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背離的一個硬核概念

中西文化背離的一個硬核概念

文|沉雁

讀者朋友們經常會問到我一個問題:你的很多文章都談到了信仰問題,你能不能專門寫文章說一說,究竟什麼是信仰?

這真還把我難住了。

還有一些朋友經常問我:看了你很多文章,你應該是基督徒吧?我每每回答“不是”,但問者一般都半信半疑我的“不是”。

在這裡,我先簡單明確一下信仰與宗教的關係。有信仰的人未必是教徒,教徒也未必是有信仰的人。

宗教的作用,就是訓練教徒通向信仰的課堂。但是,同一個課堂的學生是參差不齊的,優等生總是能拿高分,差等生總是不及格。差等生即便上補習班,還是可能不及格。而優等生即便不上學,也可能自學成才。說到底,信仰就是一種悟性,傳統語境也叫智慧。

其實,這樣講還是很抽象的。

最近有一個大家都非常喜歡的人物,他叫張文宏。他肯定不是基督徒,並且他還是舉過拳頭宣過誓的人。他講過很多精彩語錄,大家都不陌生。他有一則關於“受欺負”的闡述,就明顯步入了信仰的層面。

“我也是受欺負過來的。如果不讀書,就是人家怎麼欺負你,你怎麼欺負回去。但如果你書讀多了,你會選擇不再跟這些人有關係。你被人欺負慣了,你就知道欺負人的嘴臉是怎麼樣的,你就要善待比你年紀小的、權力沒你大的人。”

張教授這段話層層遞進闡釋了受欺負之後的三重境界:下層境界就是欺負回去,或者將欺負傳遞下去;中層境界就是不跟欺負人的來往,惹不起躲得起就繞著走;上層境界:深知被欺負的痛苦,塑造善待弱小的同理心。上層境界就是信仰層面。

在叢林世界,多數人都癱倒在中下層境界。張教授講得很客氣,用“多讀書”替代了“悟性”,因為聽的人基本都是讀書人,聽起來好受一些。其實,多數讀書人比不讀書的人癱倒在中下層的速度還更快一些,這就是悟性的差別。

張教授的悟性是槓槓的,他不但不欺負老實人,他還嫉惡如仇要舉拳頭宣誓的人必須上。為什麼大家聽了都覺得解氣?因為大家都不敢這樣講更不敢這樣做啊。但張教授為什麼如此大無畏?柏拉圖說:“心懷信仰去戰鬥,我們就有了雙重的武裝”。張教授無畏的秘密就在這裡,一重武裝是他的能力,一重武裝是他的信仰。也許,張教授自己都可能不知道信仰是什麼,但事實上他已經不自覺地心懷信仰了。

我們說信仰是一種悟性,是不是越聰明的人悟性就越高呢?NO,NO,NO,這是兩回事。雖然悟性與聰明有關,但大多數聰明人努力讀書都是為了更好欺負人,哪有什麼悟性。悟性究竟從哪裡來?這就涉及到中西文化之別的一個硬核概念:感恩。

我們傳統文化的感恩,硬核是感恩人,但西方文化的感恩,硬核是感恩神。千萬別小看這一字之別,這一字之別構建了中西兩種背離的文化體系。感恩人,是有條件的,有選擇性的,有時間性的;但感恩神,卻是無條件的,是普愛的,是永恆的。

譬如當一個人得到了某人幫助。國人只會感恩這個人,習慣性稱之為貴人或恩人,接下來的故事就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而對於沒有幫助過他的人呢?是大多數,當然是無視的,是漠然置之的。如果一個人受到了某人的傷害,國人更會記住這個人的,最好是雖遠必誅,這與湧泉相報是緊密呼應的。結果是什麼呢?結果是,國人心中裝滿了恩人和仇人,一輩子就在報恩和報仇的恩恩怨怨陷阱裡掙扎,活得比苦瓜還苦,最後是世界越來越糟糕。

但感恩神就不一樣了,無論是得到幫助,還是受到傷害,西方人都是感恩神。你也許會奇怪,怎麼受到傷害也要感恩神呢?因為傷害是神在渡你,幫助你打開智慧,去認知這個世界有醜陋、有痛苦、有不公。如果你是感恩神的,就會感受到神的召喚去改變這個世界,從而,這個世界因為你的存在而變得好了那麼一點點。如果所有人都感恩神,那這個世界就會越變越文明。不妨看看張文宏,是不是因為他的存在陡然讓你覺得這個世界還是有希望的。

再說直白一點,如果每個人在感恩人的漩渦裡兜圈子,最終遭殃的是弱勢群體,因為一個弱者很難幫助誰,所以他永遠得不到湧泉相報,最終受益的是強勢群體,當然金字塔最頂頂那個混蛋受益最大,感恩人的文化不自覺地就成全了豹菌。

與之相反,如果每個人懂得感恩神,你就會徹底跳出報恩和報仇的藩籬,去改變不公和醜陋,受益最大的是弱勢群體,從而金字塔社會就會越來越扁平化。這就是為什麼威廉佩恩說:“如果不臣服於上帝,就必然臣服於豹菌”。二者沒得選。

接下來的問題是,有人會問:神在哪裡,神長得像什麼樣子,為什麼神不光顧我。

神究竟存不存在?牛頓這個科學巨匠做了完美的回答,“單憑有大拇指這一項,我就篤信上帝的存在。”但凡學問做到極致的人,最終都會臣服於神的腳下。所以,帕斯卡爾才說:“人類的偉大就在於能發現自己的渺小。”在神的面前,人那點智慧算什麼?再所以,但凡感恩神的人,都特別謙卑、清澈、堅毅,怎麼也不會寡廉鮮恥讓別人吹捧自己。

當記者去採訪張文宏時,本是去造神的,但被張教授幾句懟得采訪不下去。“你最好別採訪我,我就是一個鄉下人,進城讀書最後留在城裡工作而已”。這就叫神性品質。如果換一個天天感恩人的人試試?他肯定事先要準備腹稿、彩排和鏡頭角度,一路憶苦思甜洋洋灑灑描繪自己怎麼奮鬥、怎麼苦中苦、怎麼從奴隸到將軍,最後當然少不了要感恩這個感恩那個,噁心死了。

最後做個小結:當一個人篤信神的存在時,他就開悟了。當一個人懂得感恩神了,他就有了神性品質,這就叫信仰。

中西文化背離的一個硬核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