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的是從猿進化來的嗎?這其中疑點重重

達爾文創建的整個人類進化學說,其中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那就是,當氣候的巨大變遷使森林大片消失,類人猿在這樣的情況下被迫從樹上下到地面,由猿到人的進化過程就從此開始了。如果這個條件不存在,那麼整個人類進化體系就不能成立。

起源於東非大裂谷的南方古猿一直被認為是人類的始祖,“露西”的化石就在此處被發現。因此,東非大裂谷自然環境變遷,成了支撐人類進化學說的關鍵。科學家稱,500萬~12萬年之前,由於東非氣候突然變冷,大片的熱帶雨林消失了,這就迫使人類的遠祖——南方古猿從樹上下到開闊的大草原,從四肢攀緣到練習用一足行走,於是乎,古猿拔掉身上的獸毛,最後變成了人。

人真的是從猿進化來的嗎?這其中疑點重重

最近一些科學家在東非地區的考察,卻使環境變遷這個重要的前提不存在了。

經過土壤同位素檢測,肯尼亞大裂谷自從1550萬年前以來,雨林和草原的混合跟今天完全相同,不存在氣候大變化。東非古猿根本不必下地行走。

考古中發現的人類化石量也極少,考古學家往往根據幾顆牙齒或者頭蓋骨為依據,進行古人類 的推斷,證據明顯不足。

進化論作為一個哲學觀點,幾乎任何一位教師都會給他的學生講到,但作為科學的依據,卻很少被寫進教科書中。據有關方面統計,1970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物理學教授賴寧格曾寫過一部生物教科書,此書曾被多次修訂再版,但在全書的索引條目中,“進化”標題下的條目只有兩個,看來進化的確與生物學關係不大;本書1986年再版時,索引條目增至8000多,進化僅佔了22條。

人真的是從猿進化來的嗎?這其中疑點重重

有人曾對美國20多年來主要大學使用的30部生化方面的教科書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許多教材完全忽視進化論,例如,由費城傑霞遜大學的托馬斯戴維林教授編寫的一部生化教科書,曾再版三次,索引條目最多5000條,但沒有一條涉及進化論;牛津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阿姆斯特朗寫的教科書,本書也曾被再版三次,但哪一章都沒有提進化論,至在索引中也隻字未提。在美國所有生物進化類雜誌中,發表的真正屬於結構進化的文章不足1%,在計算機圖書索引中,也沒有發現歷年來對這一問題研究的一本專著。

進化論有一個重要的命題:大變化可以分化成長時間的一系列小變化,也就是說,複雜的人體器官是個一步步漸進形成的過程。達爾文本人也曾在《物種起源》中這樣寫道:“如果有人能證明所有存在的器官不是由無數的、漸進的、微小的變化而來,我的理論就徹底崩潰了。”然而,這個結論與當代的科學實驗怎麼也對不上號,因為器官發生作用時,是許多條件的綜合反映,離開了任何一個條件,這個器官就不能發生任何作用。

人真的是從猿進化來的嗎?這其中疑點重重

比如說眼睛。達爾文在進化論中也討論過眼睛問題,但他沒有具體論述視覺的生理機制,而是從自然界中存在低級感光器官和高級感光器官的區別中論證了自己的觀點,並認為,像眼睛這樣複雜的器官不可能通過一兩代進化完成,而需要許多代的緩慢變化。

現代研究證實,像眼睛這類複雜的人體器官,它不可能通過長期的漸變累加而形成。眼睛必須在近乎完好無損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它的作用,缺少任何一種條件,以及所有條件不能同時協調工作,眼睛也不可能發揮作用。比如說,變位紫紅質因一種被稱為激酶的蛋白而產生化學反應,視覺紫紅質經過化學變化以後,又與一種阻導蛋白相連以防止視覺紫紅質產生更多的傳導蛋白。在這個過程中,任何一種變化都是以後變化的原因,也是以前變化的結果,缺少其中一項,我們的眼睛就什麼也看不到了。因此,如果說眼睛是進化而來的,那麼應該先進化哪一項暱?實際上先進化哪一項都不行,只有同時進化眼睛才會有視覺。

人真的是從猿進化來的嗎?這其中疑點重重

在其他動物世界中,複雜的系統器官同樣不可能是進化累加而來的。比如說,有一種甲蟲,它具有特殊的防衛系統,當受到威脅時,它會從身體後部噴射出一股滾燙的有毒溶液,這種甲蟲被稱為“炮手”。原來,“炮手”甲蟲在一個被稱為分泌囊的特殊結構中同時製造了兩種高度的化學混合物,一種是氧化氫,一種是氫醌。這兩種化學物質單獨存在時沒有熱量,一旦混合在一起,這會產生大量熱能,其溫度可以達到沸點,同時也有毒。甲蟲一遇到危險,兩種化學物質就會迅速混合在一起,並靠收縮肌肉使之噴射。問題是,這個甲蟲在進化的過程中必須同時進化以下東西;氧化氫和氫醌、由分胚腺產生的催化酶、儲囊、括約肌、膨脹器、外排導管。如果“炮手”甲蟲的防禦系統是進化而來的,同樣的問題:首先應該進化什麼呢?

人真的是從猿進化來的嗎?這其中疑點重重

再比如說,我們在生活當中經常會割破手指,如果傷口很小,即使不處理,血流一小會兒就會自動停止,原來是血凝塊在起作用。現代的研究表明,血凝塊是由20幾種相互依賴的蛋白組成,在這個系統中,第一個部件激活第二個部件,第二個部件激活第三個部件,以此類推,因此人們把這個相互關聯的過程稱之為串聯蛋白質鏈。比如說,一種叫做斯圖亞特因子的蛋白質將凝血酶原切割,把它變成活躍的凝血酶,凝血酶就可以把纖維蛋白原切割成纖維蛋白朊並形成血凝塊。為了保證凝血酶不亂起作用,這就需要斯圖亞特因子以一種惰性狀態存在,一旦需要它,才會被另一種叫做催速素的蛋白質激活。而為了確保在準確位置、準確時間形成血凝塊,這就需要一種C蛋白質使凝結區域化·····。可以說血凝塊的形成、限定、強化以及消除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生物系統,具有“不可降低的複雜性”的特點,某些單個部件出了問題都會引起整個系統的失敗。而要形成這個系統,也必須是同時產生,否則許多動物會因失血過多而死亡。

不管達爾文的進化論有多麼偉大,但他確實解釋不了分子層次的生物現象,按照達爾文的解釋,任何生物的出現都是小部件疊加的結果,而生物分子科學的研究卻與相對論背道而馳。

還有不同膚色的人種難道是不同種類的猿進化而來的嗎?

這些重重疑點,都在發出疑問,人類真的是從猿進化來的嗎?希望有一天能知道人類真正的起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