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群眾 是我們唯一的目的 ——平安區人民法院沙溝法庭便民服務紀實

今年以來,平安區人民法院沙溝法庭全庭幹警不斷強化服務意識,始終堅持以群眾工作統攬司法工作,積極引導法庭幹警樹牢群眾觀念,站穩群眾立場,學會和善於做群眾工作,不斷提高把握鄉情民意的能力,自覺把群眾工作融入到執法辦案之中,使司法工作更加貼近民意、符合民情、關注民願、服務民生、保障民利。他們經常奔波在大山深處、農家院落、田間地頭,通過假日法庭、巡迴審判、送法下鄉、就地辦案等形式將一個個貼心暖心、為民惠民的便民舉措延伸至百姓身旁,把一縷縷司法關愛、司法溫暖注入群眾心間。

立案,不分節假日

近日,沙溝法庭胡亞宏法官接到一個電話,“胡法官,我是沙溝鄉候家莊村便民訴訟聯絡員老徐,我們村老沈說他借出一筆錢快兩年了,對方不認賬了,想立案,你明天有空吧?”

“好的,明早九點法庭見。”儘管第二天是週六,胡亞宏法官還是習慣性的回答。

第二天,沙溝法庭受理了該案。

這是我院沙溝法庭為方便群眾訴訟而特別開設的“假日法庭”。這個僅有5名工作人員的法庭,管轄著3個回族鄉,37個行政村,2.4萬多人口,在農閒時節外出務工人員多,為解決外出務工人員的家長裡短,矛盾糾紛,沙溝法庭公佈了便民訴訟聯繫電話,儘量利用節假日解決婚姻家庭、鄰里矛盾、勞務報酬等糾紛。立案,則不分節假日。

“不僅是我,還有桑昂村的林老漢,無論原告還是被告,我們都感謝法庭。”老沈說,“十里八村的很多群眾都是‘假日法庭’的受益者。”

“及時化解農民群眾的矛盾糾紛,是我們的心願,我們在法庭工作,哪能分得清節假日,哪能顧得上節假日。”雖然辛苦,但“假日法庭”能獲得群眾的認可,就是我們最大的欣慰,胡亞宏自豪的說。

送達,不分風霜雨雪

“我的地咋辦?我的損失咋辦?我還沒告他呢,還想告我?”近日,古城鄉木場村的曹某因同村村民李某放水澆地,不慎淹了曹某種植的洋芋地,雙方發生口角後曹某一時衝動將李某打傷,成了被告的他覺得委屈,便與法庭幹警玩起了“躲貓貓”。法庭幹警多次找他送達相關法律文書,均無果。

“我本來對當被告挺抗拒的,但真沒想到法官在下著漂泊大雨的夜晚還能把傳票送來。”面對法官的風雨無阻和耐心勸導,他信任理解了法官,同意按時到庭參加訴訟。

近日,來自互助縣、湟中縣等地的4位農民工來到該院沙溝法庭,要求起訴工程包工頭石某某給付拖欠他們的勞動報酬。沙溝法庭的辦案法官熱情接待了他們,並詳細聽取了他們的傾訴。

原來,2018年6月李某某等4位農民工經人介紹到平安區古城鄉古城村個體老闆王某某承包的一建築工地務工。從事該工地一棟樓的水暖安裝。同年9月底,李某某等人按期完成了安裝工作。但工程完工後,王某某除支付給李某某等人部分勞務工資外,剩餘18000.00元勞務工資未給付李某某等人。經李某某等4位農民工多次索要,王某某給他們出具了欠條。之後,王某某便不知去向。近兩年來,4名農民工為討回勞務工資,多次奔波平安區尋找王某某,但始終無果。無奈之下,4位農民工將王某某訴至該院沙溝法庭。

在瞭解到他們所面臨的處境後,為儘快幫助農民工要回自己的血汗錢,辦案法官想盡一切辦法,通過各種途徑,費盡周折於2020年4月12日聯繫到了王某某。並在寒氣逼人的當日,給王某某送達了相關法律文書。第二天,辦案法官便召集雙方當事人來到了沙溝法庭,及時進行了庭前調解。調解中,適時以案釋法,對王某某做了耐心、細緻的說服工作,促使雙方當事人達成了調解協議。王某某當庭支付了拖欠4位農民工的勞務工資18000.00元。

當李某某等人當庭拿到王某某給付的18000.00元工資時,緊緊握著辦案法官的手激動的說“感謝你們幫了我們的忙,為我們討回了用辛苦錢!”。

審理,不分庭內庭外

坐在農家院落,掛起國徽,找來幾張桌子和凳子,一個簡易審判庭很快就在農家小院搭好了。隨即法官胡亞宏、法官助理趙豫晶、書記員李繼福和原告朱某某及老伴、被告老兩口的兒子朱某紛紛就座,各坐一席。伴隨著一聲清脆的法槌聲,庭審就這樣開始了。這就是沙溝法庭法官胡亞宏的辦案現場。

沙溝鄉仲家村的朱某某已年逾80歲了,患病多年,老伴亦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生活困難,兩位老人就瞻養費問題要起訴兒子朱某,由於行動不便,又不會寫訴訟文書,一直犯愁怎麼打這場官司。

在轄區司法所的幫助下,朱某某夫婦的案件起訴到沙溝法庭,胡法官得知朱某某夫婦的情況後,二話沒說,讓法警背上國徽,拿上法槌,帶上書記員就來到了朱某某家,就地進行了開庭。

“主動上門辦案對一些身患殘疾、行動不便的當事人來說,不僅既省時又省力,還讓他們舒了心,順了氣。”經常走進農家院落、田間地頭的胡亞宏法官認為這種“接地氣”的巡迴辦案方式有利於化解農村老百姓家長裡短的矛盾糾紛。“在炕頭辦案能拉近與百姓的距離,有時候,嘮嘮家常,事情就能解決了。這小小的便民舉措不僅有法官的良苦用心,更有百姓的期待。”胡亞宏認真地說。

調解,不分訴前訴後

“胡法官,我已把醫藥費轉到了對方的賬戶上了。”5月8日,胡亞宏法官收到馬某的微信後高興地說,“又一起案件訴前調解成功了!”

近日,平安區沙溝鄉沙溝村兩名小學生在放學的路上玩耍時,小馬誤傷了小韓的眼睛,雙方的家人因為支付醫藥費的問題鬧到法庭。法官瞭解情況後,得知小馬的父母都在外地務工,便用微信與小馬的父母進行了多次溝通。

微信在異地間傳遞,信任也在百姓心中發芽。經過幾番溝通,辦案人員與群眾的距離拉近了,雙方最終達成和解協議。

“法官用微信和我對話,就像家裡人聊天一樣,很親切。”小馬父母通過微信表達了對法官的感謝之情。

“堅守初心,勇擔使命。無論是‘假日法庭’、‘巡迴辦案’、‘就地開庭’,還是進村入戶辦案,電話、微信溝通,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方便轄區群眾。”

黨組書記、院長白守超一語道出沙溝法庭便民服務的工作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