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喪:夜半鬼敲門、出殯撞接親

辦喪:夜半鬼敲門、出殯撞接親

朋友山東老家有個店,是個紙紮店,賣點火紙冥幣紙人之類的祭祀用品,一年到頭也就冬天生意好點。

朋友的主職是辦喪的,也就是知客,年輕的時候去過很多地方辦喪,後面年紀慢慢大了,有了家庭孩子,就很少再出去了。

不過得養家餬口嘛,所以就在老家開了個紙紮店,然後平時閒著沒事也會接點小活。

其實幹他們這行主要就是吃季節飯,如果你是北方人你會發現,一年之中就屬冬天去世的人最多,而且大多還都是老人。

為什麼呢?因為北方冷,每年一到冬天,別說是老年人,年輕小夥子不開空調都遭不住。

但是北方農村的老人冬天很少會開空調,而且大多老年人房間裡並沒有空調,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又不跟年輕小夥子似的精氣神那麼旺盛,所以很多上了年紀的老年人都挺不過冬天,連帶著幹我們這行的生意也就會好點。(我這個人不會說什麼漂亮話,也從不避諱談生死,各位見諒)

言歸正傳,朋友剛從上海回去沒幾天就接了一單活兒,逝者是我們鄰村的,走的比較突然,那會兒還是大半夜,我睡的正香著呢就聽門被敲的砰砰響,打開門就看到逝者他兒子,拿著個手電筒告訴我他老母親去了,請我過去料理一下。

我也沒耽擱,穿上衣服收拾好東西就過去了。

路上我問了下逝者仙去的時間,以及屬相之類的,因為要擇下葬的日子,這可馬虎不得。

下葬不是一件小事,所謂“地理不精,誤人財丁;命理不精,誤人前程”,墓地和下葬日期的選擇對逝者以及逝者家屬而言是很重要的。

等去到了事主家,選好下葬的日子後我就開始準備走接下來的殯葬流程了。

不過在這之前,我還要弄清楚一件事,那就是逝者是因為什麼仙去的。

我問了下事主,事主說自己老母親年紀大了,平日一個人住在不遠的小屋裡面,本來身體也不怎麼好,這又趕上冬天,可能是該她時候到了吧。(這基本是事主原話)

別看事主好像什麼都沒說,但對我而言我清楚的很,那個所謂的小屋其實是他們村共享的一個“老年等死屋”。

這個“老年等死屋”是他們村裡人一塊建的,就在河邊,村裡誰家老人差不多快死了就挪到那屋裡面,早中晚去送送飯,有時候夜裡過去看一下情況,我估計那天晚上事主過去看了下情況才發現老母親死了的。

這點破事我清楚的很,無非就是不想讓老人死在自己家裡面,大家都心知肚明我也沒有點透。

但不管怎麼說,這逝者確實是時候到了該走了,也算是正常死亡,既然是正常死亡那我的活兒就好辦多了。

對我而言接下來的殯葬流程可謂是輕車熟路,因為我本來就是幹這行的,再一個逝者是我們當地人,地方習俗什麼的我也清楚的不能再清楚,所以我當時就是把這當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喪事來辦。

而且事主提前就把喪事上需要的東西準備好了,這也省的我麻煩,等到天亮我叮囑了事主一些注意事項後就回去睡覺去了,畢竟晚上我還得過來,不休息好晚上幹活都沒得精神。

回去後我一覺睡到中午吃飯,吃完飯又準備了些紙紮火紙什麼的帶到了事主家。

在事主家一直忙到晚上喪宴開席,接下來等來客吃完飯走了後就到了守靈這個環節。

當時守靈的有三個人,一個是事主的兒子,也就是逝者的長孫,沒理由不守靈,還有兩個都是逝者的閨女,當時事主在外面送客還沒回來,我在靈堂準備明天要的東西。

當時靈堂裡很安靜,只有逝者的倆閨女時不時聊兩句,我在悶著頭準備東西,事主兒子則是跪在棺材前一言不發的燒著紙。

就在我把東西準備好要走的時候,之前一直燒紙的事主兒子莫名其妙回頭對著門外喊了句:“誰啊?”

這莫名其妙的一句話把我跟逝者的兩個閨女嚇了一跳,她們問事主兒子咋了,事主兒子說外面有人叫他。

他說完我跟逝者的兩個閨女面面相覷,我們仨什麼都沒聽見,要不是看這孩子一臉認真的樣子,我還真以為他是逗我們玩。

我正想著呢,那孩子突然站起來向門口走去,他倆姑姑趕緊拉著他問他想幹啥,那孩子說:“外面有人敲門,你們沒聽到嗎?”

這時候逝者的倆閨女臉色都變了,慌張的望著我,我揮揮手讓她們冷靜,然後問那孩子還聽到了什麼。

那孩子說門外有人叫他,他問誰啊的時候外面就響起來敲門聲,還催著讓他開門。

我還沒弄明白咋回事那孩子就走到了門口,我趕緊跑過去揪著他的耳朵往回扯,一邊問他想幹啥。

那孩子身子打了個激靈一下子就反應了過來,我把他拉回去跟他倆姑姑說:“中邪了,這孩子體質太差了,以後最好別讓他走夜路。”

我的手一直掐著那孩子的耳垂,等感覺他耳垂熱起來的時候才鬆手。

那孩子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我說:“還好你沒開門,不然可就麻煩了。”

孩子的倆姑姑聽到我這話愣住了,然後問:“開了門會咋樣?還能看到俺娘不成?”

我看了那孩子一眼說:“讓他自己跟你們說。”

那孩子吞吞吐吐的說剛才是奶奶(逝者)在外面叫門,自己突然沒意識了一樣,就想去開門。

說著那孩子離棺材又遠了一點,看著靈堂中的棺材眼神中還帶著畏懼。

孩子的倆姑姑也被嚇住了,三個人有意無意的貼在一塊。

這時候我說:“那倒不一定能看到你娘,但難說不會看見別的一些東西。”

北方農村長大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半夜三更外面有人叫門都是不會開的,也不會應。

因為根據經驗所知,你打開門大概率什麼都看不到,但這並不代表門口沒有“東西”,雖然你看不到它,但它能看到你,你只要開門了,或者應了,那你輕則倒黴一些日子,重則大病一場。

這種事我見過很多,前兩年我們村一老頭,就因為這個差點病死。

所以我說開了門不一定能看到東西,就算有這個東西也不一定是逝者,大概率是一些外面的髒東西,故意來嚇唬人的。(薛定諤的髒東西)

之前我叫那孩子就是為了驚醒他,掐他耳垂是為了給他固魂,不然到後面少不了要病上一些日子。

後面孩子的倆姑姑估計是想不明白,就問我:“那東西為啥要騙孩子開門,鬼神之類的不都是可以穿牆破門的嗎?”

相信這個問題大家也很疑惑,因為很多人認知裡面“鬼”是虛無的,是可以無視一切障礙的,但偏偏很多故事裡都是描述“鬼忽悠人”的。

其實啊,這個跟“門”有關。

這個門有兩種意思,一種是家門的門,不管佛儒釋道還是尋常百姓,在門上都下了很多的功夫,講究有很多,所以一般髒東西進不去。

這第二種意思是指“心門”,何為心門?

簡單來說,在某種特定的場合,你腦袋裡突然有了不好的想法,就好比走夜路你一直害怕擔心見到鬼,這時候你的心門就已經被自己打開了。(墨菲定律)

有些東西是不會不請自入的,髒東西為啥會找上你?你為啥會倒黴?又為啥總是碰到邪乎事情?這些難道都是無緣無故的麼?都是因為你自己把自己的那扇門打開了,所謂“福禍無門,惟人自召”,說的就是這個理兒。

那孩子在守靈的時候肯定是害怕所以胡思亂想了很多,自己把自己心裡的那扇門給打開了,被髒東西鑽了空子,所以才會找上他。

我把這回事解釋給孩子的倆姑姑聽,本以為她們能明白我的意思,結果可好,也不知道是不是嚇到了她們,說什麼都不讓我回去,非得要我在靈堂多待一會,直到事主送完客回來才讓我走。

後面又過了一天,第三天早上是下葬的日子,頭天晚上我也沒回去,因為等到凌晨三四點的時候要封棺,我得在旁邊盯著。

本來到了時間是可以直接封棺的,但封棺之前我多加了一個步驟叫做“買水”。

所謂買水就是在逝者入棺前,由上一輩族親陪同長子痛哭走到河邊,投錢於水中,順著河流方向以瓶裝水,叫“買水”。盛回之水作為最後一次供奉父母,以報養育之恩。

這樣做的目的可以看做是安撫逝者,因為逝者走的比較淒涼,所以能多做點就多做點,省的讓人家走的不舒服。

後面的流程就是遵從規矩,入棺、送葬、添土等一系列的差事,做了那麼多年對我而言跟流水線沒什麼區別。

不過就在送葬的路上,一件讓我們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我們出殯的隊伍竟然迎頭撞見了接親的婚車!

這事還真不是我杜撰,北方一到冬天,去世的人多,結婚的人更多。

在我們當地,去世的人都是埋在自家莊稼地裡,我們住在街村,莊稼地在鄉下,以前鄉下也是有村子的,不過後來大多人都搬到街上去了,但仍有些住戶沒有搬,這接親車隊接的新娘就是跟父母住在鄉下。

本來這也沒什麼,我出我的殯,你接你的親,互不相擾。但前兩年國家下鄉修路,我們那裡鄉下都修了水泥路,不過這水泥路很窄,只能容一車過,兩車根本錯不開,這就造成了我們出殯跟接親的正好對頭把路堵死。

按照規矩來講,我們這一方是出殯的,當然不可能退,而且當時還要趕時間到墓地落棺,也不能退。

可能會有人問為什麼不抬著棺材從婚車旁邊過,說實話,現在不是以前了,以前是一直把棺材從家裡抬到墓地,現在送葬在我們那裡都是把棺材裝在拖拉機上,直接用拖拉機把棺材拉到墓地,然後再由槓夫抬下去落棺,所以抬棺根本行不通。

而且當時水泥路的兩邊是莊稼地,莊稼地跟水泥地中間還有溝渠,前幾天剛下過雨,溝渠裡都是水,莊稼地也塌陷的不得了,車根本沒法從上面過。

因為事情發生的突然,兩邊的人立馬吵了起來。

其實也不算是吵,因為接親的都是年輕人,覺得晦氣所以不免就嘀咕了兩句,而出殯這邊年紀大的人偏多,倚老賣老,覺得他們那群小夥子不懂事,就這樣耽誤了不少時間。

後來接親的那邊應該是打電話給家裡老人了,掛了電話就說他們退,然後招呼著車隊往後退。

但誰都沒想到,正準備退的時候他們最後面的一輛車突然打不著火了,一直聽發動機轟轟響就是開不走。

這下可把接親的車隊給急壞了,越急越打不著火,最後面那輛車打不著火他們退都沒辦法退。

最後我站出來問他們誰是新郎,然後就看到一個西裝革履的男的朝我走過來,過來給我遞根菸說自己年紀小不懂事,問我現在該咋辦。

我說死者為大,你去給逝者磕一個,說兩句好聽的話。

新郎聽了當即就過去對著棺材砰砰磕了三個頭,然後說了幾句好話,我讓他們再試試發動車子。

果然不出所料,這次一下就把車子發動了起來,我們心知肚明的誰都沒有點破,也沒人問,只把這當做是一個巧合一個意外。

後來接親隊伍一直退到村子口繞路去接親,我們出殯的也及時趕到了墓地。

到了墓地就算把這樁活兒給辦妥了,接下來只需要簡單的走一下規矩流程。

其實我今天講的這件事主要不是說一些神神道道的故事,就拿最後我們出殯遇到接親車隊來說,這件事令我感悟頗深。

很多人都對一些事物冠以“晦氣”避之不及,其實大可不必如此,還是那句話,生老病死因果循環,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扇心門,看待事物是何種角度,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