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内接龙,湛江一小学号召家长“自愿”捐口罩等物资,学校:误会

4.19日,不少媒体报道了广东湛江市麻章第二小学家长群中的《社会捐赠倡议书》,班主任号召家长以群内接龙的形式回复自己所捐赠的口罩等物资明细,如“XX妈妈,50个口罩”。

群内接龙,湛江一小学号召家长“自愿”捐口罩等物资,学校:误会

正如部分家长向媒体反馈的,学校与班主任的类似行为不合适。比如说,改为让有意捐赠的家长私信老师。对于捐赠较多的家长,在征求其本人同意后,可以公开、表扬或给予荣誉证书。

一位自称是活动负责人的老师,给出的理由是“为了保障捐赠过程和信息公开、透明”,并不是逼迫家长“自愿捐赠”。可是,匿名捐赠并非新鲜事物,之前也有媒体全程寻找过最美匿名捐献者。

群内接龙,湛江一小学号召家长“自愿”捐口罩等物资,学校:误会

该老师直言这个活动已经上级部门允许,对于给没有捐赠家长造成心理压力,其认为是个“误会”。这个说法很快被“啪啪打脸”,有记者向湛江市教育局核实,并未下发过让学校向家长募捐防控物资的文件或建议。目前,市教育局已就此事进行调查。

之后,再起波澜。该校教务处办公室老师称,学校是响应上级倡议,有文件说号召社会人士捐赠,所以就发了倡议书,这么做的应该也不止是麻章二小一所学校。

群内接龙,湛江一小学号召家长“自愿”捐口罩等物资,学校:误会

不清楚啥时开始,学校居然开始将学生家长与社会人士混为一谈啦!将学生家长作为社会人士看待,要求其自愿捐赠时有几人能做到“自愿”?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根本没有选择空间。试问学校在发倡议书书前,难道就没有一点小心思?

肯定有小心思吧!比如学校就不信“群内接龙”,家长的你敢不接。怕冷场,班主任可能还会找2-3位家长会中的“熟人”先接龙,将物资数量提上去,基调定好,避免个别家长跟个“XX妈妈,2个口罩”,后面全接个位数捐赠就尴尬咯。

群内接龙,湛江一小学号召家长“自愿”捐口罩等物资,学校:误会

同时,最后一句“应该不止我们一所学校”,有点犯错学生的感觉。当某个学生调皮被老师发现,在批评时会大哭,“XX也做了,为什么不批评她”。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反而胡乱攀咬,这样的学校、老师让人觉得可怕。

总之,学校对此事的回复总结起来就是一个词“误会”。

在评论区,小西有看到不少家长留言。他们认为学校初衷是好的,是为了早日开学、为了学生好,其他家长向媒体投诉这件事就是捣乱。可是,打着“为了学生好”的旗帜,这些年学校做的错事还少吗?

群内接龙,湛江一小学号召家长“自愿”捐口罩等物资,学校:误会

个人觉得,与其说在群内接龙想要保障信息公开、透明,倒不如在倡议书中写明具体需要多少、用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发放等家长关注的重点,而不是简单一句“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

事实上,大部分院校开学后,学生都是自带口罩、洗手液等,并非按人发放。而且,与疫情初期有钱买不到不同,此时这类物资都可以采购到,可能价格贵一些。但是,群内接龙让家长捐赠,他们就不花钱买,天上会掉?

群内接龙,湛江一小学号召家长“自愿”捐口罩等物资,学校:误会

有位家长的评论,比较直观,即“第一,所谓的捐,其实就是强制,大家都心知肚明;第二,就这点物资学校都解决不了,说明不具备开学条件,那就请继续推迟。”

大家对这个话题,怎么看?

⚪ 若是我的文章对你稍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或转发,让更多人看到,非常感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后速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