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開鑿的人工河——兆河,如今成了巢湖洪水入江的第二通道

2020年7月27日下午13時50分,隨著兆河閘的7孔閘門緩緩升起,見證了兆河閘建成以來首次給巢湖分洪,巢湖水從這裡反向流經兆河,最後由鳳凰頸排灌站抽排入江。

曹操開鑿的人工河——兆河,如今成了巢湖洪水入江的第二通道

曹操開鑿的人工河——兆河,如今成了巢湖洪水入江的第二通道

兆河,位於安徽省廬江縣東境,距廬江縣城15公里,又名皂河,屬人工河道。從黃陂湖口,向東北分西河水為塘串河,穿過白湖農場,至姥山頸,北流至夏公咀,於馬尾河口注入巢湖。河流全長34公里,流域面積1138平方公里,大部為丘陵地區。清光緒年間《巢湖志》記載:皂河在巢縣馬尾河內,相通可十數里,為曹操所開,水入巢湖。

曹操開鑿的人工河——兆河,如今成了巢湖洪水入江的第二通道

兆河是連接巢湖和黃陂湖的一條人工河道。是歷史上不同的時期開挖的人工河連接而成。兆河上段為塘串河,是明神宗萬曆十九年(1591年)圍墾楊柳圩時開挖,長6.7公里。

兆河下段原名“操河”,因三國時曹操開挖而得名。從赤壁之戰後的建安十四年(209年)開始,曹操為征服江東,四次領兵南下攻吳。

當時,孫權北圍合肥,曹操南圖江東,都須通過濡須水運送糧秣。據《通鑑紀事本末—孫氏據江東》記載:建安十七年(212年)9月,孫權在大將呂蒙的建議下,在濡須水(裕溪河)畔建築了大型要塞群—濡須塢要塞群。其在濡須山上築東關城(即含山縣東關),在七寶山上建西關城,兩關對峙,中築濡須塢(又稱偃月城),以加強濡須水通道的防禦。


曹操開鑿的人工河——兆河,如今成了巢湖洪水入江的第二通道

曹操屢次進逼濡須塢而不能突破,又不習慣江邊的泥濘路,於是曹操長嘆:“此無為之地也!遂成無為市命名之源!孫權則給曹操寫信戲謔道:“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諸葛亮則在《後出師表》中寫道:“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操為能,猶有此失,況臣駑下,何能必勝?”雖有給自己找藉口的意思,但也真實說明了濡須塢的堅固難下!

當曹操吞兵巢湖之畔時,曾掘開沐家集山,開人工河,引巢湖之水入白湖,試圖繞開濡須塢,直接進入長江。但最後因土質堅硬,且有鵝卵石夾層,未獲成功。曹操所開的人工河,後人命名為“操河”。


曹操開鑿的人工河——兆河,如今成了巢湖洪水入江的第二通道

白湖,居巢湖之南,位於巢湖與黃陂湖之間,圍墾前原有面積200多平方公里,是廬江境內一個地殼沉降形成的大型天然湖泊。白湖納西、北、東三方來水,由西河注入長江。雖然白湖北面與巢湖直線距離僅僅10多公里,但之間全是山崗丘陵,以前並不相通。


曹操開鑿的人工河——兆河,如今成了巢湖洪水入江的第二通道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新四軍7師湖東獨立團曾組織數萬民兵,將操河故道挖成十幾米寬的水溝,以阻隔盛橋據點日軍(日軍據點在盛橋鎮西一公里的夏礫山)向東進犯我嚴橋地區,這次開挖雖然未能打通兩湖,但客觀上形成了兆河雛形。

1952年12月到次年3月,為興修水利,再次開挖兆河14.5公里,當時底寬10米,1956年再次拓寬到底寬45米。白湖圍墾後於1957年冬至第二年年6月,在湖中開中心溝築東大圩圩堤,溝長11公里,1959年11月至翌年3月又筑西大圩堤圩。1958年後再將塘串河拓寬至30米。此後塘串河、兆河聯成一線,1972年進行水利規劃時,才統一命名為兆河。


曹操開鑿的人工河——兆河,如今成了巢湖洪水入江的第二通道

為防止長江水倒灌進入巢湖,1956年12月在巢縣沐集開始興建兆河閘,1957年8月竣工,最大洩量260立方米每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