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300年,沙俄才將西伯利亞變為囊中之物,為何中國無動於衷

西伯利亞地處北亞。

東部是東西伯利亞山地,中部是中西伯利亞高原,西部是西伯利亞平原。

幅員遼闊,西伯利亞地區佔整個亞洲大陸面積的三分之一。

長達300年,沙俄才將西伯利亞變為囊中之物,為何中國無動於衷

這裡擁有豐富的煤炭、石油以及油氣資源,

還有廣袤的森林資源,堪稱為富饒之地。

其實,西伯利亞地區一開始並不是沙俄的領土。

沙俄整整花了300年時間,才將1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徹底納入囊中。

長達300年,沙俄才將西伯利亞變為囊中之物,為何中國無動於衷


眾所周知,西伯利亞儲藏著世界各國羨慕的各種資源。

這裡有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貝加爾湖,僅僅秋明州的油田遠景儲存量就達到了600億噸,西伯利亞探明的煤炭資源佔有率為俄國的70%。

長達300年,沙俄才將西伯利亞變為囊中之物,為何中國無動於衷

這裡還有很多待開發的黑鈣土和褐鈣土土地資源,並且擁有全世界上已經發現的一切礦物資源,鐵、銅、鋁、錫等的儲量尤為豐富。

俄國在西伯利亞饕餮1300萬平方土地的時候,中國卻無動無衷,緣由何在?

01

鷹頭向東

西伯利亞地區,在沙俄侵佔之前生活著幾十個民族。

西伯利亞的名稱源自蒙古語“西波爾”,意思是泥濘的地方。

13世紀,蒙古人在西伯利亞地區建立了金帳汗國。

1283年莫斯科公國正式建立,但始終臣服於它。


長達300年,沙俄才將西伯利亞變為囊中之物,為何中國無動於衷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並採用東羅馬的雙頭鷹為國家標誌。

長達300年,沙俄才將西伯利亞變為囊中之物,為何中國無動於衷

當時金帳汗國因內訌,分裂出克里米亞汗國、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和西伯利亞汗國。

蒙古人的實力銳減,俄國開始了大反攻逐漸擺脫了蒙古人的統治,成為獨立國家。

1581年,沙皇先是消滅了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

又將征討西伯利亞汗國的任務交給了斯特羅甘諾夫家族。

長達300年,沙俄才將西伯利亞變為囊中之物,為何中國無動於衷

斯特羅甘諾夫家族召集了哥薩克騎兵,為騎兵提供了大量火藥武器,消滅了數萬人的蒙古鐵騎,隨即將超過1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納入了自己的版圖。

長達300年,沙俄才將西伯利亞變為囊中之物,為何中國無動於衷


其實,俄國東擴西伯利亞,還有很深的地緣政治原因。

當時的俄國遠不如西部的國家強大。

西方,波蘭和立陶宛的聯合,實力逐漸強大起來。

北方,瑞典脫離卡爾馬聯盟獨立後,軍事實力非常強大。

南方,始終橫亙著強敵奧斯曼土耳其。

三面受圍,皆為強國,毫無擴張出路。

加之,國內的封建農奴制嚴重阻礙了俄國的發展,為了進一步獲得生存空間,沙俄只能將擴張的目光轉向西伯利亞。

越過烏拉爾山,就是物產豐富、地域廣闊的西伯利亞,那裡野生動物豐富,動物皮毛非常容易獲取。

長達300年,沙俄才將西伯利亞變為囊中之物,為何中國無動於衷

當時一張上等貂皮價值超過了一個普通俄國工人一年的工資。

佔領西伯利亞後,沙皇頒佈法律,成年人每年需繳納七個貂皮當作人口稅。

當時,毛皮稅佔據沙俄財政的三分之一。

僅僅是哥薩克騎兵的使者獻給俄國貴族的禮物就有2400張上等的珍貴貂皮,這讓俄國的野心更加膨脹,對西伯利亞更加垂涎。

02

鐵路先行

西伯利亞大部分地區是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局部地區是亞寒帶氣候,非常寒冷,凍土廣佈,很難種植糧食,且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很少有俄羅斯人前往那裡定居。

長達300年,沙俄才將西伯利亞變為囊中之物,為何中國無動於衷

俄國佔領西伯利亞地區幾百年間,這裡依然人煙稀少,到了沙俄晚期才開始對其進行開發。

19世紀80年代,俄國基本完成了工業革命,為了獲取工業資源。

1897年,西伯利亞大鐵路從東西兩端同時開始修建。

這條鐵路東起海參崴,西至莫斯科,向南到達中國境內,全程9222公里。

長達300年,沙俄才將西伯利亞變為囊中之物,為何中國無動於衷


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引起很多國家的擔憂。

其中,日本為了阻撓鐵路修建,還選在沙俄政府財政困難的時候開戰。

1904年,日俄戰爭中,沙俄慘敗。

但是迫於國際形勢和國家發展,沙俄政府多方考慮,最終決定傾舉國之力修完西伯利亞大鐵路。

1916年西伯利亞大鐵路全程竣工。

西伯利亞大鐵路地處西伯利亞地區南部,橫跨歐亞大陸,是舉世矚目的世界工程,不僅縮短了沙俄東西部之間的路程,有力地促進了東西部文化交流,還為沙俄帝國的外來人員提供了方便的交通工具,吸引了很多外來人員入住西伯利亞,為西伯利亞帶來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

隨著交通的便利,西伯利亞地區的城市都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很多城市都是沿著鐵路沿線而建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現如今的俄羅斯城市新西伯利亞市。

它是當時西伯利亞地區最大的貿易、交通運輸中心和工業中心,人口數量增長很快,沿線的西伯利亞地區的工業也開始發展起來。

長達300年,沙俄才將西伯利亞變為囊中之物,為何中國無動於衷


黃金工業和採礦業的發展讓遠遠超出很多人的預料,黃金總產量日趨上升。

採煤業、木材加工和冶金業,由於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而產生,直接拉動了俄國經濟的增長。

西伯利亞大鐵路不僅僅促進了當時西伯利亞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還在其衛國戰爭中為擊敗德國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03

移民之旅

西伯利亞地域寬廣,土地面積佔沙俄總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

為了能夠確保西伯利亞真正屬於自己,沙俄政府對於移民可謂是煞費苦心。

15世紀,沙俄政府將西伯利亞地區作為流放罪犯的首選地區。

長達300年,沙俄才將西伯利亞變為囊中之物,為何中國無動於衷

在沙俄政府一開始入侵西伯利亞的不久,就開始派人在西伯利亞地區建造城堡。

往那裡遷移軍人、農民,讓他們在那裡居住守土,還有一部分軍人要繼續向東入侵。

1590年,沙俄政府從索利維切戈達縣選了30戶農民遷往西伯利亞。

之後,喀山的農民被迫遷移到西伯利亞。

沙俄政府開始強迫一些農民遷往西伯利亞。並且承諾分給他們種子、土地、農具,減免賦稅,讓他們在此定居

長達300年,沙俄才將西伯利亞變為囊中之物,為何中國無動於衷


16世紀末,一些農民陸續逃離西伯利亞。

沙俄政府為了鼓勵農民的遷移,採用一些溫和的手段,比如發放貸款給他們。

西伯利亞地區的勞動力不足,使得當地政府對於農民的到來非常歡迎。

17世紀中葉,西伯利亞的糧食才實現了自給自足,沙俄政府才放棄了強制移民的政策。

在1986-1905年的時間裡,沙俄的農民和商人,還有士兵、流民,還有幾十萬的中國工人等都被修建鐵路吸引而來。

這段時間有數百萬人移民到西伯利亞地區,到1944年之前,西伯利亞人口更是增至962.5萬。

這一時期西伯利亞掀起了移民的大浪潮,對當時為沙俄帝國開發西伯利亞非常有利。


04

西伯利亞之變

為了進一步改變西伯利亞落後的面貌,1878年沙皇令人在託木斯克創建西伯利亞大學。

很多學者陸續從別的城市來到這裡教書,為當地培養了大量人才

1881年開始,沙俄開始對西伯利亞流放制度進行更改。

1896年,西伯利亞的第二所大學,也就是今天的託木斯克理工大學的前身誕生了。

它是當時俄國培養新型工程師的三所大學之一,在培養高技能工程師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

不僅僅建立了眾多的學校,還建立了諸多的學會、博物館、公共圖書館等。

1900年6月,沙俄政府正式廢除了西伯利亞流放制度,使得西伯利亞不再有精神枷鎖。

農奴制度和西伯利亞流放制度的廢除,讓西伯利亞的農業和畜牧業得到迅猛的發展。

1917年之前,西伯利亞糧食的產量已經達到了全俄國的17%,西伯利亞的肉製品、穀物、奶油等產品產量提升很快,開始銷往全國各地,甚至出口。

長達300年,沙俄才將西伯利亞變為囊中之物,為何中國無動於衷


除此以外,毛皮仍然在俄國出口商品中佔重要地位,到1917年,西伯利亞的毛皮交易額已經達到了全世界毛皮交易總額的40%。

05

中國束手

經過300多年對西伯利亞的開發,這裡已經徹徹底底塗抹上了斯拉夫色彩。

西伯利亞地區,這片曾經不屬於沙俄的土地,被完全納入囊中成為俄國的一部分。

對當時整個俄國,乃至今天的俄羅斯都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也為國家東部地區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那麼有有一個尖銳的問題擺在面前。

為何俄羅斯在西伯利亞擴張之時,卻無動無衷?

原因很多,我們就不一一而論了。

但是,根本的原因在於,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社會,只有農業才是立國之本。

對於農業國來說,農業才是天。

君不見,整個東亞可以耕種的土地,基本上都是中國版圖之內。

面對苦寒的西伯利亞,中國並非沒有徵服能力,而且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

國家的擴張,也需要成本的。

如果中國得到了西伯利亞,沒有農業利益的驅使,誰人去收?又如何守得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