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較70後快了7倍,95後的年輕人應該怎樣才能適應職場?

領英曾發佈過一篇名為《第一份工作趨勢洞察》的報告,該報告顯示:這些年間,人們從事第一份工作的時間,已經從70後的4年多,驟然降低到90後的19個月,而等到95後進入職場時,這個數值已下降到7個月。

離職較70後快了7倍,95後的年輕人應該怎樣才能適應職場?

至於90後們離職的理由,更是五花八門,其中還不乏讓人大跌眼鏡的奇葩理由:有因為食堂飯菜不好的,也有因為會議太多的,還有因為老闆太醜的,或者乾脆就是想辭職了。

Part1.擁抱變化,通過現象看本質

離職時間的驟降,折射出的是工作態度和價值取向的驟變,這給90後招來了許多的批評和指責。

但是一個普遍現象的產生,背後往往是多方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90後價值取向的劇變與時代、社會等都是密不可分的。

離職較70後快了7倍,95後的年輕人應該怎樣才能適應職場?

每一代人成長的環境都是不同的,對不同事物的看法自然也會有所不同。

比起謾罵和譴責,我們更應該透過現象去剖析本質,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這些變化

眾所周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蹟,年輕一代,尤其從90後開始,少時的生活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再加上獨生子女政策的推行,這一代人從小享受的,就是掌上明珠般的待遇。

所以相比注重紀律和犧牲的70後與80後們,年輕一代擁有很強的自我意識,他們沒有前輩們那樣的服從意識,也不會像前輩們一樣隱忍,相反他們更加註重自我的感受

而這一變化雖然會加重離職傾向的出現,但卻更有利於人們在職場中維護自己的權益。

離職較70後快了7倍,95後的年輕人應該怎樣才能適應職場?

作為社會發展過程中必經的一個階段,它的出現也不全是壞事。

但是在對工作沒有一個相對客觀的認識的情況下,這一變化就會顯得很致命,極易引發年輕人非理性、不合理地離職。

因此讓職場新人掌握職場底層規則的必要性也就越來越大。否則不管換上多少份工作,都是無法真正適應職場的,最終只能陷入不斷跳槽的死循環。

Part2.新人不得不知的3個基本規則

那麼哪些才是對於一個初入職場的新人來說不得不知的底層基礎認知?

1.要想改變世界,先適應世界

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在《送給大學生畢業生的11條格言》中提出了“要想改變世界,必須先適應世界”的觀點。

離職較70後快了7倍,95後的年輕人應該怎樣才能適應職場?

意思是如果你想要去改變這個世界,那麼你要做的不是去對抗這個世界,而是要先適應這個世界運轉的法則,並在這套法則下成長,直到你強大到有能力去改變這個世界

言下之意就是不是工作去適應你,而是你要去適應工作

企業就像是一艘由無數的零部件構成巨大航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其中的一個“零部件”。當出現零件與航母不匹配的情況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磨合零件去適應船體,或者直接更換零件,而不是為了零件去改造船隻。

工作崗位從來不會為了適應某個個體而改變,有的只是個人為勝任工作而去適應公司需求。

天下沒有完美的企業,想要一切都剛好是想象中的樣子,這事可遇不可求。

很多時候,存在即為合理。工作中一些我們看不慣或者我們認為不合理的現象,其實只是現階段的我們還無法理解而已。因為不同的位置考慮問題的角度往往會有所不同,到了特定的階段或許我們也就能理解這些安排。

所以遇到看不慣或者不適應的事,比起換工作,學會適應才是更合理的做法

2.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去年6月,小才公司裡發生了一起“集體性離職”事件。幾位新入職沒多久的市場部同事一起提交了離職申請,理由是自己想要策劃的是那些富有影響力的活動,而不是現在每天在做的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沒有誰會不享受那種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感覺,高大上的項目是人人都會想要去做,有他們那樣的想法是再正常不過

離職較70後快了7倍,95後的年輕人應該怎樣才能適應職場?

但是如果一個人不能精通基層的業務,等到他有機會從事更高級別的事務時,他又如何能駕馭得了?沒有基層工作的經驗,懂得再多的道理也只能是紙上談兵。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公司在培養管理人員時,都會要求他們先從基層做起。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任何偉大的事業,都是先從不起眼的小事做起的。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那就先把身邊的小事做好,一步一個腳印,不能總想著一步登天。

3.角色轉換

在職場中,有一個“草莓族”的說法,它指的是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內心卻像草莓一樣脆弱、經不起“擠壓”的年輕人。

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內心脆弱,接受不了否定;也不善於團隊合作,積極性較差,不願主動承擔責任,總希望被照顧和呵護。

離職較70後快了7倍,95後的年輕人應該怎樣才能適應職場?

近些年來,這種現象開始愈發普遍地出現。

而它本質上是由於年輕人無法適應角色的轉變而造成的

在參加工作之前,我們扮演的是一個被服務的索取者的角色,不用付出太多的努力也不用承擔太多的責任,父母就會幫我們打點好一切。常常是隻要我們一開口,父母就會想方設法來滿足。

而在參加工作之後,我們就成了需要付出的一方,我們必須通過付出努力去把事情做好,以此來“服務”好我們的上級和客戶。

我們此時所扮演的角色,與在此之前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是類似的。這是我們由稚嫩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是我們人生必經的一個階段

即使再不適應,我們也必須要去跨越這一道坎,完成從索取到付出的轉變

Part3.給職場新人的幾個建議

正確地認識工作是能正常開展工作的前提,但從校園走入職場,一切都會迎來一個新的開始,未來的道路上還會有許多的困難和挑戰。

就如何更好地把工作做好,這裡我們還要再給職場新人們提供5個普適性的建議:

1.空杯心態,主動學習

從正式進入到第一份工作開始,我們的身份就由原先的校園人轉變成了職場人,我們的主要任務也從學習過渡到了做事。

離職較70後快了7倍,95後的年輕人應該怎樣才能適應職場?

過去我們不管在學業上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此時在職場中我們都是一張白紙。

所以我們應當拿出新人應有的姿態,不過分拘泥於學歷,主動地、謙卑地去學習,學習那些工作中需要用到的技能,以及其他能夠提升自我的能力。

遇到困難或者不懂的地方,也要主動去請教。不能期待著別人主動來幫助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相應的工作要做,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才是本分。

2. 信守承諾

誠信雖然不直接與我們的業績掛鉤,但卻是職場中人們非常看重的品質。

經營好自己的職場口碑,能為你帶來許多隱性的收益。

所以透支信用的事情決不能做,要努力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響”的靠譜之人。

3.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的身體是長久工作的根本,身體要是出現問題,一切的努力都有可能成為泡影。

離職較70後快了7倍,95後的年輕人應該怎樣才能適應職場?

尤其是在參加工作之後,我們運動的機會少了,也更容易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因此也就特別需要我們去注重自身的身體健康,主動去養成運動的習慣還有良好的作息。

即使是熬夜加班,也應該有節制、有規律地進行。

4.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馬雲曾說人的第一份工作是最重要的,它可以不是著名的大公司,但必須要跟對人,因為它會塑造你對工作的認知和價值觀,並在今後很長的一段時間中持續地影響著你。

離職較70後快了7倍,95後的年輕人應該怎樣才能適應職場?

而這第四條建議——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意思,就是

不要去迷信權術和攀附“權貴”,踏實地把工作做好,不斷地鑽研和打磨自身的技藝,才是出人頭地的不二法門,人生沒有捷徑可走。

即便第一份工作你不幸進入了一家內部成分複雜的公司,被迫捲入各種內部鬥爭,仍舊要心懷正義,始終要相信人間正道是滄桑。

5.關於跳槽

無論你是否真的跳槽過,相信你一定曾有過跳槽的想法。

當你有了換工作的想法時,小才建議你在開始付諸行動之前先思考這3個問題:

①你是否有能力找到比目前更好的工作?

②你是否有足夠的積蓄去保證自己離職後一段時間的生活?

③你是否能在辭職之後繼續滿懷熱情地尋找並投身新工作,而不僅僅只是厭倦了工作?

離職較70後快了7倍,95後的年輕人應該怎樣才能適應職場?

如果答案多半是否定的,那麼現在的你還並不適合跳槽,你可能只是因為遇到了一些困難或者不順心的事,而產生了逃避的想法。

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堅持,在堅守中尋找問題的解決之道,或許事件在悄然間就迎來了轉機。

合理的跳槽,會讓你的職場道路越走越遠,節節高升;但是盲目地跳槽,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情況更加糟糕,不如繼續堅守,等待轉機的出現。

寫在最後:

當你的才華撐不起野心時,請先靜下心來學習;當你的實力撐不起夢想時,請先踏實地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