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辿緣何在於都拜楊筠鬆為師。

曾文辿 (公元 854 一 916 年) ,字繼興,號逸真,三僚曾氏開基祖,楊救貧首座弟子。原籍江西于都葛坳小源村人,生於大唐中甲戌歲(854) ,卒於粱貞明三年丙子歲(916) ,享年 63 歲。其父曾德富,兄文遄,弟文迪,曾文辿排行第二。曾公自幼習詩書,熟研天文經書,黃庭內經諸書。隱居於都黃禪寺(位於今車溪鄉同輝村黃沙峒又名飛雲嶂,距今楊公壩約 5 公里)時,緣遇楊公筠松,羨其學問,遂拜楊公為師學習堪輿之術,得其悉心傳授,逐得堪輿大道。他跟隨楊公為廬王規劃佈局贛州城,為樂安流坑董氏先祖卜穴與佈局村落等。後將全家遷往三僚村定居時,楊救貧特為其擇址定向,並告訴曾公說:三僚雖然簡陋,因山圍住的峰巒,蘊藏著無窮的奧秘,是一個八景風水寶地。三僚的風水前有羅經吸石,後有包袱隨身,在此開基創業,可出一千涼傘(風水師)歷朝歷代。三僚沒有出過文武將相,但風水行家卻代代相傳,為雪山龍脈輸入了強勁的仙氣。

楊公亡故後,曾文辿 遵師囑,回到虔州,以風水術制煞廬王,後曾文辿離家避禍,攜子婿四方雲遊,至袁州萬載,愛其縣北西山之勝,謂其子婿曰;“死葬吾於此”卒如其言,其地至今名叫“曾仙塘”。著有《八分歌》、二卷《泥水經》、《青囊序》等書傳世,風水界至今尊其為“地仙 ”。唐廣明二年(公元 881 年)黃巢起義軍攻破長安.,楊筠松棄宮為民,隱名匿姓,懷抱堪輿寶書,步入山水,重操舊業,以行地理術周遊海內。晚間,他憶顧母親所說:“松兒,你是江西人,葉落歸根,你終究應回老家。”於是他回到江西廬陵吉水,用他精湛的風水術,揮動著趕龍神鞭,取形定穴,將如錦似畫的家鄉錦上添花,為自己的故鄉育化成了一個九曲十八彎,成就了一個隔河兩宰相,一門三進士,五里一狀元的才子佳人之地。

楊筠松離開故鄉廬陵吉水從贛江溯水進入貢水來到于都,在天然成局的于都山城裡看到縣治(灌嬰壘) 南門(九層堪堖)與貢江臨水融合。他驚喜地自語說;“中洲壩上天馬配神龜,天賜良緣,妙哉!妙哉!于都城風水極佳,吾該錦上添花!”從此楊筠松對於都產生了深厚的迷戀之感。

幾天後,楊筠松從於都轉到郊外,乘舟沿貢江白口來到今天的于都縣(位於今車溪鄉同輝村黃沙峒又名飛雲嶂,距今楊公壩約 5 公里)黃禪寺。當他在山門前窺視著此寺的來龍去脈時,就覺察到在寺裡燒香拜佛、熱鬧非凡的人群裡,有一雙眼睛在追蹤著自己,略一留意看清是一個三十左右的中年男子,身挎揹包,手持雨傘,腳穿草鞋,相貌清秀,神態飄逸的布衣之上,正目不轉睛地注視著自己。他是誰?他姓曾,名文辿,于都縣葛坳鄉曲洋小源村人。幾天前就來到黃禪寺,昨夜在黃禪寺夢見東南方向彩霞滿天,有一仙人在一團彩雲上徐徐向他飄來。這時他回想一下,昨晚的仙人莫會就是今天來到面前的不速之客呀!頓時曾文辿像久旱之時逢甘雨,渾身熱血,像通電似的,散發著無比激動的心絃。真是緣份奇遇!奇遇! 這時曾文辿內心十分驚喜,隨喜之際,直趨楊筠松面前拱手為禮道:“請問先生尊姓大名? 楊筠松連忙拱手還禮,報上姓名。曾文辿聽到久久所聞的傳奇大師就在眼前,極為驚喜的曾文辿即刻五體投地,跪在楊筠松面前,並說:“先生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堪輿絕技聞名天下,文辿願拜在門下,堪為吾師,請先生收下。”納頭便拜,楊筠松大驚,急忙雙手扶住說:“不可,不可,你我朋友相稱,怎能行此大禮,請快起來,請快起來。”曾文辿還是連連叩頭不起。楊筠松見他如此心誠,只得勉為應允。從此師徒倆人結伴,在於都城郊外九連山下週旋了一個月之久。

話說曾文辿生於唐代公元 854 年,今于都葛坳鄉曲洋小源村人,祖籍吉安,唐代初期父親曾德富從吉安遷入曲洋小源村定居的。曾文辿在認識楊筠松之前就對天文、地理預測很有研究。曾文辿雖知師父鼎鼎大名,堪輿傳奇,但未親眼目睹,還是另有所疑。於是急迫師父為他家勘察風水,就僱船帶師傅從於都逆水行舟到白口的貢水辰,再扭轉船頭旋入磨角潭,進入了寧都流來的梅江河,從於都縣城到曲洋約有八十里的河道里。楊筠松靜靜躺在船艙裡,一路觀賞著梅江兩岸風景如畫,佳地林立,格外歡快。到了曾文辿的家鄉小源村,曾文辿除了熱情款待師父,就是請師父勘察風水。一天,曾文辿有意將自己勘測好做一棟房屋,把一枚銅錢埋在已定好的穴中心尖上,再請師父給這房屋定向立穴,楊筠松憑自己的目力尋龍點穴說: “這個點就是這棟房屋的最好穴位。”這一點不左不右,不上不下,正好是曾文辿事先精心擇定埋好的銅錢上,絲毫不差。這時,曾文辿目瞪口呆,驚訝萬分,隨則又像在黃禪寺拜師那樣,五體投地地跪在師父面前,這時楊筠松明白他的心理,趕緊將他拉起,並說;“我很樂意收你這個天賦極高的徒弟。” 曾文辿經過測試楊筠松極為高超的勘測技巧後,從此再也不敢在師父面前耍半點不是了。

曾文辿緣何在於都拜楊筠松為師。
曾文辿緣何在於都拜楊筠松為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