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終其一生我們都將碌碌無為

前兩天在火車上看了一本書,一本現實主義小說

《人間便利店》,日本作家村田沙耶香的作品。

也許,終其一生我們都將碌碌無為

小說講述的是一位三十六歲的單身女性穀倉惠子,大學畢業後沒有就職,而是在自己大學期間一直兼職的一家便利店打工,一直堅持了18年。中間,便利店老闆都更迭了8次,店員更是不計其數,只有穀倉惠子,一直堅持,不早退不請假不遲到。

穀倉惠子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和大多數人一樣,受著父母的關愛長大。只是,她從小一直被人們看作是個怪孩子,而小小的她也一直無法理解。

也許,終其一生我們都將碌碌無為

比如,還很小的時候,穀倉惠子和小朋友們及他們的媽媽一起在公園玩,突然小孩們看到一隻死去的小鳥,小朋友們都在對小鳥的離世感到悲傷,而惠子卻“語出驚人”的說了一句,“把它帶回去吃了吧!”。看著大家詫異的表情,惠子突然想到也許他們也喜歡吃小鳥,畢竟她的爸爸經常會吃烤鳥肉,於是又補充了一句,“再去多找點吧!”

當然,惠子的這番話得到了包括她媽媽在內的所有人的不理解。他們想不明白,為什麼小小的惠子竟然會說出如此“狠心”的話。而小小的惠子也不理解,為什麼死去的鳥兒不能被吃,因為經常能看到大人在吃鳥肉。

後來上了小學,惠子班裡兩個男生打架打的不可開交,女生們驚恐的喊著“不要打了,不要打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惠子拿起教師櫃子裡的一個錘子,直接砸到了打架學生的頭上,終於男生不打架了。不過,惠子的舉動換來的不是人們的認可,而是同學們更可怕的叫聲、老師的訓斥以及叫家長的後果。

惠子不理解,為什麼她幫助了同學實現了“不要打了”的目的,卻會被責罰?

隨著年齡的增長,雖然惠子依舊不能理解人們的一些行為,但是為了能夠“合群”,她開始學著模仿人們的表情、說話的語氣、行為習慣等,終於不再被人們稱為“怪人”,但是卻再也找不到自己。

“我一直在模仿著他們,只為努力扮演大眾心目中的人。”

我們都是模仿者

也許,終其一生我們都將碌碌無為

穀倉惠子其實並不是只是一個人,我們每個生活在社會中的人,無一不是一個模仿者。

為了成為家人口中的好孩子,我們假裝附和著家人的期待,幫忙做家務,讓勞累的父母不再多操心;為了扮演好學生,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與同學討論功課,認真完成作業;為了扮演好員工,即便再社畜的飯局,我們都硬著頭皮跟著一起狂歡。

也許,終其一生我們都將碌碌無為

記得之前有個小女孩的一句話,“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一直掛在熱搜上,熱度不斷。

為什麼這句話如此的被瘋狂認可?

因為這句話說出了太多學生的心聲。但是迫於父母,掌權者們的壓力,只能逼迫自己,讓自己不被父母訓斥。

從小我就是一個很叛逆的小孩,除了不願意好好學習,其他事情都願意做。我媽媽是一個強勢但是比較尊重我的想法的人。所以,在上大學前,我和媽媽有過一次比較正式的談話,關於我要不要接著上學的問題。

我是我們家最小的孩子,所以從小受家人關愛比較多,除了學習,偶爾幫忙乾點家務,其他事情我一概不操心,也不會。還記得,談話時,媽媽問我,如果現在你不學習,那你打算做什麼?

那時的我,真的很認真的想了一下,似乎除了接著上學,我一無所長。

所以,即便那時的我一直認為“百無一用是書生”,還是默默走上了啃書的道路

在《選擇理論》中,作者在去美國的名校為優秀學生做演講時,問過一個問題:你們有誰為了學習真的盡力了?

近千人,僅有不到15%的人認為自己盡力在學習

也許,終其一生我們都將碌碌無為

進入社會,就像穀倉惠子會模仿便利店其他員工的穿著打扮、說話語氣一樣,我們也不得不模仿他人,學著說一些心裡萬分牴觸的“商業互吹”,為了能儘早融入集體中,不得不把自己休息的時間,用在所謂“團建”“聚餐”等“眾人的狂歡,一個人的孤單”活動中,並且哪怕再不樂意,都會面帶微笑說著違心的誇讚,哪怕你其實根本還沒記住這個人。

也許,終其一生我們都將碌碌無為

作為群居生活的人類,我們不得已需要與人打交道,為了不被人成為“怪人”“異類”,我們總在偽裝著自己,模仿著他人,想要成為多數人的樣子,就像穀倉惠子那樣。

因為大齡還未婚,只能不斷的讓妹妹幫自己想借口,如何應付那些“正常人”的問題。為了不再被“正常人”認為怪異,即便並不認同新店員白羽的言行不一致,還是與他“合作”,假裝自己是一個有男朋友的人。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模仿,只是為了讓自己成為別人口中的“常人”。

只是,在模仿中,我們漸漸變成了只會機械旋轉的齒輪。

還請記得最原本的自己

也許,終其一生我們都將碌碌無為

前段時間去布達拉宮,導遊在為我們講述同一尊佛像不同樣子時說道,佛就像我們人一樣,我們人也不可能只有一種樣子,喜怒哀樂,我們呈現出來的表情一定是不一樣的,或者見到不同人時,我們的行為表現也一定是不一樣的,佛也一樣,雖然佛普度眾生,但是面對眾生中擁有不同業障的人,他們表現顯像出的樣子也是不同的。

在《人間便利店》中,穀倉惠子雖然一直在模仿其他店員的表現,學著朋友們說話的語氣和用詞,甚至一度為了更加融入“正常人”的圈子,辭職了便利店的工作,準備去企業面試。

不過,在面試前,當她再次走進一家便利店時,終於意識到了,雖然自己一直在模仿,一直在努力扮演大眾眼中的常人,但是隻有在便利店這一無法成就大事的地方,這一塊日復一日重複工作的地方,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自我。

也許,終其一生我們都將碌碌無為

為了迎合社會,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我們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突破自己,越來越向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前進,只是無論如何改變,如何迎合,如何模仿,如何為自己佩戴面具,都請記得,那個曾經最初的自己。

佛面對千人有千相,但他們永遠不變的是普度眾生。

在這個萬象的世界,我們可以模仿,成為大多數,但是要記得,在空閒的時間,把真正的自己放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

也許,終其一生,我們會像穀倉惠子那樣,成為一名普通的便利店員,但是隻要那是真正屬於自己,適合自己,自己滿意的角色,也不妨是一片樂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