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7歲賣腎買手機”“我18歲賣身買裙子”,9年了,到底誰贏了

“我17歲賣腎買手機”“我18歲賣身買裙子”,9年了,到底誰贏了

作者|局瀟瀟 來源|爸媽研究所(mama_cn)


“我17歲賣腎買手機”“我18歲賣身買裙子”,9年了,到底誰贏了


說到蘋果手機,很多人都知道那個“賣腎”的調侃,但已經沒多少人記得,這是九年前發生過的真實事件。


2011年,年僅17歲的高中生小王,通過黑中介賣掉了自己一個腎,換來22000元,轉手就買了當年最新款的iPhone 4和ipad 2。


“我17歲賣腎買手機”“我18歲賣身買裙子”,9年了,到底誰贏了

當時的他,年輕,魯莽,無所畏懼,甚至放狠話說“我有一個腎就夠了”。


然而,等待他的卻是腎功能缺損,三級傷殘,終身臥床,生活不能自理。


當時的新聞報道中,1米9的大小夥子瘦到只剩90斤,臉色慘白,躺在病床上。


“我17歲賣腎買手機”“我18歲賣身買裙子”,9年了,到底誰贏了

他用自己的器官換來的,是140多萬的賠償金,和殘缺的人生。


如今,九年過去,作為旁人,我們已經無從知道,那個消失在大眾視線裡的年輕人,到底過成了什麼樣。


因為一時的虛榮,那個年輕的大男孩付出了自己難以承受的代價,也正是因為虛榮,他過早地透支了人生,把一切可能扼殺在了17歲。


過分的虛榮就像毒藥,它讓人在最該奮鬥的年紀選擇捷徑,卻賠上了自己的一生。


01

那些被虛榮毀掉的人生


被所謂“面子”害慘的人,遠不止賣腎的小王一個。


還記得,豆瓣小組上曾經曝光了一組聊天記錄,賣家自稱可以免費送Lolita裙子。


“我17歲賣腎買手機”“我18歲賣身買裙子”,9年了,到底誰贏了

要知道,一條正版的Lolita裙子,價格可能高達幾千甚至數萬元,任何有理智的人都能看得出,這個“免費贈送”背後顯然有貓膩。

“我17歲賣腎買手機”“我18歲賣身買裙子”,9年了,到底誰贏了

當有人假裝買家前去諮詢時,賣家解釋說,不是純免費,陪睡一次,換一條裙子,“只支持同城,先看裙子,滿意後再進行交易”。


在旁人看來,這種赤裸裸的肉體交易太不值當,但事實上,許多女孩趨之若鶩。


為了能在“圈子”裡穿上正版高檔裙,她們心甘情願地把自己當成了商品,騙自己“只有這一次”,卻不知道,有些“甜頭”嘗過一次就會上癮。


除了賣身換裙子,還有人出賣卵子、賣裸照,只為人前光鮮亮麗的生活,卻留下一身傷病。

“我17歲賣腎買手機”“我18歲賣身買裙子”,9年了,到底誰贏了

虛榮有錯嗎?其實,人的本性都是虛榮的。心理學上有一種觀點:社交的本質就是炫耀。人們通過自己所擁有的物質和資源,換取周圍人的肯定和認可。


人都是需要認可的,這是一種情感支持,也是建立自我肯定的需要。


但是,當這種被認可的需要超出了應有的尺度,把他人的認可和羨慕看得過重,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過分虛榮。


在過分虛榮的人眼裡,器官、身體都是可以拿來交易的,和他人的羨慕、稱讚和追捧相比,這些有形的成本看起來不值一提。


以虛榮的名義做出的選擇,只會一次比一次誇張。


今天,能為一條裙子出賣肉體,明天,就可能為一輛車、一套房出賣靈魂,直到墜入慾望深淵,萬劫不復。


02

有些人活成了面子

有些人活成了裡子


網紅時代,各大平臺的興盛,讓虛榮有了更多載體。有些人藉助社交平臺,打造“有錢”人設,獲得病態滿足,還有些人,因為一些出位誇張的言行,被無數人關注,趁機賺得盆滿缽滿。


這些人不會知道,虛榮這兩個字註定是“虛”的,命運的饋贈,都已經暗中標好了價格。


去年,一個叫“韓安冉”的網紅離婚撕逼的消息被推上微博熱搜,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她從何而來。


原來,她是曾經在《變形計》裡放話“活到老,整到老”的女孩。


“我17歲賣腎買手機”“我18歲賣身買裙子”,9年了,到底誰贏了

當年她14歲,就已經對整容有近乎瘋魔的痴迷,小小年紀,就在臉上動了無數刀,定期需要注射玻尿酸維持面貌。


當被問到,為什麼在整容上這麼拼?那個14歲的女孩毫不在乎地說,因為變好看了才會有更多人喜歡自己。


節目最後“改造結束”時,她曾經說,自己以後要好好生活,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取出下巴里的假體。


事實上,她根本沒有兌現諾言,繼續用誇張的整容臉走網紅之路,坐擁500萬粉絲的她,接推廣、接商演,順便還閃婚閃育有了一個孩子。


和所謂的“遇到真愛決定結婚生子”比起來,婚姻和生育就是韓安冉炒作的手段。


“我17歲賣腎買手機”“我18歲賣身買裙子”,9年了,到底誰贏了

她的前夫也是網紅,兩人公佈戀情時炒作了一波,中間鬧分手、自曝流產又炒作了一波,隨後奉子成婚、迴歸家庭的戲碼收穫了不少粉絲的好感。


沒想到,結婚8天就開始鬧離婚,後來還和婆婆連麥,給幾十萬網友直播線上對罵,自曝被老公扇了幾十個耳光。


“我17歲賣腎買手機”“我18歲賣身買裙子”,9年了,到底誰贏了

僅僅九個月的時間,韓安冉經歷了結婚、生子、離婚、撕逼,最後成功地衝上了熱搜榜,收割了流量。


“我17歲賣腎買手機”“我18歲賣身買裙子”,9年了,到底誰贏了

這種畸形的成功會給多少同樣年輕的孩子帶來不良影響?


沒人知道。


但那個剛剛出生就被父母當成籌碼的小嬰兒,成了最無辜的犧牲品。


《一代宗師》裡說,人這一輩子,有人活成了面子,有人活成了裡子。


韓安冉把自己的人生當成狗血連續劇,以為自己掙到了面子,其實只是活成了一堆爛泥。


03

別讓孩子成為虛榮的犧牲品


虛榮的根源,其實是匱乏,所謂“越缺什麼,越要炫什麼”


家境越是平凡的人,越希望一夜暴富、炫名牌名車;外表越是普通的人,越希望通過奇裝異服來吸引注意;平時越不起眼的人,越希望一鳴驚人,成為關注的焦點。


心理學上的“禁果效應”說的就是越得不到的,越想要。


那些虛榮的孩子,大多是把曾經的匱乏影射到了自己的行為上。


這種匱乏一般分為兩種,一種來自孩子自身,還有一種來自家庭環境的耳濡目染。


有時孩子並沒有意識到虛榮的存在,他們根本分不清“想要”和“需要”的區別。這種情況下,家長的洞察就顯得至關重要。


金星曾在節目中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我17歲賣腎買手機”“我18歲賣身買裙子”,9年了,到底誰贏了

有一天,女兒的老師給她打電話,說孩子在作文中提及“自己買了一雙10000元的鞋子”,老師委婉地建議她,不要給年幼的孩子買這麼貴重的東西。


“我17歲賣腎買手機”“我18歲賣身買裙子”,9年了,到底誰贏了

金星強壓著怒火和老師解釋了一番。因為她知道,自己並沒有給女兒買過上萬的鞋子,唯一的可能就是孩子吹牛了。


等女兒到家,金星拉著她就到鞋櫃面前,非常嚴厲地問她:"哪雙鞋子花了一萬多?”


女兒被她嚴厲的態度嚇哭了,這才坦白,自己是在作文中吹牛了,希望能引起別的孩子的羨慕。


金星鄭重地告誡女兒,小小年紀不要有這種虛榮心,還讓她重新寫了一篇作文,並對這件事做了檢討。


“我17歲賣腎買手機”“我18歲賣身買裙子”,9年了,到底誰贏了

節目最後,金星說:“孩子是最單純的,只懂得天氣冷了要穿暖和一點,如果大人沒有引導,孩子根本不會知道什麼是名牌,而孩子穿名牌不過是為了滿足父母的虛榮心。”


相比之下,有些父母把自身內心的需求投射到孩子身上,反而讓孩子變得浮誇。


給孩子創造好的物質條件,這是為人父母愛的本能,但千萬別讓孩子成了行走的品牌標籤。


當孩子習慣了這些因為物質而獲得的關注和讚揚,他們就會不自覺地去維持優越感,不斷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一旦失去了關注,心態的失衡反而會讓他們誤入歧途。


04

內心的豐盈

才是真正的快樂


身為父母,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虛榮的犧牲品,但事實上,無數家長卻在無形之中刻意製造著“匱乏”,把孩子推向了虛榮。


  • 多少人習慣限制孩子的合理需求,用行動告訴孩子“你不配”;
  • 多少人剝奪了孩子的選擇權,強行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他們的願望,貼上“虛榮”的標籤;
  • 又有多少人,生怕孩子受自己曾經受過的苦,一味追求物質滿足,卻忽視了陪伴的溫情。


當我們不希望孩子走向虛榮時,請務必讓自己成為他們最堅強的後盾,用行動告訴孩子,內心的豐盈比物質的虛假繁榮快樂百倍。


與其苛刻地對待孩子,不如帶著孩子讀更多的書,走更多的路,開拓視野,見識廣闊世界。


當一個人知道最好的,也能忍受得了最差的,這樣的孩子,怎麼可能淪為虛榮的奴隸呢?


心理學者李雪在《走出劇情》中說過,一個家庭的消費觀念,應該是


“能滿足孩子的,儘量滿足。滿足不了,或者不想滿足,可以拒絕,但不要道貌岸然地攻擊孩子虛榮、自私、不懂事。”


用愛來填補空缺,用理性來引領慾望,這才是父母教育孩子最高明的智慧。


“我17歲賣腎買手機”“我18歲賣身買裙子”,9年了,到底誰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