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現金為王穩中求進

強大的現金儲備和穩健的財務使得碧桂園更加從容面對行業短期的波動。

  雖然有新冠疫情的衝擊,2020年上半年碧桂園(2007.HK)還是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在繼續鞏固龍頭排名的同時,遙遙領先的現金儲備讓公司進退自如,持續優化的財務不斷提升公司的競爭力。

  一季度新冠疫情對社會經濟造成了短暫的衝擊,房企的銷售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即便如此,碧桂園仍然以超3700億元的簽約銷售佔據行業榜首。

  2020年上半年碧桂園的財務指標繼續優化。在不斷加強自身造血能力的影響下,除了無可比擬的現金儲備優勢,公司負債端也改善明顯。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紅利推動下,碧桂園有望持續受益。

蟬聯銷冠

  8月25日,碧桂園發佈2020年上半年業績報告,1-6月公司實現營收1849.57億元,實現淨利潤約219.3億元。公司股東應占核心淨利潤約146.1億元。在比營收更重要的是簽約銷售和土地儲備上,碧桂園繼續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碧桂園共實現歸屬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金額約2669.5億元,歸屬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面積約3185萬平方米。而根據公司已經發布的7月份銷售數據,碧桂園7月份權益銷售額達到542.8億元,同比增長27.52%。

  根據克而瑞數據,2020年上半年碧桂園全口徑銷售額為3723.1億元。1-7月銷售額達到4483.1億元,與第二名的差距較上半年一下子又增加了逾百億元,榜首地位繼續鞏固。

  年初在新冠疫情衝擊下,房企的銷售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碧桂園也不例外。公司1-2月的銷售受到疫情影響而下降,但從3月份開始連續同比增長,7月份權益銷售更是取得了近30%的增長。

  得益於合同銷售的持續增長,碧桂園的利潤蓄水池-已售未結資源豐厚。根據公司管理層業績發佈會透露的信息,截至報告期末,碧桂園賬面擁有不含增值稅的已售未結轉收入達7808億元,遠超同行。公司業績鎖定明顯,這也是碧桂園穩定增長的保證。

  除了“量”的領先,公司銷售的“質”也同樣優異。從回款率上看,2020年上半年,碧桂園權益物業銷售現金回籠約2509.3億元,權益回款率達到94%。這也是碧桂園連續5年回款高於90%,在公佈回款率的上市房企中能到達這一水平的少之又少絕無僅有。

  對於資金密集型的房地產開發商而言,銷售回款率有多重要已經無需多言了。正是憑藉著強大的自我造血能力,碧桂園的賬面現金遙遙領先同行,公司的有息負債進一步下降,財務槓桿的下降使得公司穩健的財務愈發進退自如。

財務穩健現金為王

  截至2020年6月30日,碧桂園可動用現金餘額高達2055.2億元,即使是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碧桂園也擁有高達1887.79億元,在已公佈半年報的房企中高居第一。

  碧桂園優異的現金儲備並非一蹴而就,這是公司持續內生增長的結果。時間回溯至2015年,彼時碧桂園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尚不足400億元,不及公司如今的零頭,而且在港上市的內房股中公司這一規模排名也遠在三甲之外,此時碧桂園的現金儲備相對薄弱。

  情況從2016年開始改變。2016年和2017年碧桂園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為846.47億元和1370.84億元,公司的現金儲備快速突破千億規模,並且連續兩年躋身三甲,與行業榜首的差距大幅度縮小,並最終在2018年實現反超。

  2018年和2019年碧桂園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為2283.43億元和2489.85億元。公司的現金儲備以大幅領先的姿態穩居在港上市內房股的第一名,除了碧桂園之外,沒有一家房企的現金儲備能達到2000億元以上的規模。

  實際上,不只是內房股,A股和港股所有上市的房企中,沒有一家房企的現金儲備規模能與碧桂園相提並論。

  2016年碧桂園權益合同銷售為2348億元,2019年增長至5522億元。也正是從2016年開始,碧桂園的銷售回款超過90%,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已經連續5年實現超過90%的回款率了。正是憑藉著超強的銷售回款,碧桂園的現金儲備才能夠一路攀升躍居行業首位。

  豐厚的現金儲備對公司大有裨益。雖然碧桂園的有息負債也有所增長,2019年為3705.12億元。這是由於房企銷售預售的原因導致費用前置,隨著簽約規模的增長,房企的有息負債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但在充足的現金儲備面前,碧桂園的淨借貸並沒有明顯的上漲,有息負債規模甚至開始下降。

  2017-2019年碧桂園的淨借貸額分別為663.62億元、859.32億元和1012.55億元,漲幅僅有50%出頭。在盈利突飛猛進而淨負債保持平穩增長的情況下,碧桂園的淨負債率始終堅守在低位。

  實際上碧桂園已連續多年保持了淨借貸比率低於70%。這在國內地產企業中並不多見,自2014年以來公司的淨負債率更是從未超過60%,這在上市房企尤其是民營上市房企中更是寥寥無幾。

  而且,在公司持續90%以上的銷售回款助推下,碧桂園的有息負債規模已經開始下降。

  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碧桂園的有息負債總額下降至3420.4億元,相較2019年末下降了7.5%。與此同時,公司期末融資成本為5.85%,相比2019年末下降了49個基點。負債及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而且這一切是建立在公司銷售繼續增長的前提下。

  保持穩健的財務並非經營目標而是經營的結果,穩健的財務更不是公司發展上的抱殘守缺。實際上,碧桂園是不斷提升自身經營業績從而推動了現金儲備的水漲船高。

  也就是說,碧桂園不是為了儲備充足的現金而儲備現金。這積極的結果源於在公司銷售規模擴大的同時,回款率能始終保持在高位的結果,同時公司的存貨週轉也並沒有隨著規模的擴大而降速,公司提升的是經營槓桿而非財務槓桿,從而使公司穩健的財務不斷優化。

  除了持續增長的銷售之外,碧桂園拿地同樣積極。從購地上看,碧桂園也沒有為了增加現金儲備而放棄擴張。2019年末公司土地儲備2.59億平方米,第三方統計顯示2020上半年碧桂園新增土儲貨值1857.8億元,居行業首位。

  憑藉著自身強大的造血能力,碧桂園儲備的現金規模遠超同行,手有餘糧心中不慌。尤其是在遇到突然困難時,強大的現金儲備使得公司更具迴旋空間。

  2020年一季度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社會各方面帶來的嚴重衝擊,地產行業的銷售也明顯縮水。在不可抗力的影響下,部分規模房企出現經營困難甚至債務違約。而碧桂園2019年末手中近2500億元現金儲備無疑是公司面對疫情時最大的底氣之一。

  除了疫情的影響,日前地產融資“三道紅線”再次攪動行業。對於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和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的房企設置了不同的融資限制。

  無論何種原因,控制房企負債、降低金融風險是監管層的初衷,而這正與碧桂園目前不斷提升的穩健財務不謀而合。在手握大量現金的前提下,碧桂園更可以從容應對市場和監管的變化。

  碧桂園是城鎮化的受益者,而且中國的城鎮化遠未結束,在未來的可預見時間內,碧桂園仍將聚焦城鎮化,尤其是新型城鎮化的建設。

持續加註城鎮化

  2020年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並把新型城鎮化建設納入投資重點的“兩新一重”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

  2019年發改委也曾就新型城鎮化下文,指出要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目標取得決定性進展,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中國城鎮化率突破60%達到60.6%。但是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4.38%,還不足一半,落後城鎮化率約15個百分點。即人口“城市化”尚不足一半,因此,城市擴張的進程不會停止。

  國金證券(600109,股吧)表示,城市化需求是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目前仍有約2億居民生活在城市,但在其所在城市中並沒有居住上功能完備的住房。

  我國的城鎮化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70%的城鎮化。因此,城鎮化率仍有不小的空間。而且與發達國家80%左右的城鎮化率更是存在較大差距。城鎮化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有近1400萬人從農村轉入城鎮,不僅增加城市公共服務設施投入,也會釋放巨大的衣食住行等消費需求。

  因此,由城鎮化所帶來的置業及其他需求仍然長期存在,即便經濟增長放緩也不會對人口從農村大規模遷入城市的趨勢造成逆轉。在此基本面之下,配合政策支持,深入挖掘城鎮化所帶來的紅利,仍是房企發展的主要源動力。

  在2020半年報中,碧桂園也表示,中國房地產及其相關行業的市場依然廣闊,城鎮化還在持續。“全國有很多地方還等著我們去,只有做好自己,繼續提升競爭力,碧桂園的路才能越走越廣闊,越走越穩健。”

  中國證監會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刊物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證券市場週刊。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