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中學”有缺陷?真的有孩子“越玩越聰明”?

引領右腦YINLING BRAIN DEVELOPMENT

12年全腦教育經驗

為每個孩子點亮智慧之光


如何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早已成為父母帶娃過程中的頭等大事,市面上各類“玩中學”的課程和工具也是層出不窮,不少父母都在猶豫——


孩子專注力不太行,“玩中學”真的能有效果嗎?

孩子年齡太小,長大再學效果會不會更好呢?


今天,我們通過兩個家庭的帶娃經歷,分析“玩中學”的隱藏問題,感受“玩中學”的魅力何在,為何飽受國內外推崇,與家長們共同探討“玩中學”的本質。


“玩中學”有缺陷?真的有孩子“越玩越聰明”?


對於2-8歲的孩子來說,生活在動作思維和形象思維的世界裡,天生就具備超強的能力,但這些能力如果不加以訓練,將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消失。



芮悅的媽媽說,老大是個哥哥,前些年養老大時,家裡都非常忙,老大就全託在幼兒園,爺爺負責接送,奶奶幫忙做飯,夫妻倆都沒有太多時間照看。


後來她發現自己家孩子總是在玩,但別人家的孩子就報了這個班那個課,當父母的覺得耽誤了孩子太多時間。


現在老二兩歲了,妹妹活潑好動,抱著各種娃娃不撒手,自己坐在那裡玩起玩具,一玩就是老半天,看著她實在是放心不下她的學習成長。


“玩中學”有缺陷?真的有孩子“越玩越聰明”?


回想曾經也是孩子的我們,丟沙包、踢毽子、翻花繩,同樣是玩,我們並沒有主動從中“學”什麼,就只是單純的玩而已,且玩樂的輕鬆與學習的枯燥成了鮮明的對比,怎麼現在的孩子就可以“玩中學”了呢?甚至很多孩子明明報了一大堆“玩中學”的課程,但一直沒有長足進步,讓人不免對“玩中學”發出質疑。



經過大量家庭的實際調研,我們發現了“玩中學”顯而易見的缺陷:


淺嘗輒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知行難一,無法做到學以致用。


消極被動,玩的時候輕鬆但汲取知識的過程過於被動。


目標模糊,要麼目標太遠孩子夠不著,要麼目標太近無法持續進行。


以一概全,不瞭解自身孩子的特點,家長接收了新信息就讓自家孩子跟著做。


這些“玩中學”的缺陷究其根本,是孩子們的“玩中學”的重心落到了“玩”,最後只是變成了一場場遊戲罷了。


“玩中學”有缺陷?真的有孩子“越玩越聰明”?


我們都聽說過一句話:“玩就好好地玩,學就好好地學”。


這句話影響了我們整個成長時期,也割裂了學和玩的關係。對於小孩子來說,好玩才是天性。


那到底應該學多少?玩多久?

怎樣才能學得更多、玩得更好?

怎樣才能把“玩中學”的重心落在“學”?


我們首先看看“玩中學”不容忽視的優勢:


輕鬆愉快,“玩中學”營造出的輕鬆、有趣的課堂情境,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於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與親子關係;


把握光陰,讓孩子通過玩掌握軟技能,學到更多能力、技巧、知識,沒有浪費掉寶貴的成長時間。


文昂的爸爸深有體會,孩子以前重心在“玩”時,一場普通的比賽搭積木遊戲,孩子輸了有時生氣地跑走玩別的,有時還會哭喊耍賴,當父母的想要耐心引導都不知從何處入手。而現在7歲的文昂玩樂的重心已經放到了“學”,那這個家庭的技巧是什麼呢?


——在玩遊戲時運用全腦思維。


“玩中學”有缺陷?真的有孩子“越玩越聰明”?


第一步,教學有方法,確保孩子有能力參與遊戲,讓孩子的進步是伸手就能夠得著的。


第二步,情緒有引導,讓孩子學會自我調節,勝不驕敗不餒,重點是在遊戲過程中鍛鍊思維邏輯,收穫知識體驗。


“玩中學”不等於隨便玩

“玩中學”的本質就是學


“玩中學”歸根究底就是學的過程,當做家長陪玩時只有自己首先思考更多、參與更多,才有可能讓孩子學得多、玩得好。


在機靈鬼全腦智能開發的課程體系中,老師們依據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特點,寓教於樂,藉助可操作性強的組合玩教具,創造豐富多彩的主題場景,幫助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在系統化的全腦開發課程中配合多樣化腦力挑戰遊戲,喚醒大腦潛能的玩教具,對孩子的全腦開發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持續教學方案

5大智能系列,100款主題遊戲

20款互動教具,200個參考課時


特色教學模式

藉助玩教具為載體,遊戲式教學思想


針對性能力培養

個性化教學,因材施教


“玩中學”有缺陷?真的有孩子“越玩越聰明”?


“玩”“學”合一

1+1>2


以《全腦智能訓練套盒》的幼兒教具之一為例


我們【記憶達人】的玩法靈活生動,父母或者老師在陪玩時,需要進行“開放式提問”,引導孩子主動思考,而不是簡單地搬運灌輸知識。


請孩子觀察記憶題卡5-10秒,具體時間是根據孩子的個人情況。


孩子觀察結束後進行提問


1、題卡上面有小動物嗎?

2、題卡上有小兔子喜歡吃的食物嗎?

3、題卡上有小熊貓喜歡吃的食物嗎?


又或者


1、題卡上哪個小動物的食物是最少的?

——(答對後)幾個呢?

2、題卡上哪個小動物的食物是最多的?

——(答對後)幾個呢?

3、哪個小動物沒有吃到食物呢?


“玩中學”有缺陷?真的有孩子“越玩越聰明”?


“開放式提問”有別於傳統的提問方式,有些家長在陪玩過程中,會提出“題卡上有哪些食物?”之類的問題,這類問題不免讓孩子被動記憶且感到枯燥,專注力難以集中。


而“開放式提問”可以從題卡上食物的種類、顏色、數量等不同角度進行提問,更容易把控難易程度,適合不同階段孩子的成長學習。


“玩”和“學”並不是蹺蹺板的兩端,彼此矛盾、競爭,這二者更像孩子的左右腦,共同發展讓孩子才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