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有哪些觀念是越早建立越好的?

一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埃利斯說,人的痛苦大多來源於三種信念:

1.我必須要把事情做好,得到表揚,否則我就很爛。

2.別人必須喜歡我,必須對我好,或者對我公平。否則就很糟糕。

3.世上的事情必須是容易的,一切都必須和我想象得樣。否則就太糟糕了。

人生在世有哪些觀念是越早建立越好的?

成長就是個理想化破滅的過程。越早知道:

有些事情你是做不好的。即便做得好,別人也不一定認可。

有些人始終不會喜歡你,也不一定會對你好。

世上幾乎所有事情都不容易,也和你想象得不一樣。

早早學會面對“失望”和“求而不得”,是大幸吧。

便有機會把決定自己的感受的權利,從外在“做事情”“他人”手上拿回來。能把自己的幸福感建立在向內探尋之上。也是“心理獨立”的開端

人生在世有哪些觀念是越早建立越好的?

初一上的我每次遇到不會的數學題都自責,我曾以為只有能解決自己沒學過的問題才叫聰明,以為能力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屬性。

初一下的我追求自由與意義,老師與家長哄孩子式的“鼓勵”對我起不到任何作用,自此再也沒有聽過課,於是開始“自學”。被請家長是家常便飯,班主任跟我媽說我考不上高中。

高一上的我失去了所謂的意義,迷失了方向,然而我不同與其他的孩子,我連對未來的恐懼都沒有,連“自學”都停止了,晚上打遊戲,白天睡覺,自此行屍走肉的活著。

高三下的我覺得還有半年該努力了,之前只是沒有拿出真本事,每晚只睡 4 個小時,頭懸梁錐刺股式的“學習”,始終堅信沒有成功只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努力。然而半年的時間根本不足夠,勉強學習了語數外,而理綜除了蒙完選擇題之外,什麼都沒寫。高考一塌糊塗,勉強三本大學。

大學三年更是迷失的頂峰時期,我甚至對大學都不存有太多的記憶,稀裡糊塗的就出國留學了,當時還是跟自己說,自己只是還沒拿出真本事,等真的努力就好了。

出國前半年的我發現自己連學個日語都那麼難,打工的時候聽不懂,也不會說話,幹個活笨手笨腳,連對自己是“人”這件事情都產生了懷疑。

人生在世有哪些觀念是越早建立越好的?

出國後半年的我不再持有“自己還沒拿出真本事,不然努力的話就可以成功”的天真想法,而是意識到自己的閱讀障礙與聽力低下,右眼的缺陷,思考能力的薄弱,我與常人相比,相差了好多年好多年。夜晚站在語言不通的街巷,感覺自己與世界格格不入,好奇是否還有來世。

讀到這裡的你可能期望著“逆襲”。然而並沒有“反轉”,我依然是那個帶著一切生理缺陷,能力中下等的我。

只是。。。我接受了這樣的自己。

我配上了眼鏡,縱然戴上後右眼視力依然微弱,也想盡可能的讓兩眼聚焦。

面對讀不懂的段落文字,我想我只是對文字不敏感,於是想著用不同顏色標註每個名詞的關係與結構,並把每個概念化成圖形。

我想自己聽不懂英語的原因應該是發音概念不準,於是從每個音標開始從頭練起。

面對理解不了的數學概念,我將周圍中的一切與概念對比,希望可以找到共性。

編程思考能力不足,就把問題拆分成一步一步來理解。

上臺演講緊張,我想可以鍛鍊自己面對嘲笑的麻木性。

不知不覺我也開始自信了起來,只是因為自知,知道哪些是我能力的邊界。

我是接受了自己所有的不足,並在此基礎上儘可能去想能補救的辦法。慢慢的有了自己的方法。

開始回想起了自己曾經做過的所有蠢事,我意識到,

初一上的我並非愚笨,而在要求自己可以“無中生有”。

初一下的我並非自由,而是斷了線的風箏。人們常說要 follow your heart,聽起來很睿智。但前提是你的內心要足夠堅定,對於初中的我而言,這份“自由”卻是致命的,半生的時間都在為此付出代價。

我也根本不會學習,當初只是在不斷的重複知識的描述而已,僅僅是記住了,卻從沒學過。

我也並不是真正的努力。我一直在“把鞭子當錘子使”,還固執的迷信錘不好釘子是因為自己鞭打的還不夠。

我明明知道螳螂不管怎麼努力都無法阻止馬車,可我卻一直在做那隻螳螂,這與每天都超級努力的燒香拜佛祈禱自己可以中大獎沒什麼區別。

聰慧、自由、知識、包括自己,任何事都是一把鎖。什麼雞湯,什麼成功學,什麼大道理都無法保證我們可以打開它,也沒人會在乎自己有多努力,也沒人同情自己的辛苦。我明明都知道沒有萬能鑰匙,卻在網上搜索通用方法。我明明早就知道若想要打開任何一把鎖,只能去尋找正確的鑰匙,可卻錯了這麼久才回過神來。

人生在世有哪些觀念是越早建立越好的?

古人常說莫要逆天行事。但這裡的“天”並非“天命”的意思,而是自然規律,更指的是每個人的身體規律。我們常常與別人相比,會因自己的不足而深感自卑,還迷信各種雞湯、成功學。可與自然界的很多動物相比,人體真的是太弱了,人與人的差別根本就不再是差別,但我們卻沒有自卑,也沒有愚蠢的相信只要努力就可以打贏獅子,而是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想辦法用工具來彌補不足。

我半生都在要求自己做到不符合自身實際的事情,每次做不到都自卑自責,抱怨不公,卻從未認清過自我,從沒正確使用過自我,也沒想過如何改進。如果你能能帶走一個觀念,我希望你可以

認清並接受自己能力的邊界,依此合理“使用自己”,並用工具來擴展邊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