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財務崗位如何設置?

企業財務如何分工?崗位如何設置?相信這些問題不僅財務負責人感興趣,一般的會計從業人員也會感興趣。


企業財務崗位如何設置?

一、財務崗位設置的原則

企業設置財務崗位時,以下幾個原則需要注意。

1.成本效益原則

成本效益是企業負責人最為關注的,健全的財務崗位、職責明確的財務分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隨著企業的成長與發展不斷演進的。

(1)有些初成立的小企業不聘用會計,而是將會計賬交給代理記賬公司處理。

(2)隨著企業規模擴張,企業負責人會聘用一個身兼出納、賬務、稅務等諸多工作的會計,這名會計人員甚至身兼人事、行政、庫管等非財務工作。

(3)等到企業初具規模後再成立財務部,設有會計、出納崗位,財務人員開始有了明確分工。


企業財務崗位如何設置?

2.崗位不相容原則

這是企業內控的基本要求,即不相容崗位不能由一個人擔任,比如管錢的出納和管賬的會計要分開。若這兩個崗位不分開,一旦作假則很難發現。不相容崗位不分離,有問題不易被發現。

3.獨立性原則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財務和業務要相對獨立,財務人員不僅要確保會計數據真實可靠,還要起到對業務的監督作用。

這幾個原則的側重點與企業發展階段息息相關。

初創企業要想生存,更加側重成本效益原則;

發展中的企業開始對企業內控提出要求,要求各崗位各司其職、職責分離、相互制約,這時更加側重崗位不相容原則;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財務工作不僅僅是處理賬務,還涉及業務監控,這時獨立性就很重要了。


企業財務崗位如何設置?

二、與企業發展階段相匹配財務崗位設置既不能滯後,也不宜超前。滯後影響企業管理,超前加重企業運營成本。

1.小微企業財務崗位規劃

小微企業財務管理往往難以做到職責分離,會計相當於企業的管家,既要管財務,又要管人事行政,偶爾還要當老闆的參謀與助手。這種狀況下,給財務人員以下兩點建議。

第一,擺正位置。不是所有的問題財務人員都可以解決,也不是所有的變革財務人員都能推動。財務人員往往責任心特別強,總想幫助企業改進管理、規範流程。問題在於,你的想法需要獲得老闆的認同後才能推進。

另外,財務規範需要符合企業發展現狀。例如,家財務,老闆的錢和企業的錢不分,這依據會計原則是不可以的。這樣做不僅有稅務風險,還有法律風險。可是企業規模小的時候需要資金供給,老闆只能不斷拿個人的錢補缺口。此時,“家財務”是維持企業運營的一種做法。

第二,不要推脫財務以外的其他工作。當老闆覺得你的財務工作量不飽和時,很可能讓你兼做非財務工作。接受這樣的工作安排可以增強你的工作能力,體現出你在企業的重要性,讓老闆覺得你是不可或缺的。


企業財務崗位如何設置?

2.中等企業財務崗位規劃

中等規模的企業大多會有一名財務負責人,頭銜可以叫財務總監、總會計師、財務總經理等。財務部一般由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兩部分構成,各設兩名主管,一名叫會計主管,另一名叫財務主管。會計核算崗位主要包括一兩名出納以及費用會計、總賬會計、會計主管等多名會計;財務管理崗位主要包括職能預算、分析、項目管理、資金管理等。


企業財務崗位如何設置?

3.大型企業財務崗位規劃大型企業財務管理的特點是財務分工明確,制度完善,流程清晰,需要個人的職業判斷比較少。我曾把大企業的會計人員分為五個層級:基礎會計、中級會計、管理會計、高級會計以及頂尖會計。

(1)基礎會計:從事出納費用報銷開票這樣的工作。基礎會計往往是由會計新人或者學歷比較低的會計人員擔任。

(2)中級會計:從事成本會計、總賬會計、稅務會計以及結賬等工作。這樣的工作需要從業者有一定的工作經驗以及積累。

(3)管理會計:脫離會計核算,能獨立應對預算、財務分析、項目管理這樣的工作。

企業財務崗位如何設置?

(4)高級會計:中等企業以上規模能夠擔任財務負責人的角色,能夠給企業提出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幫助企業進行合理的內控制度建設。

(5)頂尖會計:有豐富的對接資本市場的經驗,是準備上市的公司爭相邀請的對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