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鼓樓人的私家相冊裡都有一張西湖菊展照

今日,一年一度的西湖公園金秋菊展將拉開大幕,每年的菊花展都會吸引大批的市民和遊客,觀賞西湖菊展其實已成為鼓樓人深秋的一種儀式。在70後、80後的童年相冊中也總會有那麼幾張西湖菊花展的私家老照片。今天我們來說說西湖和菊花的往事。

千盆品種菊齊聚西湖

福州西湖公園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就開始舉辦金秋菊展,如今已舉辦了50多屆菊展。

今年西湖菊展的亮點之一,就是將展出1000種菊花品種。1000種菊花是什麼概念?去年福州西湖展示了500種,前年是600種,只有在2015年大展中,出現過1000種菊花。

園林專家表示,今年西湖公園展示的菊花品種,主要來自長江以北的河南開封。菊花的花期和城市的緯度、氣候有關。比如,今年的開封菊展在10月18日已經開幕,能持續一個月。而福州氣候溼熱,菊展一般選擇在11月上旬開幕,展期大約是20天。從本週開始,福州的菊花進入盛花期,而一朵菊花在沒有極端天氣影響的情況下,只有一週左右的花期。

每個鼓樓人的私家相冊裡都有一張西湖菊展照

擺放展覽的各類菊花 圖源:馬俊傑

園林花藝大師打造秋韻小品

到西湖公園看菊花,不少市民關注的是用菊花打造的園林小品,這些小品不僅色彩豐富,還能讓人感受福州的歷史文化。今年的西湖菊展,福州市園林中心首次安排了烏龍江公園技能大師工作室、陳晞文花藝大師工作室、陳熙勞模創新工作室三個大師工作室,為西湖公園打造園林小品。

烏龍江公園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西姐妹亭的佈置。據邱昭輝大師介紹,有庭院、船頭造型的園林小品,主要體現菊花、秋韻、家園等主題。陳熙勞模創新工作室負責東姐妹亭的佈置。陳熙老師將以現代花藝的手法,打造閩山閩水為主要景觀的閩都秋韻園林小品。而在西湖開化嶼的假山,今年的造型是一個以菊花為主題的大花籃,由陳晞文花藝大師工作室負責。

這兩天,三個大師工作室正在加緊設計和施工,三個大師級園林小品,將在菊展開幕時和市民見面。

在西湖公園中,看菊花品種,要到榭坪嶼的菊花園中。西湖公園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會用菊花布置花船,巡遊西湖,體現西湖秋韻,這種動態的展示,在往年是看不見的。

每個鼓樓人的私家相冊裡都有一張西湖菊展照

開化寺前噴泉,幾個綵帶造型的花架伸向水面。圖源:馬俊傑

首屆市民菊藝插花大賽

今年菊花展圍繞“菊韻人文”主題,還將舉辦首屆市民菊藝插花大賽。

本次市民菊藝插花大賽通過預賽和決賽的方式,最終產生優勝者,並由福州市園林中心頒發獲獎獎項。11月3日開始,在市園林中心會在“福州園林”微信公眾號內的“綠色銀行”以及“福州西湖公園”微信公眾號平臺上發佈這次大賽的公告信息和參賽方法。

西湖往事·從御花園到市民公園

據史載,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嚴高築子城時鑿西湖,引西北諸山之水注此,以灌溉農田,因其地在晉代城垣之西,所以叫西湖。五代時,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其子延鈞稱帝后,在湖濱闢池建水晶宮(在今水關閘附近),造亭、臺、樓、榭,在王府與西湖之間又挖設一條複道,便於攜後宮遊西湖。西湖便成了閩王朝的御花園。到了宋代,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撫使趙汝愚又在湖上建澄瀾閣,並品題“福州西湖八景”:仙橋柳色、大夢松聲、古堞斜陽、水晶初月、荷亭唱晚、西禪曉鍾、湖心春雨、澄瀾曙鶯。

每個鼓樓人的私家相冊裡都有一張西湖菊展照

西湖老照片

歷代文人墨客對西湖美景讚歎不止,多留有佳篇。宋詞人辛棄疾在福建提點刑獄任上時 (寫這首詞之後的第二年,才當上福建安撫使)就在詞中贊曰:“煙雨偏宜晴更好,約略西施未嫁。”明謝肇淛《西湖晚泛》贊:“十里柳如絲,湖光晚更奇。”

是誰將西湖闢為公園?林則徐應有貢獻:清道光初年,西湖大面積被鄉紳侵佔。1829年,林則徐因父親去世,回到福州守孝,便與本地官員一起疏浚西湖。林則徐曾主持的工程挖土9萬多方,擴大了西湖的面積,還第一次在湖邊築起石岸,這對後來西湖被闢為公園有重大意義。為方便工人湖上往來,林則徐特製“綠筠”“佇月”大小二舟,並寫下“新漲拍岸搖櫓過,雜花生樹倚窗看”記錄舊貌,“綠筠佇月”應運而生。

每個鼓樓人的私家相冊裡都有一張西湖菊展照

真正開放西湖為公園的人叫作許世英。1914年,許世英任福建巡按使(相當於福建省長),不但為福州修建了第一條馬路,而且一到福州就為市民辦了這件文化大事。許世英撥鹽務款修浚福州西湖,正式闢為西湖公園。為整治西湖,他任命林則徐的曾孫林炳章為水利局局長,兼管治湖工程。“大幹”兩百多天,挖湖清泥,重修開化寺、鏡湖亭、春聲花園等,增筑紫薇廳、海棠亭、湖心亭,西湖才得以面貌一新。他在園內把李綱的祠堂及林則徐的桂齋修葺一新並分別題聯,表達了崇敬之情。現在還能看見他留下的“擊楫”碑刻,應是西湖浚治竣工時許世英的抒懷之作。“擊楫”用的是晉時祖逖北伐,中流擊楫的典故,之後許還興致勃勃續編了《西湖志》。

菊展往事·從閩越王重陽賞菊到“人比菊花多”

再說菊事。福州的菊花栽培大約有1100年的歷史,有關賞菊的歷史可追溯到閩越王時期。據《三山志》記載,漢初閩越王無諸重陽于山登高,賞菊並飲菊花酒。據說彼時,于山頂上有一個大石酒樽,君臣分享菊花酒的陣仗不小。現在的于山景區,閩越王的舊物早已無影無蹤。前些年,于山景區改造修復時,仿製了一個大石樽放在了于山鰲頂峰上,不過,不再盛滿菊花酒了。菊花酒就是菊花加米酒,與菊花茶一樣,有清肝明目之效。

到了清朝,福州的菊花已經很多了。清末,福州人的賞菊規模可觀。福州的文史愛好者曾發現一張跑馬場(現福州市人民體育場)的以菊花為主的花展照片,拍攝的年代是1902 年,從照片可以看出,當時的菊花品種及栽培水平已到了較高水平。

民國初年,福州名氣很大的園林“半野軒”每至秋天必大開其門迎客賞菊,一時種菊與賞菊的風氣擴散。這“半野軒”也就是一代圍棋大師吳清源出生的地方。吳清源曾在自傳《中的精神》中回憶了祖父吳維貞的半野軒往事。他提到,祖父從日本帶回菊花苗,精心培育出漂亮的菊花,接著辦了一個“菊會”,開放了自家的花園,讓外人也可以自由入內賞花。半野軒毗鄰西湖,或許可以稱得上“西湖菊展”的前身。

每個鼓樓人的私家相冊裡都有一張西湖菊展照

福州人愛菊,西湖菊展只是一斑。1927年的一張老照片,記錄的就是福州街頭一位賣花老人,照片上老人挑著兩籮筐菊花。賣菊花的傳統,如今在福州街頭偶爾還能見到。

每個鼓樓人的私家相冊裡都有一張西湖菊展照

上個世紀80年代,很多孩子都會拍一張西湖菊展的照片

官方的西湖菊展最早是從1958年(另一資料是從1956年)開始的,當時只是舉辦了小範圍的菊展,很受市民歡迎,不過在1966年到1974年,西湖菊展中斷9年。西湖公園曾一度更名為“五七農場”,栽植果樹,西湖也有另一個名字“紅湖”。

直到1975 年,西湖公園才恢復菊展,工作人員到上海出差,在人民公園看了上海菊展,回到福州就開始籌備西湖菊展,那時候看菊展是收費的。

那一屆菊展的票價最初定價1毛錢,但1毛錢聽起來不太好聽,便改成了8分。據說當時晚上沒有什麼娛樂活動,而西湖公園亮著彩燈,一直到9點關門,市民來西湖除了看菊,還看彩燈。那一年的菊展,吸引了至少30萬遊客。

【責任編輯:李琳珊】

來源: 鼓樓旅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