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资格当姐姐吗?

网上流传的小学生眼中姐姐和阿姨的区别:姐姐看到喜欢的就一定会买;阿姨只有搞特价的时候一定会买——角度独特,但显然没抓住精髓,还是年轻啊。


像我和身边的姐妹们早就开始执行“不买年”计划了——除必需品外,一概不买;不光不买,还不停检视自我、大胆断舍离,按这个标准,不就成奶奶了?


“姐姐”一词,精髓其实在于“保养”。必须是大风大浪都经过了依然保养精良,尽管早已dead inside但就是能目测比你小十岁,让你见了就想跪,一个大写的服。


你再有钱,总不能见人就掏钱包;再有故事,总不能抓住一个人就谈从前;但只要保养得肤白貌美、身材匀称,一身麻袋片儿也能穿得气度不凡,让路人想回头再看一眼。


台上那么多熟女,明里暗里拼的还不是谁资格最老、看起来却最显小?


保养得越好,说话才越有底气和份量。

有人问俞飞鸿:社交圈子小找不到男朋友怎么办?

她反问:为什么一定要找啊?


这话从俞飞鸿嘴里说出来,你就信她是真心的,你才服;要是换成你家街道居委会里的某位同龄人,不就是赤裸裸的“吃不着葡萄才喊酸”?


差别在哪?还用我说?


想当“姐姐”,需要有“妹妹”的外表,“哥哥”的勇敢和“大叔”的智慧。


否则当你年满四十(或三十五岁),天生的优势全部消耗殆尽,最多也只能换来一句“阿姨”的尊称——这还算客气的,不客气的版本就多了去了……


保养得当与否,除了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还与文化修养、审美品位、自律刻苦等软实力息息相关。


为什么对姐姐要求这么高?这跟我们特定的文化、历史、审美观念变化全部正相关,是个庞大的社会学议题。如果你对“姐姐”感兴趣,那你的兴趣点即可作为一个很好的注解。


当姐姐好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