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樓村的“榮譽村民”——記中國人壽湖北荊門分公司扶貧人何光宏

七月的村道在烈日下冒著“煙”,何光宏拿上一頂草帽輕車熟路地走在發燙的水泥路面上,後背衣衫不出幾步就已被汗水打溼。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多少次走訪貧困戶,而與四年前相比,他心裡的沉重少了許多,因為這四年來這貧困村再也不是當年的模樣。

沙樓村的“榮譽村民”——記中國人壽湖北荊門分公司扶貧人何光宏

56歲的何光宏是中國人壽湖北荊門分公司在職職工,從2015年8月荊門市組織精準扶貧駐村工作隊開始,他就成為隊員來到鍾祥市柴湖鎮沙樓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

何光宏說:“公司裡年輕人居多,對扶貧工作不瞭解,而我生於農村、長於農村,結著深厚的農村情結,對農村環境及群眾工作也有獨到經驗和理解,沒有人比我更合適。”至今,工作隊負責人已交接五任,何光宏仍堅守如初。

扶貧4年,如今他成了“榮譽村民”

湖北省荊門市柴湖鎮是我國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區,曾因貧困備受關注,沙樓村更是重點扶貧的移民村,全村共有村民295戶、1252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7戶、195人。

2015年8月,按照荊門市委、市政府統一安排,市科技局和中國人壽荊門分公司共同與沙樓村結對駐村扶貧。

幾年來,駐村工作隊積極作為,多方聯繫,為村裡落實扶貧資金,興建了光伏發電站、鄉村公路、村衛生室、村圖書室等基礎項目6個,協助發展了大棚香菇、花卉苗木、養羊養魚等經營項目8個,還聯繫落實了招商引資項目。中國人壽荊門分公司、市科技局聯合工作隊被荊門市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評為先進精準扶貧工作隊,何光宏在其中做了大量工作,村民一樁樁、一件件都感念在心。

在何光宏宿舍的抽屜裡,他珍藏著一份榮譽證書,翻開紅豔豔的封面,裡面赫然寫著:何光宏同志,您多年來駐村助民,精準扶貧,深受村民敬重,現授予您為我村“榮譽村民”。落款為:鍾祥市柴湖鎮沙樓村村民委員會。這看似普通的證書,在何光宏眼裡卻是代表著自己四年扶貧工作的成績單。

何光宏仍清晰地記得頒發證書那天的情景。在村委會簡陋的會議室內,村民們圍坐在一起,他們當中絕大多數都是60歲以上的留守老人,每個人的情況何光宏都爛熟於心。村民們向到場的中國人壽荊門分公司、市扶貧辦的領導講起 “老何”的扶貧故事---協助村裡建光伏發電站、修路、架橋、建衛生室;幫助貧困戶搭香菇大棚、請技術員、聯繫銷路;給貧困戶送米、送油、送寒衣,解決生活困難;甚至村民家裡一些難斷的家務事,村民們都習慣找“老何”講一講、評評理,“老何”就是他們的知心人、家裡人。

扶貧先扶志,致富先治心

何光宏睡覺的地方是村委會內一間空房改造而成的集體宿舍。書桌上放著些種植養殖方面的書籍,還有一本駐村工作隊工作日誌。

翻開何光宏的工作日誌,裡面這樣寫著:“2016年7月,我最不想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村裡遭受多年罕見的洪澇災害,讓沙連恆家更是雪上加霜。”

沙連恆家是沙樓村貧困戶中比較典型的特困戶。家有6口人,沙連恆身體差,患肺氣腫病多年,常年吃藥打針。妻子和國玉因風溼和中風導致下肢癱瘓,常年臥病在床吃藥。因家裡地少,為維持生計,兒子沙登豪外出打工掙錢,兒媳張清香不堪家庭重負,離家外出幾年未歸。兩個年幼的孫子靠年老多病的爺爺奶奶照顧著,居住在一間破爛不堪的房子裡,生活異常艱辛。

何光宏知道情況後,決定首先幫助沙連恆家申請大病救助和低保醫療保險,醫療報銷比例得到大幅提升,極大地減輕了家裡醫療費用負擔。

屋漏偏逢連夜雨。2016年7月,連續三天的暴雨席捲了整個沙樓村,暴雨將沙連恆家淹了一米多深,原本破舊的房屋變成搖搖欲墜的危房,一家人只得投宿在村委會。

災情過後,何光宏在公司的支持下號召全體員工為其捐款,用籌集到的3萬元善款對沙連恆家的危房進行了改造。土坯房變成了磚瓦房,門前雜草叢生的空地變成了平整的水泥曬場,沙連恆家裡的生活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

之後,何光宏還介紹沙連恆家的兒媳張清香到大柴湖開發區工業園區務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加上兒子沙登豪在外務工,這樣全年家庭收入就有5萬多元,同時兩個孩子的學費按照政策也減免了,全家人過上好日子終於有了奔頭。

何光宏說,扶貧先扶志,致富先治心,只要家庭和睦,人心齊,脫貧就有了希望。

脫貧路上,大家誰也不掉隊

在離沙樓村村委會不遠的地方,有一家輝聲電子加工廠。不大的廠房內,有二十多個工人正在進行生產作業,他們中大多數都是沙樓村的村民。

輝聲電子加工廠是一家從事電子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的企業,主要以生產加工耳機半成品為主。這個廠還有一個特殊身份——扶貧車間。

說起它,背後還有一段故事。

沙樓村以種植小麥、大豆等農作物為主,生產結構單一,且村裡大多都是留守老人,年紀整體偏大,幹不了重體力活,有的還要照顧孫子孫女,不能外出務工。考慮到這些情況,何光宏意識到要想幫助更多的人增加收入,當務之急是解決就近務工的問題。

他了解到,村裡的沙江輝和賽妮是一對80後夫妻,早年在廣州打工,從事電子加工行業,經過多年打拼摸到了一些門路,也攢了一些積蓄,萌生了自己創業的想法。

何光宏覺得這是個好機會,電子加工廠對崗位技術要求並不高,也不是高強度的體力活,非常適合村裡的老人。趁著沙江輝夫婦回家過年的時機,何光宏找到他們夫妻倆,極力勸說希望他們能夠回鄉辦廠,通過給他們講政策、理思路、增信心,夫妻倆有些動心了。

年後,沙江輝夫婦離鄉回去工作,何光宏卻滿心都是這件大事,一天不辦成,他便一天也睡不踏實。那些天,何光宏三天兩頭就往鎮裡跑,向鎮裡爭取政策資金支持。隨後,他又接連走訪了四新、紅升、沙樓、白崗、上頭等村子,向他們請教開辦扶貧車間的經驗。就連選址、招工、進設備等細節何光宏也都替村民們考慮好了。

在做足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之後,沙江輝夫婦也終於下定決心回鄉辦廠了。有了前面打下的基礎,扶貧車間從開工建設到正式投產,僅僅只用了3個月的時間。

何光宏介紹說,“扶貧車間”採取“企業+農戶”模式,把車間設在家門口,村民們不僅可以到廠裡來上班,對於家裡還有農活、時間不太充裕的村民,也可以通過居家作業完成生產訂單。這樣一來,平均每戶每月可以增加1200元左右的收入,有的可以達到2000多元。

目前,輝聲電子加工廠年產耳機半成品100餘萬根,平均月生產訂單達到30萬元,就近吸納務工人員120多人,其中貧困戶達到30多人。

沙樓村的“成長”故事還在繼續,何光宏的扶貧故事也未曾停止。他說,他還要繼續幹下去,直到大家都摘了貧困戶的“帽子”,他才能放下心。簡單的一句話背後,是日日夜夜的付出和長長久久的牽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