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的“基本人性”,不能因逾期而丧失基本道德良知

让失信人无处遁形,是否有违基本人性。

征信是基于人的信用价值的一种标准,失信不等于失去人生价值,而我们所接触的各种信息中,对待失信人唯一的方式是一棒子打死!无处遁形!

其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失信人员,最好的方法是求助,而不是打死!这之间出现的问题,难免会有不稳定的因素。

特别是最近比较热闹的P2P网贷行业,连最基本的标准都没有发布清楚,如何让这些因消费金融的受害者遭受和真正失信人一样的遭遇。

行业的鱼目混杂,各种套路贷、高利贷、非法催收,暴力催收层出不穷,因暴力催收失去生命的报道比比皆是,可为何没有引起行业的深刻反思。是因为资本本来就是杀人不见血的利刃,杀人于无形,求助无门的结果吗?

说句实话,现在的个人征信市场已经面临崩溃的边缘,而现在很多人还不自知,一心想将P2P网贷平台的逾期人员纳入“恶意废逃”并且公诸于众,美其名曰维护金融稳定。这难道就是那些所谓的人的想法吗?

笔者在浏览文章时看到一段话:“现在根本没有人敢对目前金融机构的逾期人员做出公正性极强的保证,因为他们压根不了解这些人逾期后遭受到的是什么样的境遇,因为他们觉得逾期一定不是好事,不逾期一定是好事,不过我觉得根据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市场造成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这些逾期人员,而是什么造成现在的P2P网贷行业野蛮生长,才是真正的“元凶”,因为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更何况有些披着金融创新的概念,将线下的高利贷搬到了互联网上就所谓的普惠金融了?

从P2P行业发展至今,逾期人员仍然在遭受暴力催收的恶意骚扰,而各种规定甚至所谓的催收公约,行业自律等成为一纸空文。因为压根没有P2P网贷平台会遵照这样的规定去发展,而是在发布后更加的肆意伤害逾期人员。并且这些P2P网贷平台是否合法而未得而知,且仍在正常运行。

如果将这些饱受暴力催收伤害的逾期人员纳入征信系统,不仅仅纵容了犯罪组织的伤害行为,还会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难道说这不就是一种性质更加恶劣的犯罪行为吗?

中国是一个法制社会,做什么事都要以法律为依据,不管你是多大的官位,触犯法律就要得到法律的制裁,而法律面前都是人人平等的。然而现在的个人征信市场已经超越法律的条款,在单方面对于正在合法维权的逾期人员和没有能力还款的逾期人员进行单方面的“惩罚”,而在这场惩罚中,我们并没有看到所谓的公正性和平等性,而我们看到的是在纵容犯罪的“高利贷”平台继续祸害这个社会的安定。

然而一些根本就没有资格接入征信的机构接入,然后野蛮的暴力催收,这与犯罪集团有何区别?

我们可以做个统计,我相信所有的逾期人员当中,有很多是积极努力的在还款的,无奈与平台高额的利息,以及暴力催收,导致逾期人员无法安心赚钱还债,并且,P2P平台非常恶劣的暴力催收行为,导致逾期人员无心工作,或者是原本有一份稳定工作的,在催收平台暴力催收下,导致失去工作,生活不能自理。我也相信,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可是,当逾期人员们被暴力催收残害,失去工作,没有收入来源时,如何还钱?而P2P平台们的非法暴力催收只看眼前之利,恶意恐吓那些正在积极努力工作还款的逾期人员,而如此恶性循环下去,社会如何安定,P2P平台还能否生存下去?若我们国家学其他国家的做法,将这些平台一刀切的定义为非法平台,借款人可以不还款,那么我相信,留下来的,都是合法合规,以及对国家发展有利的平台,这才是真正的普惠金融。

P2P网贷平台发展至今,回顾这些平台发展之路,我有理由相信,这些平台并没有朝着真正所谓的普惠金融的方向发展,而是朝着如何剥削更多利益,如何获得最大的收益的方向发展。而是将我们的普通民众带向更深的深渊方向发展,而这样存在的方式,P2P网贷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再往后发展,我们不确定是否会给我们国家带来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致使民众怨声载道!

所以,我觉得,现在将逾期人员纳入征信并不能解决问题,或许能解决当前的问题,可是,随着人群奇数变大,我也有理由相信,逾期人员的人数还会在不断的上升,当人群大到一定奇数时,我们的个人征信的权威是否会被低估,而当到了全民逾期时代,所有逾期都上征信,那么这样的征信体系到时是否可信?是否这样的征信反而成为那些犯罪组织继续祸害这个社会的保护伞呢?

而这些被纳入征信的逾期人员当中,有很多正在积极维权,在这些维权的逾期人员当中,大多数是有还款意愿而遭受到非法的对待,这里面还有有意愿还款而无法承受高额利息的人,而这些人当中,更多的是逾期不到几天时间,遭受到犯罪组织恶意侵犯。所以,我呼吁看到此文的读者们,逾期后遭受非法对待的成员们,拿起手中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合法的方式解决问题。

我不相信,难道逾期人员合法解决问题也有错?

最后,我想说的是,有人才有言,有言才有信,所以,个人征信的标准首先是以人为本,生而为人就该有最基本的人性,而不是一刀砍死,是非黑白对错,正面反面一棒子打死所有人。

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个人征信不是冷冰冰的数据填充,而是一种符合人性行为的具体体现。毕竟征信是由人创造出来的,既然是人创造出来的,就不该失去道德观和人性观。

个人征信的“基本人性”,不能因逾期而丧失基本道德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