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紀律的孩子和沒有紀律的孩子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

父母常常抱怨:

孩子做作業一定要大人看管,電腦一個人整天玩,睡覺,吃飯,上學都要督促,總之,大事小事都要大人看,否則,別指望他能自己做好。

事實上,這些孩子缺乏自控能力。

自律有多重要?

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說:“自由從何而來?信心來自信心,信心來自自律。

自律是自信,自信是自由。正是喬布斯的自律,讓蘋果開啟了智能手機的新紀元。

正如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所寫,“自律是解決生活問題的主要工具,也是消除生活痛苦的最重要方式。”

有紀律的孩子和沒有紀律的孩子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

俞敏洪還說:“沒有自我管理,生活很難變得更好。”

我們都知道,自律所體現的自我控制是一個人取得更高成就的一個重要品質,它將決定一個人未來的學習,甚至他的生活是否成功和幸福。

每個人的人生高度都與自律密切相關。

然而,對大多數孩子來說,自律是一種稀缺貨。他們常常朝三暮四,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沒有一點計劃,往往做不到一半就不做,不能完成他們開始做的事情,這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有紀律的孩子和沒有紀律的孩子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

自律讓孩子更好

對孩子來說,自律和專注同樣重要。沒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很難實現自己設定的目標。

心理學上有一個特別著名的棉花糖實驗,4歲的孩子被放在一個房間裡,告訴他們可以隨時吃棉花糖,但是如果他們等到實驗者回來,他們會得到更多的棉花糖。

有紀律的孩子和沒有紀律的孩子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

實驗一開始,一些孩子就狼吞虎嚥地吃了下去。有的堅持了一會兒,終於沒有退縮;一些孩子不停地唱歌和自言自語,以分散注意力,最後得到了更多的棉花糖。

有紀律的孩子和沒有紀律的孩子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

當孩子們在實驗後被跟蹤時,他們被發現明顯地更好,更受歡迎,收入更高,等等。

那些吃了棉花糖的孩子們的人際關係更差,更難以應對壓力,注意力更不集中……

自律的人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快樂,而沒有自律的人以他們自己的方式痛苦。

每個人都有惰性,孩子也不例外,早上想要呆在床上,看玩具想要,看零食想要吃,喜歡玩不想做作業……和他們談論自律似乎很難。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父母可以忽視孩子的自律。沒有自律性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培養。

有紀律的孩子和沒有紀律的孩子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

關於培養孩子自律的幾點建議

01

幫助你的孩子找到他或她感興趣的東西

自律是什麼?通​俗說,自控是指控制自己做某事的衝動的能力。

作為成年人,我們如何控制自己的衝動並變得自律?舉個媽媽們都知道的例子。我們都有過想買衣服的衝動,很多媽媽說她們在過去無法控制自己。

有紀律的孩子和沒有紀律的孩子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

事實上,可以說人的忍耐力是有限的,而動力是自律的關鍵。

用愛心去愛孩子,懂得存錢養孩子,動力強,自控不難做到。

興趣,會使人意識到抵制遊戲的誘惑,不幸地認識到浪費時間;興趣也會使一個人願意制定一個計劃並堅定地執行它,因為他知道它會使他越來越接近他所愛的未來。

02

幫助孩子認識和管理時間

在自律的反面,有一個詞用來形容拖延:

“星期一要交作業,我明天晚上完成。”

“在我父母催我之前,我要多玩一會兒手機。”"

“別擔心,我會再睡的,我上學不應該遲到。”

“不急…”

在成年人的眼裡,孩子往往有一種主觀拖延的現象,總是把應該完成的事情一拖再拖,似乎就是拖延。

為了培養孩子的自律性,我們需要引導孩子養成有效管理時間和有效利用時間的好習慣。

父母可以首先教他們的孩子遵循時間計劃來做事情,併為他們的孩子制定一個時間表。

有紀律的孩子和沒有紀律的孩子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

例如,當孩子在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時,讓孩子給出一個完成時間,告訴他在這個時間內完成,剩下的時間可以自由使用。

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03

幫助孩子培養紀律意識

一切設置合理的規則,是提高規則意識的重要開端。

規則是什麼?它是人們遵循的一套規則和指導方針。有國家法律和家庭規則。

沒有規則的種族會造成社會混亂,想要管教孩子,也要教他學會遵守規則。

今天的孩子可以給他們的父母想要的任何東西,如果他們對一切都很滿意,他們就會變得無法控制自己,所以他們應該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有意識地培養自律的美德。

有紀律的孩子和沒有紀律的孩子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

例如,我不允許我的孩子吃太多的甜食。零食幾乎不是成堆的家常菜,而是每週去一次超市,每次約定只買兩件東西……因此,他從小就表現出良好的紀律性。

孩子自律的源泉在於他們的父母

只有懂得自律的父母才能培養出一個真正有自我意識的孩子。在這條自律的道路上,父母首先應該樹立一個好榜樣。它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懺悔,因為自律之路需要勇氣和決心。

記得有一次,我早上打開電視看節目,兒子跑過來問:“爸爸,你早上怎麼還看電視啊!”

“哦!今天電視上有一個重要的節目。我爸爸想看。他稍後會把它關掉。”

後來,我儘量避免在我們指定的時間看電視。不要讓你的孩子去做,因為你自己做不到。

有些人問:“為了我的孩子,我要放棄我自己嗎?””

我只想回答:“為人父母不是放棄自己,而是放棄很多不好的自己。”因為父母,不是一個名字,而是一種責任。

畢竟,再好的教育也不值得“以身作則”。

有紀律的孩子和沒有紀律的孩子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

所以,每天沉迷於麻將,或是拿著手機回家打遊戲的家長,不要責怪孩子學習不努力,因為自己的生活一團糟,不能給孩子足夠的關注和榜樣的力量。

記住:沒有父母是壞的,沒有孩子是壞的。

在這條路上,彼此守望,共同成長,越來越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