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森林城市實現項目自身可持續發展的產城融合新模式

要求中國企業在海外經營時, 關注當地社區和環境風險、創造經 濟社會環境綜合價值,是符合當下 的時代背景的。2015年9月,聯合國2030年可 持發展議程獲得通過,議程為人類 未來15年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 17項 目標,旨在以綜合方式解決經濟、社 會、環蚯個維度的蛔可題。議程強調,私人商業活動、投資 和創新“是提高生產力、包容性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的主要動力……呼 籲所有企業利用它們的創造力和創 新能力來應對可持續發展的挑戰”。中國政府承諾並積極推動2030 議程的施行。更為關鍵的是,中國提出的“一 帶一路”倡議本身與聯合國2030議 程的目標是一致的。2019年6月,中國 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致同意將 共建“一帶一路”同落實2030議程 有效對接。

中國要求企業強化基礎設施綠 色低碳化建設和運營管理,在建設 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的影響。不僅如此,中國還鼓勵企業參 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投 資。促進企業按屬地化原則進行經 營管理,積極幫助當地發展經濟、增 加就業、改善民生,主動承擔社會責 任,嚴格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 境,廣泛開展各類公益慈善活動。典型的例子就是森林城市,碧 桂園探索出了一條可以避免加重政 府的債務負擔,實現項目自身可持 續發展的產城融合新模式。通過建設一流的各類配套設 施,如人才公寓、醫院、學校、商業中 心等,森林城市的產業新城成為了 人才宜居之所,也間接激發了整個 產業新城的商業活力,吸引更多的 優質企業入駐。隨著森林城市產業 園區的逐漸成熟,產業發展服務將 取代城市配套部分,成為森林城市 主要的收入來源,從而實現真正意 義上的良性循環。森林城市產城融合模式的創新 之處在於,項目依靠不斷完善自身 的造血功能,覆蓋項目的前期投入。這種全部依靠自有資金投入, 不增加當地政府債務負擔的新模 式,實現了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的 全面提升。由此可見,以“一帶一路”為動 力的新階段,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 程中,正處在全球可持續事業發展 的新時期。“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是落實 “一帶一路”倡議的市場主體,提升 可持續發展能力,將成為中國企業 進一步提升國際化水平、參與國際 競爭的必然要求。

融進社區 提升企業社會責任感

挑戰雖然巨大,但也無需妄自菲薄。例如,森林城市已經為馬來西 亞柔佛州經濟及社會發展帶來了巨 大的促進效應。截止到2019年1月,森林城市 為當地政府貢獻超過2億馬幣的稅 收,併為當地160家公司帶來16億 馬幣的合作機會。到目前為止,森 林城市的員工本地化率超過80%。項巨共為上下游建築業提供了近萬 個就業機會,為州政府帶來超過 5000萬馬幣的個人所得稅。如果說這些只是中國企業追求 自身經濟收益時,必然造成的結 果。那麼,推動東道國產業升級、執 行高於當地標準的環保要求、開展 社會公益等,則成為一些有遠見的 中國企業的主動擔當。如何在海外經營中提升較為長 遠的、可持續的發展能力?碧桂園的經驗是:積極保護環 境,承擔社會責任,融入當地,獲得 社區信任和尊重。森林城市為馬來西亞柔佛州帶 來了大量的國際遊客及投資者。在 教育產業方面,作為美國嘉德聖瑪 麗學校海外唯一一所分校的嘉德聖 瑪麗森林城市國際學校已正式幵 學;醫美中心入駐實現醫療產業升 級,商業街更有超55家商家開業,全 年吸引近23萬人次到訪參觀。人流為當地帶來了大量的消 費,極大促進了當地的旅遊業、酒店 業、零售業、餐飲業的發展。鑑於森帥市負責任的經窗口給 當地帶來的巨大的就業機會,2019年 2月,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為森林城 市頒發獎章和證書,表彰森林城市在 企業社會責任上所做的貢獻。2019 年3月,森林城市獲得東南亞聯盟地產 的監可雖然短期看,這些做法對企業 增益不大,然而碧桂園認為,這些是 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對於當 地政府以及企業而言,後續良好的 互動和的發展,益處更為長遠。“一帶一路”倡議旨在“打造政 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 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 體”,促進區域“共同發展”,實現區 域“共同繁榮”。類似碧桂園這些先 行者,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做出了 積極有益的探索。但是也必須看到,經過揚帆出 海的初始階段,進入國際化幵拓的 中後期,中國企業面臨的挑戰更加 艱鉅。“走出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企業必須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持 續開展社會責任實踐。畢竟,在最新公佈的世界500 強企業中,儘管中國企業的銷售收 益在整體迅速提升,但是盈利能力 並沒有達到世界500強的平均水 平。要逐浪海外,成長為受人尊敬 的跨國企業,那麼“責任加身”、提升 可持續發展能力便是必由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