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我想做一個為你追風箏的人。

我們真的認識自己嗎?

《小丑》剛上映沒多久,我在同學那裡搞到了資源,於是獨自舉著手機看著電影裡面的小丑,當我看到他塗滿顏料的臉上流出淚水,卻依舊極力的咧嘴笑的時候,我呆住了。

我們又何嘗不是影片中的那個小丑,賣力地包裝自己,用華麗的謊言麻痺自己,順便欺騙別人,何曾坦然地面對赤裸裸的自己呢?

《追風箏的人》這本書,我好久之前就看過了,也寫過一點感受,不過只是寥寥幾筆,於是想再次提筆寫寫。

《追風箏的人》,我想做一個為你追風箏的人。

本書作者:卡勒德·胡賽尼

逃避,我想每個人都做過,不願面對自己受過的痛苦,不願面對自己曾犯下的過錯,也不願面對小丑般的自己,每一次的逃避都是在向自己的胸口狠狠地插上一刀,疼痛感一直都在,臉上依舊微笑,因為我們演得很好。

故事發生在阿富汗,我本以為那裡應該是一個因為戰爭而滿目瘡痍的國家,卻想不到那裡也會有一群無憂無慮的、追逐風箏的孩子。

《追風箏的人》,我想做一個為你追風箏的人。

所以,當少年阿米爾和哈桑出現的時候,童年時代的美好盡現眼前。漸黃的回憶慢慢地爬上腦海,有美好的,有悲傷的,有讓我成長的,也有讓我顯得無知的。有些故事是從童年的回憶開始的,就像阿米爾與哈桑的故事。

阿米爾是少爺,哈桑是僕人;一個是普什圖,一個是哈扎拉;一個是遜尼派,一個是什葉派。從他們出生開始,他們的命運就已經被這些標籤黏住,儘管他們是親密無間的朋友,卻始終逃不過宿命的使然。

友誼與索取

風箏是阿米爾與哈桑友誼的紐帶,當哈米爾問哈桑,為什麼你知道風箏會落到哪裡?哈桑肯定地對阿米爾說道,我就是知道,然後又說,我什麼時候騙過你?阿米爾輕聲地說道,我怎麼知道你沒騙過我?哈桑發誓,為了你,我寧可啃爛泥,阿米爾說,你真的會為我啃爛泥?哈桑堅定地說,我肯定,又說,但是你又怎麼能忍心讓我啃爛泥呢?

《追風箏的人》,我想做一個為你追風箏的人。

我見過很多人把友誼當成索取,覺得朋友對你的付出是應該的,認為友誼就是這樣偉大的存在,可是別人幫你是好心,人家不幫你也是本分,友誼從來都不是索取。

我們年少的時候,總是狂妄自大,互相吹牛,那時候的其樂融融,在現實面前,在弱不驚風的友誼面前,只要它有一點點漏洞,友誼的橋樑都會頓然崩塌。

《追風箏的人》,我想做一個為你追風箏的人。

當阿米爾看到哈桑被阿塞夫帶領的一群大孩子欺負甚至被猥瑣的時候,他選擇了沉默與逃避,與此同時,哈桑卻為了阿米爾的風箏堅定不移地與對手較量,當阿塞夫侮辱哈桑只是阿米爾的僕人的時候,哈桑大聲反駁,說阿米爾是自己的朋友,然而,躲在牆角的阿米爾聽到這句話不但沒有一點感動,他心底的怯懦終於還是將自己的靈魂吞噬。

《追風箏的人》,我想做一個為你追風箏的人。

每個人表面上都可以跟自己的朋友稱兄道弟,可是誰知道你認為的,對方也認為嗎?

誰能夠站出來說,我從來沒有辜負過任何一段友誼,誰敢抬頭挺胸說對自己的朋友忠心不二。

我們太自信了,自信的狂妄,自信到相信一切不可能。

友誼與奉獻

我們歌頌無私奉獻的精神,也心安理得地接受別人的奉獻,因為他們能力比我們強,那是他們應該做的,可是任何一個人都不值得為另一個人奉獻自身,如果是你,你願意嗎?

或許有人會說這樣的想法是自私的,可是當你接受別人無私的時候,是心存感激,還是心存愧疚,甚至是理所應當地認為?

《追風箏的人》,我想做一個為你追風箏的人。

多年以後,阿米爾知道了哈桑是自己的弟弟,阿米爾回到了喀布爾,想要從阿塞夫的手中將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帶回巴基斯坦。阿米爾險些被阿塞夫打死,要不是索拉博用彈弓將阿塞夫打成獨眼龍的話。

回到巴基斯坦後,阿米爾希望索拉博跟她一起去美國,索拉博一開始沒答應,他說,要是你厭倦我怎麼辦?要是你的妻子不喜歡我怎麼辦?除了阿米爾,弱小的索拉博已經沒有其他的親人了。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讓我想到了哈桑,那個為了阿米爾可以捨去生命的人,他小時候寧願為阿米爾坑爛泥,可是阿米爾卻一次又一次的確認哈桑的忠誠,當索拉博問到阿米爾的時候,阿米爾終於說出了哈桑曾經對自己說過的話,

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我想做一個為你追風箏的人。

成長與救贖

人性有美好的一面,善良、童真、友愛、純潔、無私、大方、謙遜……也會有陰暗的一面,怯懦、說謊、虛偽、嫉妒、矯情、邪惡、自私、自大……

每個人都是由美好與陰暗構成的,阿米爾在面對自己人性陰暗面的時候,他選擇逃避,但代價是,他為此付出了一生,那是來自心靈的鞭撻、愧疚與恐懼。

每個人都曾犯過錯,心裡都有一塊秘密領域是不為人知的,可能是自己做過一些難以啟齒的卑劣事蹟,也可能是傷害了不該傷害的人後的懊悔,背叛與救贖,失去與追尋,貫穿了我們的成長。我們一次又一次翻越新的高山,只為走向更好的前方。


《追風箏的人》,我想做一個為你追風箏的人。

故事由風箏起,也由風箏終。

有人說,人都是壞的,只是壞得程度不一樣。

可是,我想或許人都是好的,只是好的程度不一樣。

阿米爾喜歡的女子,在結婚之前告訴他自己的過去,問他還能不能接受她,阿米爾回答說,當然!一個人要經歷多少的苦難與折磨,才能慢慢地將稜角抹去,丟掉執拗與自私,學會隱忍,學會平靜的接受遺憾,接受不完美, 成長的得與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追風箏的人》,我想做一個為你追風箏的人。

我們一天天的長大,不曾停下過腳步。那些逝去的,不知道還能不能再回到身邊。

故事的結尾,一個成年人,在一群孩子中間尖叫、奔跑,但是他不在乎,只是追風箏,風輕拂過臉龐,唇上掛著淡淡的微笑,只是追著。

一日之際,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去秋來,四季輪換。人生能有幾個十載?又有幾人,用十年的時光陪你?用心取悅你,為你高興而高興,為你悲傷而悲傷?為你,千千萬萬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