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兒子大學畢業,現在工作掙錢了,兒子是讓俺去享清福的”

“俺兒子大學畢業,現在工作掙錢了,兒子是讓俺去享清福的”

文/藍色日記

01

每個家庭養育一個孩子都不容易,特別是在八九十年代的農村。那時如果誰家出個大學生,那都是臉上有光引以為傲的事情。

很多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大部分也都抱有一分感恩的心,在完成學業事業有成的時候盡最大的能力回報父母。

回報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是如果這種“孝順”只有盲目的順從,不顧除了父母之外其他人的感受,什麼都是以父母為中心,不管父母說的是對的還是錯的,一切都以父母的感受為前提,不分青紅皂白,那我只能說你這個大學生讀的書是白讀了。

如果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連最基本的是非都分不清楚的話,那大學可不就是白上了,書白讀了?

最近有一個女性朋友向我傾述,自從她和丈夫買了房,婆婆搬進來之後,她就無時無刻地在痛苦中煎熬。

婆婆是農村婦女,一生沒有上過學,大字不識。

就是這樣的一個女人靠一己之力把兒子培養成了省城重點大學的大學生,這是婆婆一輩子引以為傲的事情。當然她對於婆婆也是很尊崇,認為婆婆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女人。

當時,她和丈夫買房的時候,丈夫就說給他的母親留一個房間,說他的母親特別不容易,為了他上學,受了不少苦,如今他已成家立業,也該是讓母親享享清福了。

“俺兒子大學畢業,現在工作掙錢了,兒子是讓俺去享清福的”

02

記得那天,她和丈夫去老家接婆婆的時候,婆婆穿的光鮮體面,看到來人就說:“俺兒子大學畢業,現在工作掙錢了,兒子是讓俺去享清福的。

村中的每一個人見了無一不是羨慕的表情,婆婆更是把頭抬得高高的,說:“這人要想有出息,那還必須是上學讀書。”

婆婆自從和他們生活在一起後,她發現丈夫好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每天下班後圍著婆婆轉,對她也是沒有像從前那般關心。

以前她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丈夫會幫她端洗腳水。自從婆婆來了,丈夫再也沒有幫過一次,甚至在她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還強行讓她洗衣做飯。

她也是重點大學畢業,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可是每當說起她時,婆婆說:“女人其實沒必要那麼高學歷,家裡有男人呢,女人在家做個賢妻良母就行,把家打理的順順當當,沒有必要像男人那般在外邊闖蕩。”

每當她聽到婆婆這樣的言論,她心中都會嚴重的不舒服。因為,她的老公也在旁附和著,說在古代女人無才便是德,家裡才是女人的天下。

人與人相處,哪有沒有摩擦的,特別像她和婆婆的生活的環境和思想有著嚴重的差異,生活中可謂是碰撞不斷。

婆婆經常在她和丈夫的生活中指指點點,經常說在她的那個年代,一個女人要做什麼和什麼,現在的年輕女人都太享福了,受不得一點委屈。

她說,婆婆的話她本沒有放在心上,讓她寒心的是丈夫的態度。

“俺兒子大學畢業,現在工作掙錢了,兒子是讓俺去享清福的”

03

自從婆婆來了以後,丈夫會不顧她的感受,說一些有的沒的。當她和婆婆之間有分歧的時候,丈夫總是站在婆婆那邊,一起數落她。

丈夫對婆婆就是盲目的順從,婆婆說什麼就是什麼,從不質疑婆婆說的對還是錯,總之一切以婆婆為中心。當她提出質疑的時候,丈夫說:“媽來是享清福的,一切以她高興為主。

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短時間的忍耐可以維持表面上的和平,時間久了,終歸是忍不下去了,更何況,婆婆來是要一直和他們生活下去的。

她說,要忍到婆婆百年以後,她是做不到。她一定要和丈夫制定一些規則。

首先,婆婆不能過於插手她和丈夫之間的事。就這一點,婆婆就發了好大一通脾氣,說她不待見婆婆,以至於讓婆婆哭著喊著要回老家。

丈夫看婆婆哭得傷心,對她自結婚以來第一次指著她的鼻子罵,恨不得要打在她的身上。

和婆婆共同生活了一年,她和丈夫的感情就出現了不可修復的裂痕,最終走向了離婚。

“俺兒子大學畢業,現在工作掙錢了,兒子是讓俺去享清福的”

04

房子是她和丈夫婚後共同出資買的,離婚也代表著財產分割。房子她沒有要,只要了當時買房時屬於她的那二十萬。

離婚後,丈夫要一人承擔著房貸,再加上生活中的花銷,還有要給她的二十萬,生活一下子拮据了很多,生活的壓力讓他脾氣越來越暴躁。他母親也體會到了,在她心中優秀無比的兒子在離了兒媳後一人承擔生活的重任,也不是那麼的光鮮亮麗。

可是,後悔也已經晚了。

在這裡奉勸那些跟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為了安享晚年,就不要過多的插手子女之間的生活。

年輕人有年輕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時代不同了,模式當然也不同了,不要再用以前的標準來衡量他們現在的生活方式。

生活中的瑣碎,做老人的想幫一把就幫一把,不想幫就不要過多的指手畫腳。只有他們生活的和諧,您們才會更好的安度晚年。

-end-

【原創故事,抄襲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