨,我不得而知,但是放在當下,歷下亭建設的初衷是為了迎接貴賓客人而建,而且還是官府牽頭建設,這個亭本身的起點就堪比歷山之高度。

濟南歷下亭給濟南提升了多少文化亮點,不看你真不知道

“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卻展現了中文自古自帶的意境之美,遠遠大於文字的本身,不贅不迂而流芳萬古,千百年來成了濟南名片的傲嬌。

濟南歷下亭給濟南提升了多少文化亮點,不看你真不知道

中國建築在亭子上建築語言和文化可謂是匠心獨具,再加上古詩詞文化背景的渲染,這在世界上也是一個文化奇蹟,最中國的元素和文化,以亭帶文,以文說亭這種漢字和中國風的優美結合,在世界建築和文化上獨佔C位也是頗有含金量。

濟南歷下亭給濟南提升了多少文化亮點,不看你真不知道

歷下亭也是多災多難,最終結果圓滿,其拆遷過程頗具喜劇效果,北宋曾鞏在齊州任職時,又重建歷下亭,發展在今天依然風雨矗立在大明湖湖中心的島上,也是有名有份的“亭老大!”至清初山東鹽運使李興組的功不可沒。重建後的歷下亭比最初的規模之大,亭臺樓閣秀麗獨佔湖光山色之美,吸天地元氣,收泉水山色之精華,成就了其超越亭子本身的文化涵養,一座城也因為城內的一座亭有了文化氣場。所以,今天我們談濟南府,如果不細品歷下亭是不完整的,而那些因亭而誕生的絕句,更是讓濟南府名聲大噪。

濟南歷下亭給濟南提升了多少文化亮點,不看你真不知道

歷下亭

清代:胡季堂

久聞歷下亭名古,今識亭窗向水開。恬靜湖光歸几席,翠微山色入追陪。

一城砧杵秋聲遠,幾處蒹葭野岸隈。莫道終宵人跡少,涵虛應有夜珠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