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這3種“行為”,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父母要及時制止

很多家庭都希望自己能養出一個擁有超強專注力的孩子。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就曾說過這麼一句話

“天才,首先是注意力”。想要孩子聰明,以後學習成績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是必不可少的。孩子3歲左右,專注力就處於快速發展階段。

但老人的這3種“行為”看似是好心,卻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父母們看到後要及時阻止。


老人這3種“行為”,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父母要及時制止

碰到老人這3種行為,父母要及時制止

1、頻繁打斷孩子

很多長輩會出於關懷的目的,在孩子在做某些事情時總是會頻繁地去打斷孩子。或許本意是好的,但這樣的方式會打斷孩子做事情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尤其是當孩子興趣正濃的時候,卻受到了外界的干擾,這會讓孩子產生不耐煩的情緒,孩子的注意力只能被迫轉移。


老人這3種“行為”,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父母要及時制止


而哈佛大學曾經做過的一個名叫“看不見的大猩猩”的實驗。工作人員邀請參與實驗的志願者認真觀看一個視頻。觀看結束之後,大多數的志願者都能夠正確回答工作人員提出的關於視頻本身的問題,但卻被工作人員提出的“你看到視頻有一隻黑猩猩了嗎?”這個問題所難倒。

但令人驚奇的是,重新看了一遍之後,志願者真的就發現了那隻原本被忽略的猩猩。


老人這3種“行為”,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父母要及時制止


之所以會將大猩猩忽略,是因為這些志願者將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了觀察穿著白色衣服這個人身上。而這個實驗也就告訴我們:人的專注力是很有限的,很難做到一心二用。

老人這3種“行為”,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父母要及時制止


2、總是替孩子做決定

或許在長輩的眼裡,孩子的想法是不成熟的,因此他們總是習慣於替孩子做決定。甚至有些長輩連孩子什麼時候喝水,什麼時候上廁所這種小事都要規定。雖然這樣做可能會極大地提高效率。

但從長遠來看,這樣的方式其實已經阻礙了孩子形成獨立自我的人格。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對長輩產生嚴重的依賴性,甚至可能會出現只要長輩不在旁邊就會陷入侷促不安的消極狀態,而這不利於孩子在以後的集體生活中發揮自己的優勢。


老人這3種“行為”,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父母要及時制止


3、看到孩子做錯,馬上幫孩子糾正

由於年齡的限制,孩子的某些行為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差錯,而在孩子接觸新鮮事物的時候,長輩們總是喜歡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幫孩子糾正。但我們要明白的是,長輩的思維已經被固定了,而孩子的思維還有更多的上升空間。

或許他做出這樣的行為只是因為他更有創造力的思維在指引著他。而馬上幫孩子糾正的方式只會阻斷孩子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展。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原本認認真真做事情的狀態也會被打亂。


老人這3種“行為”,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父母要及時制止


保護孩子的專注力需要做到哪些?

  • 給孩子安靜簡單的環境

我們會發現有些專注力不強的孩子總是習慣性地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所以作為家長,如果想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就從給孩子創造安靜簡單的環境開始,這樣才能讓孩子能夠以更專心致志的狀態去面對一切他感興趣的事情。在無憂無慮的探索過程中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


老人這3種“行為”,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父母要及時制止


  • 一次只給孩子一個指令

孩子其實無法記住家長的多個指令

而家長就會站在大人的角度認為孩子有能力做到在同一時間接收多個指令。但這多個指令只會讓孩子的思維陷入混亂。因此,如果能做到一次只給孩子一個指令,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是能夠做好的,而在做這個指令的時候,孩子的專注力也會被集中在這件事情上,而不會被其他的無關事物所影響。


老人這3種“行為”,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父母要及時制止

這就需要家長們在與孩子溝通時保持足夠的耐心,按照順序給孩子“指令”。更重要的是鍛鍊孩子的專注力,3歲左右的孩子在集中做一件事時也會分心,而這時是鍛鍊孩子專注力的最佳時機

老人這3種“行為”,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父母要及時制止



  • 玩找不同、連線、走迷宮等訓練遊戲

這些遊戲不僅能夠幫助孩子的智力開發,還能夠鍛鍊到孩子的專注力。尤其是走迷宮的訓練遊戲,不僅圖片色彩斑斕,容易激起孩子的興趣。而且在走迷宮的過程中,孩子會因為想要更快地到達終點而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找不同的遊戲中同樣需要孩子認真觀察兩幅圖存在的細微差異,而這細微的差異如果不經過仔細的觀察是看不出來的。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會集中自己的專注力去完成找到不同之處的這個小任務。


老人這3種“行為”,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父母要及時制止



因此,如果發現家裡老人有這3種行為,父母千萬要予以制止,不然孩子的專注力只會越來越差。#母嬰好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