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脸谱文化,不只有“蓝脸的窦尔敦”,还有“紫色的天王”

中国的脸谱文化,不只有“蓝脸的窦尔敦”,还有“紫色的天王”

脸谱就是在戏曲演出时在戏曲演员脸上进行的绘画,是直接拿着油彩在脸上绘画的,不同的角色化的妆是不一样的,他们会根据所演角色的性格的不同在脸上勾画不同的妆容。

戏曲有生旦净末丑,因为性格不同,生旦所需要的妆容就比较简单,脸上的油彩就比较少,这就叫做素面,净角、丑角所需要的油彩就比较多,二者相比净角所需要的油彩更多,也因此净角也被称为花脸,丑角因为需要在鼻梁处抹白粉,所以叫做小花脸。

中国的脸谱文化,不只有“蓝脸的窦尔敦”,还有“紫色的天王”

说唱脸谱这首歌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就有体现,它的歌词是那一天爷爷领我去把京戏,看见那舞台上面好多大花脸,红白黄绿蓝咧嘴又瞪眼,一边唱一边喊 哇呀呀呀,好像炸雷 叽叽喳喳震响在耳边;这是前面部分,说的是当时作者跟着爷爷去看京剧,看到戏曲演员在戏台上咿咿呀呀的唱着,当时的作者不甚了解戏曲的演唱方式,只是看着新奇。

蓝脸的窦尔敦 盗御马,红脸的关公 战长沙,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 叫喳喳……

这段歌词是在说不同的角色分配了不同的脸谱,不同性格的人是什么样的脸谱。说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可唱的说的全是方言怎么听也不懂,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咙个哩个三大件,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跟上潮流,吸引当代小青年。这是当时作者的感受,与看法。

紫色的天王 托宝塔,绿色的魔鬼 斗夜叉,金色的猴王 银色的妖怪,灰色的精灵 笑哈哈……这是神仙,魔鬼,精怪不同的角色用什么颜色的脸谱。我爷爷生气说我纯粹这是瞎捣乱,多美的精彩艺术中华瑰宝,就连外国人也拍手叫好,一个劲的来称赞,生旦净末唱念做打手眼身法功夫真是不简单,你不懂戏曲 胡说八道,气的爷爷胡子直往脸上翻。

中国的脸谱文化,不只有“蓝脸的窦尔敦”,还有“紫色的天王”

老爷爷你别生气,允许我申辩,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艺术与时代不能离太远,要创新要发展,哇呀呀呀,让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爱看,民族遗产一代一代往下传,一幅幅鲜明的 鸳鸯瓦,一群群生动的 活菩萨,一笔笔勾描 一点点夸大,一张张脸谱 美佳佳,哈哈哈。这个说唱脸谱从作者旁观的角度对脸谱进行了正面描写,体现出了脸谱的特点。

中国的脸谱文化,不只有“蓝脸的窦尔敦”,还有“紫色的天王”

因为脸谱性格不同所需要的颜色不同,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不同颜色的脸谱都代表着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性格的:

红色脸谱代表的正面意义忠义,耿直有血性,负面意义,假好人,代表人物关羽;

黑色脸谱有两种意思一种是代表正义,严肃,代表人物,包拯;另一种意思是孔武有力,比较勇猛,代表人物是张飞,李逵,焦赞;

白色脸谱是奸诈的意思,代表人物曹操,严嵩;

黄色脸谱意思是暴脾气,代表人物典韦;

蓝色脸谱意思是性格刚直,代表人物马武,窦尔敦;

紫色脸谱正面意思是稳重,代表人物徐延昭,负面意思是这个人长得丑;

金色脸谱意思是威武庄严,代表人物就是一些神仙,就像如来佛祖;

银色脸谱多用于精怪妖怪和神仙,应用在妖怪上是奸诈的意思,应用在神仙上就是威严的意思;

绿色脸谱,勇猛、莽撞、冲动。

中国的脸谱文化,不只有“蓝脸的窦尔敦”,还有“紫色的天王”

脸谱在我国已经有了很长久的历史了,想要制作脸谱,就得先找到胶泥,胶泥必须是好的,将胶泥浸泡,揉搓,然后做好脸谱的模具,把泥放在准备好的模具上,刻出胚,将胶泥胚胎放在阴凉处风干,胚胎放凉后打磨抛光,然后由专人在胚上上色,脸谱最讲究着色,这需要专门的人制作,然后再进行一系列的创作,这样一张脸谱就制作好了,这就是泥塑脸谱的制作方法,还有一种就是直接在人脸上作画。

中国的脸谱文化,不只有“蓝脸的窦尔敦”,还有“紫色的天王”

据说脸谱的来源好几种,一种是来源于歌颂高长恭的歌舞戏,因为高长恭的相貌雌雄莫辩,没有威严,所以高长恭在打仗的时候会带着酷似恶鬼的面具,当时纪念高长恭人们排练歌舞戏时也在脸上带上面具。

第二种是脸谱来源于部落图腾,传说在当时的部落社会要举行祭祀的时候,大巫师就要戴上面具来举行仪式。这两种说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脸谱一开始都是来源于面具的,一开始脸谱确实是面具之类可以直接戴在脸上的,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脸谱逐渐直接画在脸上。

中国的脸谱文化,不只有“蓝脸的窦尔敦”,还有“紫色的天王”

脸谱是戏剧表演最直观的体现,脸谱能直接让人分辨出这个角色是好还是坏,不管是内外行人都可以一眼分辨出来。因为舞台脸谱的着彩比较多,给人一种美与丑的矛盾,但美与丑又有一种奇异的融合。

舞台脸谱绘画也是有手法的,脸谱的绘画方法一般有四种,分别是揉、勾、抹、破四种,揉是一种古老的形式,这种手法绘画的比较庄重,勾的色彩比较艳丽,图案也很丰富,抹的色彩比较浅,经常是用粉代替,破很明显就是两边脸化的妆是不一样的,这种手法一般经常用在丑陋角色上。

脸谱的图案一般有额头图、眉形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嘴下图这几个部位,但因为戏曲演员的脸型不同妆感也不太相同,这些小细节不影响整体妆容。

中国的脸谱文化,不只有“蓝脸的窦尔敦”,还有“紫色的天王”

脸谱能流传到今天靠的是一代代戏曲家的心血,脸谱也经历过一段低落期,但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些传统文化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很多爱好人士致力于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到现在脸谱也得到了传承,有爱好戏曲的人继承了脸谱的绘画创作,有一些脸谱做成了商标,增加了大众的认同感,一些与脸谱有关的工艺品也出现在大众的眼里。

现在脸谱已经不仅仅在国内流传了,国际上都有着脸谱的影子,脸谱已经作为我国特色传统文化走出国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